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20章 夏侯淵全軍崩潰

首頁
    曹軍的第一道防線被張飛和王平一正一奇、精妙配合拿下。

     曹軍付出了數千傷亡後,慘兮兮敗退到第二道防線。

     雖然剛才的激戰中,他們也殺傷了劉備軍一方不少将士,仗着居高臨下和重兵克鐵甲,彌合了劉備軍裝備精良的優勢。

    但是最終的結果,他們就是丢掉了陣地,而且損失比劉備軍更大。

     這對于曹軍士氣的進一步打擊,可謂是非常嚴重。

     曹軍現在最缺的,就是士氣。

     畢竟剛才還沒開打前,龐統就讓人喊話罵陣,把夏侯淵短短十天内連中四計的光輝事迹反複宣傳。

    曹軍将士上上下下都蒙着一層陰影,如果夏侯淵能領着他們至少赢一陣,那大家還有可能重新鼓起勇氣、相信龐統隻是在打嘴炮。

     但夏侯淵連這一陣都沒能赢,而且還實打實在戰術部署上落後于劉備龐統,他手下剛才那口血氣之勇,也差不多散了大半。

     夏侯淵當然也知道這個情況,所以一線部隊退到第二道防線後。

    他立刻親自巡視,給所有撤退下來的曲長、屯長以上軍官訓話鼓舞。

     夏侯淵的話也是非常簡明扼要,說得飛快:“大家不要慌!我們不過是被那些闆楯蠻兵的戰術打了個措手不及!現在劉備的潛力已經用盡了,我們退到第二道鹿角絕對能守住! 這次記住,隻要劉備把門闆木排堆上牆頭,一定要盡力推下去!不許畏懼敵人的弓弩!哪怕留一根單獨的木頭在牆頭都不行,那些蠻子也能爬上來! 這些蠻子素無紀律,他們打仗也都是靠一時血勇,隻要撐住這一波,等他們自行散亂,就不足為懼了!” 夏侯淵一邊策馬巡營,一邊大聲訓話,很快說得口幹舌燥。

    但宣傳效果倒也明顯,剛退下來的部隊很快就被穩住了人心,至少表面上是這樣的。

     他麾下的曹軍,跟那些闆楯蠻也交過多次手了,對闆楯蠻的戰鬥力是有理解的,夏侯淵一提醒,他們就普遍相信了。

     曹軍覺得闆楯蠻可欺,并不是說闆楯蠻的個人勇武不行、技戰術水平差。

    恰恰相反,這些蠻兵在個人單打獨鬥和英勇層面,是非常狂暴的。

    他們缺的恰恰是紀律和韌性,喜歡欺軟怕硬。

     而且多年來,闆楯蠻一直為漢人朝廷拿錢當雇傭兵,毫無忠義可言,就是看誰給錢給誰賣命。

     這種雇傭兵恰恰是技戰術水平高而意志力薄弱的代表,不知道為誰而戰、為何而戰,隻要捏不到軟柿子、傷亡一大,立刻就會敗退。

     不足為懼! 曹軍将士們就懷着這樣的心态,很快迎來了張飛和王平的新一波攻勢。

     劉備軍把大量木排、門闆和簡易壕橋回收,然後由輔兵扛着,對夏侯淵的第二道防線展開總攻。

     又是同樣的套路,又是同樣的流程,雙方先是弓弩對射,遲滞消耗,然後一排排壕橋堆在壕溝上墊出道路,薄弱處再用土包土筐填埋加固。

     所不同的是,這一次劉備軍的弓弩手,也有了更充分的掩體——他們可以躲在剛剛奪取的曹軍第一道鹿角防線背後,跟曹軍對射,不用再站在平地上,指望背後背負的大盾擋箭。

     雙重保護之下,劉備軍弓弩手的安全性自然也更高了,可以更放心地全力輸出、瞄準射擊,心無旁骛。

     一番消耗之後,張飛的部曲再次把一排排木排和門闆、搭上曹軍夯土牆頂的鹿角,然後開始攀登夯土牆,跟曹軍肉搏。

     曹軍也依樣畫葫蘆,按照第一道防線争奪戰時的部署,跟張飛死磕血拼。

     所不同的是,這次夏侯淵給予了王平足夠的重視,預留了更多的預備隊以便及時堵口。

    尤其是把曹軍中的長槍兵分段部署,确保每一段防線背後都有長槍兵預備隊。

     這樣就算王平找薄弱處偷襲翻越了鹿角土牆,曹軍的長槍兵也能密集列陣攢刺回去——長槍兵克短兵器的輕步兵,這是衆所周知的。

     不過凡事有得必有失,這樣的部署也得付出代價,那就是張飛所要扛住的正面壓力會變小一些,夏侯淵拿不出那麼多長槍兵堵張飛了。

     張飛也頗有名将的戰術嗅覺,他很快注意到這個變化,也就跟着調整了己方的兵力部署。

    原本強攻第一道防線時,張飛是以斬馬劍手為先鋒搶占牆頭陣地,再以長戟兵為主力後援。

     這樣的部署,也是考慮到長戟兵更不靈活,在牆頭沒有友軍援護的情況下,很難站穩腳跟,必須人多列陣才好發揮威力。

     但既然曹軍堵口的長槍兵也變少了,張飛就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增加己方的長戟兵投入,用長戟的兵器長度優勢消耗曹軍的鐵杖兵銅殳兵。

     曹軍發現情況不對勁,當然也會再跟着調整部署。

     雙方滾滾雜雜翻來覆去,血腥的殺戮絞肉持續升級,雙方的神經都緊繃到了極限。

     這是夏侯淵自從軍以來,打過的最慘烈最焦灼的營壘攻防戰。

     之前雖然也遇到過雙方兵力規模更大的戰役,但都沒那麼血腥硬碰硬。

    要麼是被運動戰拉扯疲憊,然後其中一方就快速垮掉了。

     如今日這般對抗性如此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