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02章 托名漢相,其實漢賊

首頁
    司馬朗從二弟那裡得到啟發,第二天去司空府點卯後,又跟毛玠商量了一下,覺得沒問題,便興沖沖去找曹操獻策。

     曹操見到司馬朗,心情還不錯,可能是年關将近,而且知道自己馬上能當丞相了吧,便語氣随和地賜司馬朗坐下說話。

     “伯達此來,可是那事兒有眉目了?” 司馬朗也不敢藏掖,開門見山把幹貨一五一十說了,提到讓趙溫舉薦孫權、然後郗慮再彈劾趙溫的法子。

     曹操聽後,果然眼神微微一亮:“……這個法子倒是不錯,伯達,是你自己想出來的?看來你也通機變嘛。

    ” 司馬朗知道自己在曹公心目中、平時是個什麼形象。

     也知道曹公多疑、如果自己的才幹禀賦突然有所變化,出乎對方的意料。

    那對方就有可能懷疑他原先是不是在藏拙、故意韬光養晦。

     那就弄巧成拙了,還不如大大方方把話說開。

     于是司馬朗很幹脆地坦白:“司空明鑒!此事屬下還當向你請罪。

    ” 曹操便語氣玩味地好奇追問:“伯達為孤分憂,何罪之有?但說無妨!” 司馬朗:“屬下這幾日回府後,每日思忖對策不得,一時焦躁,喃喃自語,被舍弟聽到。

    舍弟雖不沉穩,卻比我多些急智,我們一番切磋,才想到這個法子。

    還請司空恕我私自與家人商議公務之過。

    ” 曹操聽了,這才豁達擺手:“這有什麼?雖說要公私分明,但親兄弟之間,有政務難決之事,互相商量也是常有的。

    劉備難道會介意諸葛瑾、諸葛亮私相謀劃麼?孤的胸襟難道還不如劉備?” 司馬朗連忙口稱不敢,曹操随和地擡手示意他不必拘謹,又随口問道: “令弟是字仲達吧?你們河内司馬家倒是有意思,兄弟八人,司馬八達。

    當初孤征辟他出仕,好像還身體不适拖延了幾年?如今倒是肯真心實意為朝廷出力了?” 司馬朗:“舍弟當初确實是身染風痹,不過也就兩三年便徹底大好了,着實不敢欺瞞司空。

    ” 曹操:“放松些,誰說他欺瞞了。

    有些人就算來了,但是心沒到,不為朝廷出主意,那也無用。

    肯用心,就是好事。

    ” 這也是曹操心中第一次記住了司馬懿這個人的真正才幹,決定将來多給他一些出謀劃策的機會,慢慢曆練。

     …… 曹操聽取了司馬朗和毛玠的建議後,立刻便着手實施。

     幾天之後,臘月底的一天,司馬朗就帶着曹操的私下暗示,去拜訪了司徒趙溫。

     趙溫過完年就七十歲了,來年五月份就要過七十大壽。

     (注:古人都是周歲六十九、虛歲七十的那個生日過七十大壽的) 聽說司馬朗來訪,趙溫雖然知道對方隻是一個司空主簿,但還是在司徒府的正堂上接見了對方。

     趙溫出場時,拄着拐杖,身形佝偻,已是衰朽不堪,左右都需要侍女攙扶。

     司馬朗等趙溫坐定,才以眼色示意,趙溫隻好屏退左右侍女。

     司馬朗這才把來意說了:“……值此多事之秋,朝廷用人當不拘一格。

    曹公之婿孫權,仁孝果敢,雖已有顯職在身,但并無實權。

     曹公欲重用之,又恐其年輕望淺,不能服衆,故而想請司徒舉其茂才——馬上就要過年了,司徒明年要舉的茂才名額,應該還沒有定下人選吧?” 趙溫聽了,心中也有些犯嘀咕,不過也沒往陷害上想,他隻是覺得這事兒有點不合常理:“伯達賢侄,此事似乎有點不合朝廷法度?自古從未聽說已經官居州郡之人,還要再被人察舉的。

     我大漢對地方官,曆來最高隻能舉郡丞為茂才,而且需要州牧或刺史去察舉。

    孫權原本的官職,就已在郡丞之上,還察舉什麼?” 司馬朗:“此一時,彼一時。

    孫權雖有高位,但都是虛銜,從未實授。

    這種特殊情況,此前從未遇見過,隻好特事特辦。

    也正因為孫權虛位已高,非地方官所能察舉,所以必須三公出面方可。

    當今朝廷,除了司徒之外,還有誰人能當此事?” 東漢的法度,三公和州牧、刺史都是可以舉茂才的,而郡太守就沒資格了,太守隻能察孝廉。

     就因為孫權有虛位,地方官管不到了,隻能找三公。

     而三公實際上隻剩曹操和趙溫兩個,楊彪早就滾了,太尉的位置空了六七年之久。

     這麼一番邏輯推算下來,趙溫确實責無旁貸。

     被司馬朗這麼擠兌,趙溫再想推辭躲事,也躲不了了,思前想後,隻能長歎一聲,應承下來。

     司馬朗也松了口氣:“如此,就有勞司徒了,事成之後,司空會記得此番好處的。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