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83章 行俠仗義劉玄德

首頁
    因為巴西随時有可能落入曹軍之手,這算是壓倒劉璋心理阈值的最後一根稻草。

    讓他最終做出了派張松出使、尋找劉備求援的決定。

     張松也怕夜長夢多,得令後連夜就準備啟程,以免主公反悔。

     另一方面,張松也多長了個心眼,他知道,如果自己走得太倉促,容易給人留下攻讦的口實。

     就算主公來不及追回他,但如果自己離開期間,被王累說壞話的話,久而久之三人成虎、積毀銷骨。

     等自己回來時,主公對自己的信任說不定也會大打折扣。

    後續等劉備軍的增援進入實操階段,也有可能鬧出意料之外的摩擦,這些都是要盡量避免的。

     所以,張松臨走時,不忘找到好友法正,私下裡交代了一些話。

    大意無非是“我離開的時候,萬一王累再回去說我壞話,或者在主公面前進挑撥離間的讒言,請孝直兄務必幫着開解澄清”。

     法正在過去一年多裡,也漸漸被張松拉攏。

    聽張松轉述了很多劉備的雄才大略、用人不疑,所以也已經傾向于另尋明主入川、收拾蜀中這個爛攤子。

     所以他對張松的這個請求,自然是滿口答應:“子喬盡管放心,有我在成都,不會放任王累壞事的。

    ” 張松這才放心,次日一早就出城坐船,沿岷江順流而下,經南安、過僰道,轉入長江,一路往荊州而去。

     因為是順流而下,水速頗急,算算日子,大約三四天就能到僰道,七八天便到江州,十天可至夷道。

     經過江州的時候,張松還給江州守将嚴顔順路送去一封劉璋的密令。

    密令的内容,自然是希望将來劉備的援軍入川後,嚴顔能夠配合好,避免跟友軍發生摩擦。

     嚴顔剛見到張松時,内心還有些狐疑,以為張松想引狼入室。

    等看了劉璋的手令,他才不得不信。

     但嚴顔出于軍事上的謹慎考慮,還是忍不住追問了一些細節:“張别駕,你勸主公如此施為,不怕太魯莽了麼?江州重鎮,控扼三江彙入長江的咽喉,怎能允許劉備在江北另築一城以駐軍? 這西漢水(嘉陵江)看似湍急,但這些出自山區的河流,都有一個弊端——到了冬季枯水之時,水位會非常低,江底亂石都會露出來。

    劉備軍要是冬天趁着水位低,直接過江偷襲,我們又當如何抵擋?” 嚴顔說的這番道理,沒去過川渝的看官可能理解不了。

     但隻要是在重慶生活過的人,應該都對此不陌生——冬天的時候,重慶那段嘉陵江,會比夏天窄好幾倍,兩岸亂石灘都能露出幾百米寬,中間有水的部分,隻剩下百來米。

     這種時候,有人想快速過江,難度會低得多。

    如果是夜間摸黑偷過,就更防不勝防了。

     嚴顔駐守的江州城,位于嘉陵江以南、長江以北,等于是後世重慶的渝中區一帶。

    一直延伸到嘉陵江長江彙流的那個尖尖角上,也就是後世的朝天門碼頭。

     而張松建議劉璋允許劉備築新城的位置,就相當于後世嘉陵江北的渝北區、江北區一部分。

     為了确保劉璋陣營的軍事安全,劉備軍不會被允許進入長江以南或嘉陵江以南,隻能在兩江共同的北岸部分活動。

     這個格局,倒是跟劉備和劉表陣營、此前在江夏的布置差不多。

     在江夏郡的時候,劉備滅了黃祖,也隻占了江夏的江南漢南部分、和江北漢北部分。

    而把後世武漢三鎮中、江北漢南的“漢陽”地區,留給了劉琦另築新城,跟劉備軍隔江相望。

     現在在江州,張松就是打算借鑒江夏的武昌-漢陽模式,也在長江的三岔口上築隔江對望的雙城,雙方各占一邊。

     等于是後世的武漢城,如今由劉備和劉表隔江平分。

    後世的重慶城,很快也要由劉備和劉璋隔江平分。

     張松覺得這樣很合理,就委婉地開導嚴顔:“嚴老将軍,你覺得西漢水冬季水淺,容易徒涉,我覺得這不足為懼——要說水軍之利,我們巴蜀的水軍,比得上玄德公的水軍麼? 玄德公地跨荊揚,橫絕東海,聽說他們甚至能直接渡海擊滅公孫度。

    長江和西漢水寬一些窄一些,對他們根本沒有區别,寬深一些反而利于他們的戰船行動。

     如今已是火燒眉毛的時候了,曹軍都打過來了,我們隻能信賴玄德公救援主公。

    不管玄德公有沒有私心,總比曹操要好得多!他占了十幾年的天下大義名分,豈會為了這點蠅頭小利而自毀名聲!” 嚴顔被張松的巧舌如簧,駁得啞口無言,加上劉璋的密令确實是真的,他也就隻能做好準備,提前配合劉備。

     張松還自作主張勸了他一句,讓嚴顔的軍隊近期在當地多伐樹木、開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