諸葛亮身在成都、安心治蜀,恩威并施、各項工作進展都非常順利。
直到七月下旬,才接到東邊荊、揚之地送來的急報,随後調遣張飛出川、順江東下助戰。
然而,考慮到夏末逆流而上通過長江三峽的不易,劉備的信使送出這封公文,至少是七月初時候的事兒了。
而事實上,在劉備下決定動用蜀中的備戰潛力之前,關東方向,曹劉之間,就已經有了一兩個月的試探拉扯。
最早的實質性沖突,在建安十三年的五六月份就發生了。
而一開始的籌劃、決策階段,甚至可以追溯到這年的四月份。
……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時間線且回溯到建安十三年的三月下旬,視野也挪到曹操治下的許都。
如果對這個時間線沒什麼概念的,可以橫向對比一下——劉備親自前往成都、迫降劉璋,就是發生在三月下旬。
以蜀中之閉塞,消息傳播之慢,如今許都朝中文武,當然還不知道劉璋已經投了。
不過,曹操雖然不知道劉璋投了,但他至少已經知道劉備和劉璋開戰了。
開戰發生在前一年的十月底到十一月初,當時大雪封山,秦嶺和上庸道路都斷絕不通,所以整個十一月和臘月,一丁點關于二劉内讧的消息都傳不出來。
進入今年正月後,随着犍為郡和廣漢郡都已經易手、恢複到和平狀态,隻剩一個蜀郡還在被圍攻。
因為犍為和廣漢的商旅流動不可能完全封死,所以總有零散的消息,以自然擴散的低速往外傳。
當然,因為秦嶺還沒融雪淩汛,所以這種自然傳播,不可能是從漢中傳到關中或是南陽。
隻可能是從江州沿着長江三峽往外傳。
要想傳到曹操的領土上,自然要多兜一個大圈子。
一言以蔽之,這些消息花了正月後半段、以及整個二月的時間,才傳到荊北。
最終在三月中,傳到了曹操耳朵裡。
也就是說,劉備打劉璋,實際上花了四個半月作戰時間,才把劉璋徹底滅掉。
而曹操那邊,從聽說“劉備開始打劉璋了”,到聽說“劉備順利把劉璋滅了”,最多不超過兩個月。
劉備對前一條消息盡量封鎖、對後一條消息順其自然,為自己争取了兩個半月的時間差,也把曹操得訊後輕舉妄動的風險壓到了最低。
不過,該來的總得來。
三月二十這天,也就是曹操剛剛确認二劉全面開戰後幾天。
曹操就火急火燎地在丞相府召見了麾下主要文臣,商讨大事。
隻要當時身在許都的高級幕僚,基本上都與會了。
荀彧、荀攸、賈诩等朝廷重臣,司馬朗、毛玠等相府幕僚,以及這兩年剛剛嶄露頭角的司馬懿,都在其列。
倒是程昱如今還在兖州前線當地方官,負責防禦徐州和淮南方向的劉備軍,所以無法抽身。
而郭嘉如今已經重病卧床,雖然也在颍川,但卻不在許都,隻是在陽翟縣老家療養——曆史上郭嘉應該是病死于幽州,是跟随曹操北伐烏桓,剛到涿郡就重病不能再走了,然後死在當地。
現如今,郭嘉雖然也已重病不堪,但畢竟這兩年曹軍沒有什麼戰事,也沒有勞煩到郭嘉的地方,也就沒湊齊暴斃的誘因。
不過若以上帝視角來推算,如果此番曹操再有戰事、而且帶着郭嘉随軍出謀劃策。
一旦受挫,以郭嘉這健康狀況,估計是不可能活着回去了。
閑言休絮。
且說曹操彙聚心腹之後,立刻便就二劉内讧之事,請大家暢所欲言,群策群力想個應對之法。
隻聽曹操一上來便拍案怒罵:“劉備賊子!打着團結宗室方伯、一起對抗孤的旗号。
背地裡狼子野心,卻比任何人更甚!
孤自漢中敗退,不到一年,他就轉手對當初的盟友下手!簡直厚顔無恥!也不知劉璋如今還能堅持多久。
孤欲即刻發兵,攻打劉備,救援劉璋,至少不能讓劉備那麼舒服把劉璋吞下來,諸位以為如何?這也算是圍魏救趙了。
”
曹操說完,傲然掃視衆人,眼神倒也頗有幾分熱切。
沒錯,他前年臘月的時候,确實是慘敗而歸,前後折損兵力十萬之多。
但經過一年零三個月的休整,曹操自認為他原氣恢複得還可以了。
如果再要打,而且是有機可乘的情況下,他覺得自己完全可以。
當然,曹操這麼想,不代表他手下的人也這麼想。
在場衆人中,一些地位較低、也缺乏全局視野的幕僚,立刻本着持重求穩的心态,站起來勸谏:
“屬下懇請丞相、切不可怒而興師!如今正是三月,百姓農忙,若是驟然出兵,必定導緻耽誤農時。
前年冬天,王師大敗,僅得去年一年休養喘息之機。
也不過是剛剛恢複生産、略微平息關中和河洛的民變。
去年那點餘糧,絕對不足以支撐朝廷再發起大戰,所以就算要動兵,也得先确保朝廷直轄各州農事安妥。
如若今年再有歉收,入冬後必然會導緻河洛、關中再次不穩!請丞相三思!”
曹操聞言,擡眼看去,原來是毛玠在發表這種老生常談。
他是幹大事的,自然不會被這種說辭阻撓,所以他隻是不置可否地讓大家繼續暢所欲言、如果有人支持毛玠的看法的,可以附議。
衆人看曹操沒有立刻明确反對,于是司馬朗也稍微說了幾句,算是同意了同僚的看法。
曹操心中哂笑:此二人,不足以謀後續的大事。
“迂腐之見!與民休息,恢複農事,這些老生常談有什麼可說的?運籌謀劃,自然要順應時勢。
如今天下諸侯,隻剩那麼幾家,有二劉内讧的天賜良機不用,下次還能再找到麼?還不如想想具體該如何出兵、打擊劉備!”
曹操自己其實也知道,前年冬天慘敗而歸後,關中和河洛确實有好幾處不穩。
最後全靠大量駐軍、以及讓當地軍隊也全都投入軍屯農業生産,才算是壓住了局面。
這并不誇張,原本曆史上,曹操跟劉備打漢中之戰,最後可是打到關中和河北都出現了反抗,還有南陽宛城,也有大量民間反抗者響應關羽。
這一世,曹操漢中之戰退兵退得快,而且随後全面收縮,可以說去年一年的休整,基本上是在還曆史欠賬,并沒有更多積蓄可言。
聽丞相終于表态,其餘剛才還沒發表意見的,也不得不承認:丞相所言,确實是别無選擇了。
如今情況是艱苦,但要說錯過戰機,肯定是不行的。
隻能是想想怎樣才能盡量少耽誤農時、少動用人力,同時還把事兒給辦了。
二荀地位高,賈诩明哲保身,不敢亂出主意,還在那裡慎重思索。
年輕資曆淺的司馬懿,考慮到剛才大哥附議了毛玠,可能會得罪丞相,便趕緊站出來說些湊趣的話,鼓舞己方的人心,順便拍拍馬屁。
如今距離官渡之戰已經過去八年,司馬懿也聽說過當初郭嘉為丞相分析的“十勝十敗”,知道這種總結盤點性的好話,也是頗能得到丞相歡心的。
也便于穩定己方人心、統一意志。
同時還不容易暴露太多真才實學、導緻丞相忌憚。
于是司馬懿便精神抖擻地盤點道:“屬下以為,丞相抓住時機求戰,實為上策!眼下朝廷雖然面臨不少困難,但與前年的形勢已大不相同。
隻要朝廷上下能衆志成城、同仇敵忾,破劉備必矣!
當初王師之所以戰敗,實是三方面積弊所緻。
其一,便是秦嶺實在過于險峻,由關中入蜀鏖戰,錢糧補給困難,民力運力靡費太過。
其二,當初朝廷沒有做好分化瓦解敵人的準備,導緻劉備、劉璋同仇敵忾,劉璋甘願附逆,以成都錢糧源源不斷供給劉備。
其三,當年諸葛兄弟暗中鑽研雙側馬镫、高橋馬鞍等騎兵利器,隐而不露、于陳倉道決戰時才突然亮出,導緻作為朝廷先鋒的西涼軍、在張飛的奇襲下全軍覆滅、龐德将軍也力戰殉國。
我軍主力因此先失銳氣,最終不敵。
而如今,經過近一年半的休整,這三個當初的劣勢,都已經徹底扭轉了。
隻要朝廷大軍不再選擇通過秦嶺打擊劉備,而是另選運糧便利的戰場,便不怕後勤困難。
劉璋和劉備已經反目,劉璋的兵馬,成了朝廷的助力,如今是丞相得道多助、劉備失道寡助。
諸葛兄弟所研雙側馬镫和高橋馬鞍,也已經被朝廷仿制成功、大批生産,如今朝廷的騎兵全都裝上了這種利器,而朝廷的騎兵總數比劉逆更多,騎兵的強弱對比也已反轉。
故而,劉備有此三敗,丞相有此三勝,今年趁勢南征,破劉備必矣!”
司馬懿說得慷慨激昂,雖然不全面,但也算是提氣。
他絞盡腦汁,把跟一年半前相比、曹操多出來的優勢,以及劉備方的劣勢,全部列出來了。
還巧舌如簧把曹操擁有的優勢盡量吹噓得重要一些。
曹操聽後,雖然知道他是在歌功頌德,但也樂于見到。
畢竟,他也需要司馬懿的這番理論推導,來鼓勵許都的人心:
“仲達所言,甚得孤心!猶憶當年官渡之戰前,奉孝曾言及孤與袁紹之間,有十勝十敗!可惜時過境遷,奉孝如今已纏綿病榻。
然仲達今日三勝三敗之論,也不亞于奉孝當年見識嘛!此天以仲達授孤、以繼奉孝之謀也!”
剩下的重臣,見曹操嘉許了司馬懿,也終于變得積極了些。
曹操掃視他們一眼,趁熱打鐵追問:“依諸位之見,孤欲伐劉備,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