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黃權倒是沒想到那麼多,以他的智商和見識,短時間内隻想到了前一種潛在害處。
此時此刻,面對黃權的好意提醒,諸葛亮也就有的放矢地拿出了最後的絕招:
“民間私藏舊錢和金銀、優先花新錢,這個問題,我自然另有應對。
實不相瞞,我已經向主公請示了一道鈞令,即日起,會在益州限制民間私藏銀器,也禁止非功勳賜封之家持有純銀。
除了醫藥之用,民間使用金銀飾,隻能是錾金銀或鎏金銀,而且要留出缺口、露出内部的銅色。
無官無爵無功而持純銀者,視為僭越!”
諸葛亮此言一出,杜瓊等人瞬間大驚:“這不是……盤剝百姓麼?”
諸葛亮臉色一肅,态度強硬:“這有什麼問題?我大漢舊制,朝廷認可的錢币,便隻有金、銅。
銀本就隻是作為功勳賞賜之用,此前多為銀器、銀铤,并不折計錢數。
主公去年鑄造銀币,也多為賞賜功勳紀念之用,随後再鑄鍍銀币,才是作為緩解銅錢錢荒的補充。
所以純銀在我大漢,本就不是貨币,民間無功而藏銀,不是逾越是什麼?”
杜瓊等人一下子被說得啞口無言。
曆朝曆代,管制民間窖藏貴金屬的規模,也确實是有的,不算什麼暴戾之政。
别說貴金屬管制了,曆史上到了唐朝,連“蓄錦”都可以是罪名,家裡囤積的錦緞太多了,導緻貨币流通不足,也能犯事兒。
在漢朝的制度下,金子和銅錢是西漢初年就定下的法定貨币,諸葛亮也沒去觸碰那東西。
但是銀子,确實不是貨币,最多隻是賞賜功臣用的。
劉備去年是發行了純銀紀念币,但也隻是發給功臣、替代本該大量發放的銅錢,避免大家扛不動。
現在多加一條“補充意見”,強調純銀不能流通向功臣以外的人,似乎也沒什麼問題。
漢朝的商人地位本來就低,很多商人有錢了也不許持有某些東西,這在封建社會并不存在歧視。
諸葛亮宣布了這條新政令後,明眼人很快就看出,他未必是真要如何徹底地嚴查民間私藏純銀。
但他也絕對是要提防大家覺得“純銀昂貴、而鍍銀币裡的銀含量太少、實際上不該值這麼大面額”,從而拒收鍍銀币、或是在收鍍銀币買米買布時漲價。
如果後續諸葛亮要求所有賣米賣布的商号都平價出貨、不得對使用鍍銀币的買家歧視性漲價。
巡查時一旦發現哪家商号違規了,那麼就可以摟草打兔子,徹底抄一抄,看看這些頂風漲價的富商,有沒有逾制私藏金銀。
如果有查到,那就數罪并罰。
如果在接受新錢方面比較配合的,那就暫時因為“執法力量不足”,先查那些出頭鳥。
這樣一正一反兩手,也算是恩威并施了。
配合官府推廣新錢的,有上好的蜀錦、井鹽硬通貨賣給他,讓他能做長途貿易賺大錢。
不配合的,不但要正常查他,還要加上查抄私藏違禁的貴金屬。
兩手一起用,總歸能讓效果好一些。
杜瓊等反對者,終于噤若寒蟬。
……
為了防止被人說言之不預,諸葛亮當然是在正式全面強推新錢之前,就先把相關政策狠狠宣傳了一把。
他不喜歡搞不教而誅的事情,這個宣傳的窗口期,足足留了兩個月之久。
要九月底才會全面強推新錢,七月底就開始宣傳了。
命令下達後,黃權、楊洪也都幫着一起宣揚,務求緩解百姓的抵觸。
不光要宣傳,諸葛亮還讓黃權、楊洪好好觀察民間反應,看看有什麼異常反應就及時彙報。
諸葛亮其實自己也能推演猜到會有多少漏洞,但他還是想考考黃權和楊洪的能力、做事的缜密程度。
黃權倒也用心,在幫着宣傳了一陣新錢後,也暗訪觀察到了一些情況,他也都及時彙報了。
七月底的一天,黃權就率先彙報了第一條漏洞:自從宣布要強推新錢、不許民間無爵無官富商私藏銀子後,不少富商都選擇了把原本私藏的銀子熔掉,重新鑄造成首飾或者器皿。
諸葛亮此前已經就這個問題堵漏過一部分了,要求無爵無功之人不許用純銀首飾,隻能是錾或者鎏的。
但是,到了實際操作層面,還是有些富商會選擇在銀飾裡面包一根很細的銅芯,外面裹上厚厚的金銀,這樣依然能合法藏下不少金銀。
至于醫藥所用的純銀,因為是新規本來就允許的,然後就有很多民間富商,開始大量鑄造純銀的碗盞杯盤酒壺。
諸葛亮斟酌再三,隻好再在合理的範圍内,做出細化規定。
他也知道這些東西要徹底堵住是不可能的,隻能是抓大放小,并且形成一個威懾。
所有允許的鎏、錾工藝金銀,都對鍍層厚度做出了限制。
目的就是确保那些東西将來重熔再鑄會損失很多工費、火耗,得不償失,盡量堵死富商以此為媒介藏銀的成本。
至于金銀餐具,也被諸葛亮嚴格限制,隻有銀箸匕和銀針等三種餐具、醫具被允許純銀。
而且商人之家允許私藏的這類銀器數量也被限制,銀筷子的數量不得超出每家戶籍上的人數。
總而言之,諸葛亮給了大家兩個月的時間,交出逾制違禁的貴金屬、官府會拿等價的鍍銀币去換。
如果非要藏,也不是不行,去為國立功受賞、由官府發給紀念銀币就行了。
這個操作,倒也跟漢文帝時候的“拜粟入爵”差不多了。
後續具體的執行落實,肯定還有很多細節要磨合。
諸葛亮這些舉措,也不可能完全照搬用到最後。
但以諸葛亮之才,一正一反雙管齊下,把鍍銀币的共識,從專做長途貿易的富商之間、下沉到普通百姓之間,假以時日還是做得到的。
為了這一切,他還要求成都周邊的糧商,從八月初開始,就嚴格遵照官價,按照“一枚直五百錢鍍銀币,可買稻谷兩石”的平價,敞開賣糧。
并且加強巡查,确保不允許出現囤積居奇、集中掃貨等違禁行為。
一旦發現有違禁囤積的舉動,便會遭到嚴厲的打擊,直接由張飛留下的駐軍去查抄處置。
如此敞開賣糧幾個月,那些靠服徭役賺錢買米維生的少地無地平民,也就會漸漸習慣鍍銀币在日常生活中的購買力。
等他們收到這種工錢時,便不會人心惶惶了。
……
諸葛亮通過連番精妙的操作,終于把蜀地治理中,最棘手的貨币不足問題,暫時解決了。
有了足夠的貨币作為媒介,把徭役和田賦糧食折現流通的打算,才能落到實處。
蜀郡負責修繕都江堰的徭役貧民,犍為郡那邊挖井煮鹽和開礦煉鐵的苦工,才能拿月結的鍍銀币工錢買米買布。
讓整個蜀中的民力資源調度,更加順暢高效。
這一切要徹底走上正軌,沒有一兩年肯定是做不到的。
但諸葛亮有的是時間,後續他自然會見招拆招,見漏堵漏。
劉備給了他三年時間整頓,他就會還劉備一個全新的益州。
不過,諸葛亮忙活這一切的同時,益州以外的世界,卻不會等着他慢慢做完這一切。
就在七月份,諸葛亮剛剛初步安排好這些工作時,從荊南就送來一份急報,直接送到成都。
急報是劉備親自讓人送來的,後面還附了司徒諸葛瑾的意見。
封皮上寫着尚書令諸葛亮親啟,裡面的内容則寫着:請諸葛亮看完後,立刻交給張飛和甘甯。
諸葛亮不敢怠慢,立刻看了一下公文的内容。
原來是夏天的時候,曹操在關東、得知劉備趁着去年年底大雪封山、剛剛攻打了劉璋。
于是唯恐被劉備白撿便宜,就想趁着劉備一部分兵力被牽制在蜀中、尚未調回的時間差,在東線抓住時機搞一些動作。
否則,曹操要是什麼都沒幹,就眼睜睜讓劉備無損拿下益州,還安安靜靜整合消化,那将來曹操就更占據不了人力和生産力優勢了。
曹操别無選擇,他是必須抓住一切機會,給劉備添堵的。
面對曹操的第一波異動,身在關東的諸葛瑾、關羽、趙雲,倒也應對得當,最初沒有讓曹操占到便宜。
但後來,事态卻有了新的變化。
六月份之後,随着劉備本人也從成都趕回了荊州,曹劉雙方的争鬥,也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如今,劉備來信詢問諸葛亮,蜀中形勢是否穩定,内部是否有作亂的危險。
如若諸葛亮能夠以少量兵力穩住益州局面,那麼就讓張飛和甘甯,或者至少是其中一人、帶一部分駐軍東歸,參與和曹操的争奪。
留下魏延、王平等将領,以及一部分江東降将坐鎮益州,維持局面,應該也夠了。
諸葛亮考慮了一下,便找來張飛、甘甯,把情況轉述了一下,随後吩咐:
“如今益州實施租庸調法、代役錢、推廣鍍銀币,諸般變革,都會觸及世家豪強利益,也不可過于輕視。
興霸是巴郡人,熟悉本地情況,又有威望,你便留下,總鎮益州防務。
将來我自會請主公、在時機合适時,在益州也拆分州牧之職,設置三使,到時候興霸便可為益州防禦使。
益德,主公殷切盼你帶兵東歸助戰,你便帶領一半水陸将士,先回荊南,為主公臂助,荊州剛發生了大變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