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底的一天,巴郡釣魚城外的曹軍大營内。
自從去年臘月初開始、就徹底放棄了一切強攻嘗試的曹軍,在靜坐圍困此城三個多月後,終于變得越來越心浮氣躁,從上到下都憋着一股怨氣。
尤其主帥夏侯淵的情緒,肉眼可見的一天比一天焦躁。
以至于到了後來無事可做,就天天親自視察前沿圍城陣地,确保圍城的鹿角工事經過一個冬天的修繕,已經足夠嚴密,絕不可能讓一個劉備軍士兵突圍逃出來——
這些敵人,害得他堂堂夏侯将軍白費了三四個月。
将來破城之時,怎麼能放他們活着離開?當然要一個不留全部殺盡!所以鹿角和壕溝必須得修!修得越嚴密越好,确保一隻蒼蠅都飛不出來!
而且修鹿角還有一樁好處,那就是等将來張飛、甘甯帶兵來救援魏延時,他夏侯淵的圍城營壘也會變得無比堅固。
那樣張飛想突破包圍圈跟魏延會合,就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墊江縣周圍,地形崎岖易守難攻的位置,可不僅僅隻有一座釣魚山。
釣魚山往東的半島延伸區域,地勢一樣狹窄,隻是沒有高峻的懸崖峭壁。
夏侯淵的圍城營地,就是建設在這片釣魚山以東的狹長連接部上。
隻要他把沿江的地方都修起高高的夯土牆和木栅,那張飛和甘甯将來就隻能從半島根部的方向迂回登陸來襲。
到時候,張飛也得嘗嘗他夏侯淵修了一整個冬天的鹿角有多難突破!
可惜,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張飛确實會來救魏延”的大前提之下的。
那如果張飛不來了呢?
夏侯淵這一個冬天的施工可就白忙活了。
也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随着二月份即将過去,敵人卻遲遲沒有動靜,夏侯淵自然越來越沉不住氣。
……
這天一早,閑得蛋疼的夏侯淵又一次親自視察了圍城營壘外的鹿角修繕工作,然後又瞭望了一下寂靜無聲的釣魚城。
魏延一如既往的不動如山姿态,讓他忍不住叱罵:
“怎麼回事?都圍了三個月了,春耕都下種了,魏延怎麼還沒斷糧?難道他果然在當初往江裡丢木牌時使了詐、少報了釣魚城的存糧數量?實際上他可以撐更久?”
夏侯淵一手叉着腰,一手下意識揮舞馬鞭,在面前的一個鹿角上抽打得劈啪作響。
旁邊跟随巡視的部将和幕僚也一個個地不吱聲,不願意在主帥憤怒的時候觸黴頭。
這種情況近期也不是第一次出現了,每隔兩三天總會發一次火,大家都習慣了,知道這時候隻要沉默就能熬過去。
等夏侯淵發洩得差不多了,随行幕僚中唯一不能推卸責任的賈诩,才站出來委婉開解:
“還請将軍稍安勿躁,兵法虛實相應,魏延當初往江中放木牌前,說不定預先就跟諸葛亮約定好隐語,或是說好了提到存糧問題時,在字面之外自有增減,這也不足為奇。
但隻要魏延得不到新糧補給,總能破城的。
”
夏侯淵聽了,一時不解,卻也被這個新奇的說法轉移了注意力,就讓賈诩細細解釋一下。
賈诩也解釋了,順勢便把夏侯淵的怒火轉移了。
這種事情,說穿了其實也沒什麼技術含量,早在先秦之時,各國将帥就已經有原始樸素的密碼學思想了,在傳遞軍情密令的時候用隐語并不是什麼新鮮事兒。
涉及到時間、數字的描述時,就更容易做手腳了。
比如諸葛亮可以在魏延被圍之前,就提前跟他約定好:将來如果需要書信彙報存糧還能吃多久,那麼紙面上寫的結果,一律比實際數字減掉兩個月或者三個月。
這樣一來,哪怕魏延存糧能吃到四月份,他寫的時候按照減兩個月寫,說隻能吃到二月份。
如此就算被敵軍截獲,敵軍看到的數字也是假的,而諸葛亮看到後,隻要按提前約定好的算法加回去兩個月,就能得到真實數字。
這樣的操作在東漢以前,可以說是古已有之。
如今時間到了,魏延沒顯露出任何缺糧守不下去的迹象,以賈诩的智商,自然而然會優先往那個方向腦補。
夏侯淵被這個說法穩住,也就願意再觀察一陣子。
可惜,好景不長,就在當天晚些時候,夏侯淵剛剛回營歇下,就有一隊曹軍斥候飛奔回營,向夏侯淵通報了一個噩耗。
那隊曹軍斥候,是負責在江北岸、原墊江縣城巡邏的。
每天的任務,就是隔江觀望釣魚山北岸的敵情動向。
如前所述,釣魚山北岸有一片三江沖積形成的泥灘沙洲,沙洲緊鄰着懸崖。
去年十一月底的時候,路招就是奉夏侯淵之命帶兵從這兒登陸、試圖攀上懸崖繞後偷襲,結果被卓膺在崖頂以逸待勞用大石頭砸死了,随行士兵也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