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35章 時代變了

首頁
    是得伯安公嫡子劉和投效,頗得其故舊人心,也打起了為伯安公報仇的旗号,你們卻繼續隐居不受官府管轄,有些說不過去吧?” 田疇露出一個“不過如此”的微笑,淡然反駁:“果然不出所料,趙将軍身為車騎将軍麾下,卻為袁紹鳴不平,為了廣土衆民,已經如此無所不用其極了麼。

     這個問題也不難回答,袁紹雖然打起了為伯安公報仇的旗号,但他用心不良,隻是在利用心懷伯安公的士民,并沒有真正安土樂民。

     當年張舉、張純謀反,一稱天子、一稱大将軍。

    朝廷臨危以伯安公治幽州,伯安公到薊後,一紙書信去到丘力居處,丘力居便聞風納降、并斬送張純首級獻于麾下。

    此後六年,鮮卑、烏桓不敢反叛,隻敢為朝廷作戰、讨要一些賞金。

     袁紹掌幽州時,可能有如此善政?哼,他為了籠絡烏桓為他所用、幫他一起戰曹操,隻會縱容鮮卑、烏桓劫掠百姓,用邊地百姓的家财,換取那些胡人親善于他。

    這等小人,我們如何能為他所用? 疇雖不才,但我治徐無多年,至少能保得徐無三縣百姓,不會被鮮卑、烏桓劫掠,胡人知我們自守嚴謹,不敢正視——袁紹做得到嗎?” “袁紹當然做不到。

    ”趙雲理直氣壯地正面回應,嘴角卻忍不住微微上揚,果然被子瑜猜到了,隻要自己拿袁紹來質問,田疇就肯定會如此抨擊。

     趙雲不等田疇反應,立刻挑明了事情的本質: “伯安公能以賞賜穩住胡人,袁紹卻隻能任由胡人自行劫掠,這裡面的區别,難道隻是因為伯安公仁慈、而袁紹無視百姓麼?如果先生是這麼看問題的,那隻能說是浪得虛名,太讓我失望了。

     伯安公治幽時,朝廷尚未完全崩潰,見邊患爆起,也願籌措錢糧供其支應。

    自光武、明章以來,朝廷穩住烏桓,讓他們漸漸歸化内附,靠的是每年冀州出兩萬萬錢、青州出七千萬錢,給幽州雇傭胡兵充軍。

     袁紹治幽時,前後僅有一年,官渡戰事便起,此後袁紹于冀州戰敗,再無錢糧反哺幽州。

    所以說到底,隻是貧富的問題。

     如今,幽州歸于我主車騎将軍治下,車騎将軍素來愛民仁德,又全權委任諸侯統籌北方四州事務。

     諸侯有點鐵成金之能,在南方時,令豫章、丹陽諸郡糜爛數十年的山越之患,消弭于無形。

     靠的就是讓山越人有途徑與漢人貿易、為漢人做工,讓他們和漢人都有利可圖。

    這些蠻夷隻要吃飽了飯,而且又不用從漢人嘴裡搶飯,那才是長治久安之道! 如果一味用強,能夠解決胡人之患麼?這草原之上,去了匈奴有烏桓,去了烏桓有鮮卑,去了鮮卑,将來也說不定會有新的遊牧,那都是不治本的! 讓胡人不得不跟漢人貿易、不得不融入和漢人的分工才能維持生存,這才是長治久安之道!如今有聖主賢臣為幽州百姓籌劃百年之計,伱卻還故步自封。

    将來徐無百姓比土垠等地更為窮困、更受胡人之患紛擾,皆你之罪也!” 田疇沒想到趙雲一個猛将,居然口才也不錯,這長篇大論的道理雖然說得有些磕磕絆絆,銜接不太順暢,估計是排練的。

     但顯然趙雲也已經理解了這套理論的優點,并不是不理解死記硬背的。

     田疇覺得對方有說大話之嫌,還是硬着頭皮分辯: “這種事情,隻靠空口無憑,我如何信你?讓胡人和漢人貿易,就能逼得胡人無法自給自足、必須與漢人分工合作才能存活?這未免太異想天開了吧。

     這種想法,也不新鮮,當年文景之時,為了羁縻匈奴,就想以絹帛金玉讓胡人喪失野性。

    但中行說讓軍臣單于絕漢俗、裂缯帛、穿回腥膻毛皮,讓匈奴不必依賴于漢。

     胡人的飲食必須,皆出自逐水草放牧。

    我們漢人有什麼東西是他們非買不可、不買就得死的?隻要拿不出這樣的東西,胡人之中,将來總會出幾個心懷壯志的雄主,再絕漢俗,斬斷對漢貿易的依賴!” 田疇的反駁逐次遞進,看得出來這些問題他早就想過。

    所以他已經把趙雲當成了靠說幾句空話、背一些大道理來當說客的那種人。

     然而,趙雲面對他的反駁,卻還是那麼雲淡風輕。

    有些道理趙雲是說不明白,但他今天來,就是投石問路,先帶個話的。

     隻見趙雲長身而起,撣了撣袍子的下擺,淡然說道:“你想不到,是你沒本事。

    諸侯學究天人,運籌帷幄,他想到的方略,豈是你能預料的? 便是當年為文景和孝武皇帝擘畫的晁錯、汲黯、桑弘羊,也不能比他萬一。

    我今日來,隻是告訴你一句話:既然你這些年,頗受周邊烏桓、鮮卑部族敬畏,就趕緊趁着這兩個月的時間,通知諸部。

     兩個月後,諸侯會親至幽州,與諸部使者會談通商之法,如何确保胡漢互通有無,大家都能豐衣足食。

    讓幽州不再仰賴青、冀年年輸入錢糧,也能養活自己。

     這兩個月,讓你通知得到的胡人各部,都多多準備牛羊。

    諸侯也會吩咐新來的布政使多備鹽茶鐵器和諸般緊俏貨物,還有一些目前不便公布的、隻對友好合作部族貿易的好貨。

     如若你利用不好這個機會,消弭胡漢恩怨,到時候你就是抗拒王化、破壞胡人歸化的罪人。

    念在你對伯安公還有幾分義烈,我今日才特地撥冗來徐無說這些話。

    機會隻有一次,史筆如鐵,切勿自誤。

    ” 田疇看趙雲說得這麼有把握,表情也陰晴不定,他總覺得這樣的大話不靠譜,但對方說諸葛家的人自有妙法,又讓他不能不信幾分。

     諸葛家的多智名聲,哪怕是他這種生活在燕山中與世半隔絕的野人,也是多少知道的。

     可以說是從三韓到西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田疇咬了咬牙,總覺得還有幾分不靠譜,便追問:“能不能說詳細點?諸侯到底有什麼秘法?” 趙雲:“不能,兩個月後,諸侯親至時,自然能見分曉。

    我一介武将,搞不懂那麼多深奧的大道理。

    反正機會隻有一次,你不幹自有别人來幹。

    言盡于此,告辭!” 趙雲一振衣袍,手摁腰懸長劍,大步走出縣衙。

     田疇略帶敬畏地送他出門,走到廊下時,才注意到遠遠拐角都有侍衛在偷窺,他連忙一個眼神狠狠瞪過去,讓那些人縮回去。

     小心翼翼把趙雲送走後,田疇才回廊下呵斥那些屬下:“誰讓你們在此的!商議大事時,連回避都忘了麼?!” 心腹護衛也頗感委屈:“府君,我等也是遠遠聽到你跟趙雲抗聲争辯,怕他對你不利,這才過來保護。

    萬一你摔杯為号,我們也能護你……” 田疇直接給氣笑了:“趙雲敢孤身入城,必有倚仗。

    他是玄德公愛将,若有三長兩短,我們徐無全城怕是都要遭殃。

    何況趙雲勇武,豈是爾等能知?他要真有歹意,豈是你們攔得住的。

    ” 田疇剛才看趙雲穿的袍服,就覺得挺括得過于硬朗了,給人一種非常英氣勃發的感覺。

     田疇還以為,隻是趙雲形容俊朗,才有這種錯覺。

     他又哪裡知道,趙雲在袍子裡面,還穿了鐵環鎖子甲。

     這種精良的穿在裡面的軟甲,至今天下也就十幾件罷了。

    當初董承、呂布謀誅曹操時,也隻從劉備的密使那裡得到了兩件,足見其珍貴。

     趙雲看似穿着錦袍毫不設防,實際上完全是有恃無恐。

    就憑他這身鐵環軟甲、這柄寶劍,區區徐無縣城裡這幾百号鄉兵,根本不用當回事。

     —— ps:五千字大章,今天就不拆分了……主要是也快過年了,開始大章攢稿吧。

     過年期間争取不停更,但是現在開始每天就要減少字數了,為過年那幾天存一點。

    年初二開始又要離開杭州、去蘇北走親戚了,要出遠門好幾天……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