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84章 發兵益州,二劉會晤

首頁
    劉備慷慨地許諾了對劉璋的救援,絲毫沒跟張松談條件。

     還拉着張松的手,并肩回船艙飲酒。

    說是先墊墊肚子,等回到夷道城,再好好給張松接風。

     如此胸襟風度,讓腦補了好多種重逢可能性的張松,也不禁感慨玄德公的仗義慷慨。

     張松原本以為,劉備見到他之後,會關心一下“劉璋請我出兵,會割讓哪些土地,或者至少是提供哪些城池供我軍駐紮”之類的問題,但劉備根本不關心,完全就沒提。

     當然,張松又哪裡知道,劉備是确實不需要關心這些——諸葛亮早就給劉備盤算過了,隻要劉璋肯請他入川,事情就成了大半。

    也不用急于計較土地錢糧。

     益州諸侯、阻擋荊州諸侯入境的關鍵,就在于長江三峽。

     劉璋要請他增援,長江三峽就得敞開不設防,僅此一條就夠了,還計較其他細枝末節的東西作甚? 所以,就在張松抵達之前幾天,諸葛亮就已經掰開揉碎了細細勸過劉備: “隻要主公能入川,其餘便可徐徐圖之,不必計較一時土地錢糧之得失。

    而當以恩義結納蜀人之心為先,便如此前主公在荊州所為。

     荊、益諸侯皆漢室宗親。

    如今我軍實力與曹賊相去已不算遠,不必急于一時的開疆拓土,隻要緩緩争取人心,荊、益遲早為主公所得。

     劉表年已衰朽,比主公年長二十餘歲,劉琦公子已被主公收服,到時候再借着鏟除劉琮、蔡瑁一黨,何愁不能名正言順全取荊州? 益州劉季玉,雖比主公更年少些,不可能等到他天年将盡。

    但劉璋多疑而又猶豫,隻要主公公開禮賢下士、得益州人心、占巴東地利,劉璋遲早會出于恐懼,舉止失措,有負主公。

     主公到時候再責其以怨報德、接管其郡縣,豈不名正言順?” 劉備當時聽了,便深以為然。

    他自己在心中複盤了一遍後,隻覺得還有一點沒什麼把握,就又追問諸葛亮: “但想要收攏益州人心、得其地利,非數年之功不可。

    我軍隻是戰事急迫、臨時增援劉季玉,又如何有足夠時間實施這些計劃呢?” 對于這個問題,諸葛亮當時也是搖頭歎息,覺得主公還是太老實了,他隻好不吝把話說得更白一點: “收攏人心确實是慢工細活,需要時間不假。

    但我們既是去協防曹操,曹軍要多久才能被徹底擊退,還不是掌握在我們手中?曹操畢竟是天下最強的諸侯,我們一時無力反攻,必須在蜀中繼續更多錢糧、兵力,也是再正常不過了,拖多久劉璋都無話可說。

     另外,我軍還可以以先進的民政生财之法,普惠益州士庶,與益州人分享其利,換取益州人多與我們貿易糧食、囤積軍需。

    如此,劉璋就是想攻讦我們,旁人也不會支持他的。

    最終劉璋會自己沉不住氣、對不起主公在先。

    主公責其以怨報德,又有何不可?” 諸葛亮幫劉備想的這個套路,不能說是“養寇自重”,而且絕對比原本曆史上、劉備在入蜀問題上的處理方式,要更加幹淨得多。

     原本曆史上,劉備是來協防張魯的。

    張魯那麼弱,劉備花了兩年時間沒幹掉,然後劉璋身邊有人進讒言、說劉備是養寇自重,那還可以解釋。

     但這一世,劉備協防的是曹操。

     曹操多強?是張魯能比的麼?八個張魯捆一塊兒都比不上曹操呐。

     打曹操,打多久都是正常的,甚至打不過都是正常的,沒有任何人敢說這是養寇自重,也沒有任何人有資格給這個任務定時間表。

     這事兒劉備說了不算,關鍵還要看曹操什麼時候覺得扛不住、翻越秦嶺打持久戰耗不起,自己退兵——曆史上漢中之戰,曹操也是最後軍糧耗不起了才退的。

     劉備能做的,隻是奉陪到底。

    曹操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勝利。

     …… 劉備有了如此從容的底氣,面對張松帶來的求援條件,自然能保持絕對的風度和氣度。

     張松原本還為自己的條件感到不好意思,覺得“都請玄德公出兵那麼多助戰了,居然我主連江州城都不肯交給玄德公管理,導緻大軍入川的道路,隻能在長江北岸暢通,南岸無法完全暢通”。

     但劉備完全不在乎這事兒,他根本就不需要江州城,嚴顔想繼續守在江州城盯着,也随他便。

     連續兩天,劉備隻跟張松接着奏樂接着舞,每天喝酒款待,讓張松徹底折服于他的寬宏氣度。

     第三天,張松急于請劉備出兵,覺得歇也歇夠了,就在酒宴上主動提起一些軍略上的細節: “不知此番援軍入川,會請哪位将軍挂帥?若能提前告知,松也好請嚴顔老将軍接應,順便請我主慰勞。

    ” 劉備放下酒盞,擺了擺手:“備本欲親自馳援季玉賢弟,奈何事務倥偬,關東諸州也放松不得。

    故而隻會親至江州,略微盤桓些時日。

    待兩軍交接穩妥,後續戰事,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