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大緻聽了一下諸葛亮的第二策,倒也琢磨過味兒來了。
這個計策的核心,應該是利用谯地東南部三縣百姓、對曹操遷民制造無人區的恐懼,來誘導百姓提前、主動接受我方的遷徙安排。
不過,劉備總覺得哪裡還有點問題,但一時說不上來,他也就繼續聽諸葛亮侃侃而談詳述:
“這一流言散播出去之後,當地安土重遷的百姓必然會聯想到:就算他們躲過了我軍的遷移,留在了故鄉,将來還是要再背井離鄉。
不是被我軍遷,就是被曹操遷。
如此一來,反正最終躲不掉被遷,還不如去一個負擔輕一些、施行仁政的地方。
”
諸葛亮這第二策,最終的實際效果,倒是跟曆史上後來魯肅當權時、曹孫争奪淮南人口的結果,有異曲同工之妙了。
所區别隻是在于諸葛亮是主動使用,而魯肅是被動等待這個結果、被天降餡餅砸到了。
劉備聽了,心中也暗叫一聲妙計,隻是擔心會不會有欺詐百姓之嫌:“這樣會不會多多少少依然有點害民?我不忍對百姓用詐術呐。
”
諸葛亮:“并不會,因為我并沒有打算污蔑曹操,我隻是預言了曹操将來會做的事情——我料定,就算我們不遷,但隻要曹操看到了在淮河北岸沿河留人,會被我們持續騷擾、難以提防的前景後,他就一定會生出遷民移界、制造無人區的想法。
我隻是算到了曹操将來會算到的做法,提前點破而已,又何詐之有?此其一也。
而如前所述,我這二策并用,也無法做到把所有人都遷走,還是會遺留下一小部分不信邪、堅決不想走的。
而這些人留下了,正好将來可以驗證我的說法,因為他們也會被曹操遷走。
将來等這個事實發生之後,那些已經被我們先期以溫和手段遷到淮南的百姓就會看到這個榜樣,到時候我軍再加以引導、宣揚,讓這個例子深入人心,百姓就知道我軍從頭到尾并無惡意。
反正這地方他們已經住不了了。
區别隻是在于:我們用分化引導的無形之力做事,而曹操用強,不給人選擇的機會。
如此大争之世,我們給了百姓選擇,已經是相比之下最仁政的做法了。
隻要我們在遷民的過程中,保障百姓能有半年的口糧、到了淮南後給他們分田、免除徭役,讓他們省出時間重新蓋新房,官府再供給木石、磚窯、燃料,甚至可以免費發給一些新的農具,百姓最終看了對比,自然會念我們的好。
”
劉備徹底捋了一下思路,也不得不承認諸葛亮說得确實對。
以他對曹操的了解,曹操還真會不擇手段遷民制造新的無人區隔離帶,既然如此,便宜曹操還不如便宜自己,好歹自己對百姓的待遇還好些。
劉備終于拍闆:“既如此,這事兒就交給先生去辦了,具體可以交代子龍着手。
子龍也是謹慎之人,從不擾民,有先生與子龍雙雙看着,想必不會給人舞弊害民的機會。
”
……
劉備下定決心後,短短兩天内,淮北趙雲部的撤退工作就有序展開了。
山桑縣距離敵軍最近,此刻自然也是撤退最緊急的。
因為這裡此前是趙雲部一個繞後曹仁的支撐點、都已經包抄到蕲縣和符離縣的側後方了。
蕲縣有近兩萬曹軍戰兵,符離有兩萬多,睢水南岸四萬曹軍,就是被山桑縣這個據點卡斷睢南陸路歸途的。
隻因曹仁在睢水北岸還有一個竹邑,可以确保絕對掌握睢水西部航道,趙雲當初才沒法徹底包圍曹仁。
現在趙雲要退,這裡當然要第一個退。
也因為此地距離谯縣、費亭相對比較近,縣中親曹的沾親帶故豪強也比較多。
趙雲一公布“自願撤民”的命令,主動響應者果然寥寥。
不少世家大族豪強,都選擇了直接躲進莊園,閉門不出,沉默對抗。
而趙雲手段溫和,并不殘害百姓,很多欺軟怕硬之輩觀望了一下,看出端倪後,就愈發不怕了。
好人就該讓人拿槍指着嘛,這是亘古不變的“真理”,你都不敢殺人,别人為什麼要怕你?
趙雲眼看這樣不行,山桑縣的位置太危險,如果拖久了容易有變故,就找到諸葛亮詢問,是否要放棄計劃。
諸葛亮兩天時間風塵仆仆趕那麼遠、來幫姐夫收拾攤子,當然也很辛苦。
趙雲找到他的時候,他還在山桑縣的縣衙内睡大覺補覺呢。
聽了姐夫的難處,他還睡眼惺忪掏了掏耳朵,又伸個懶腰打個很深的哈欠,完全不顧風度:
“意料之中,沒什麼大不了的。
欲速則不達嘛,一開始示弱,也是為了讓他們驕縱起來。
現在差不多夠火候了,試探一下吧,讓我們的細作,去散播關于曹操的謠言。
再強調一下‘如果現在跟車騎将軍合作,把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