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4章 田氏、孟嘗遠不能及

首頁
    郭圖如此牆頭草,看到劉備陣營勢力強大、看到袁譚在過去一年漸漸不支,就徹底起了抛棄故主為劉備前驅的念頭。

     這一點,在見到郭圖之前,着實是有點出乎諸葛瑾預料了。

     他知道郭圖是個明哲保身之人,但真沒料到能明哲保身到這種程度。

     既然如此,大家把話說開後,後續的工作倒是簡單了。

     郭圖本以為條件談妥,諸葛瑾會立刻放他回去複命,但諸葛瑾卻始終待人如一,依然讓郭圖走流程走完了全套,讓他稍微多住幾天,參觀參觀劉備治下琅琊郡的變化。

     順便參觀一下劉備陣營新培訓的信鴿傳遞信息的速度和效率,還當着郭圖的面,寫信給劉備請示,讓劉備親自鄭重書面回複、如果将來郭圖辛毗等人歸順,并且說服袁譚來投,各自能給他們什麼條件。

     郭圖覺得這種事情似乎有點沒必要了,但諸葛瑾卻很認真,他就是要讓郭圖真心堅信,劉備答應的一切條件都是會兌現的,含金量非常高,不是一時哄哄人的。

     郭圖隻覺眼界大開,他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了大半輩子,還真沒見過這種說話絕對算話的諸侯。

     哪怕是當年袁紹活着的時候,也就是對功臣畫大餅,遇到急難的時候會許諾得過分一些,等危機度過後,真正論功行賞時,總會稍稍打點折扣。

    哪有跟劉備這樣,不能随便答應人,但答應了就是真打算完全兌現、一口唾沫一個坑的。

     不過憑良心說,在賞罰分明這個問題上,袁紹也不算什麼雄主,這點他還不如曹操呢。

     而曹操屬于賞罰分明,卻絕不“言出必踐”。

    利益分配和酬勳方面,曹操是非常分明的,很有法家之風,但說話算話方面,僞詐就不少了。

     這兩點,袁紹連第一點都沒做到,曹操做到了第一點做不到第二點,劉備是打算連第二點也一起做的,至少諸葛瑾和諸葛亮會這麼要求他。

     (注:曆史上劉備死後,諸葛亮全權治蜀那九年,也能算是“既賞罰分明”,又“言出必踐”,曹操是執行了前半套,隻有賞罰而無誠信,諸葛亮是又有賞罰又有誠信。

     所以陳壽才敢在晉朝這種朝代寫書時、評諸葛亮“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

    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

    ” 我也一貫很不認同易中天說“諸葛亮的法家之治和曹操的法家之治非常相似,他們倆是漢末三國法家之治的傑出代表”,我認為哪怕隻對比法家之治這一個方面,諸葛亮的法家之治也比曹操的法家之治要好得多。

    ) 在認識到劉備和諸葛兄弟的誠信後,郭圖也就耐下性子,認認真真在諸縣觀摩了數日,發自内心地用心體察:劉備治下的琅琊,究竟比一年多前袁譚治下時,進步了多少,民生又有多少改善。

     而當他看到日照港那繁榮的景象,商貿船隊進進出出,把南方的鋼鐵制品、瓷器和銅器源源不斷販售而來,與從遼東運回戰馬的海商交割易貨。

     本地的貧民雖然種的糧食都不夠吃,但也能靠水果和海貨補足一部分果腹所需,還能販售給海商作為補給品,換取海商運來的麻布和絲綢,以至于諸縣本地的百姓,大多能确保布衣蔽體—— 千萬别小看“布衣蔽體”這一點,雖說古代百姓被稱為“布衣”,但大多數時候,窮人是穿不起衣服的。

    一家人好幾口的話,可能隻有一兩套補了又補衣服,誰出門誰穿。

     宅在家裡的人就随便光着,或者抓一些稻草捂着取暖,甚至幹脆天冷了鑽稻草垛。

    漢朝連棉花都沒普及,也就沒有棉被,窮人最多用破麻絮随便塞點填充物當被子。

     現在諸縣的百姓,居然人人有衣服穿,哪怕是最破爛廉價的粗麻布衣服,也足夠郭圖震驚了。

     他很不理解,為什麼本地鄉農在山坡上随便種點酸不溜的野果樹,就能摘果子高價賣給海商、換取布匹。

     郭圖私下裡以己度人,還以為是諸葛瑾在邀買人心,學孟嘗君沽恩市義、對自己封地上的百姓好一點,故意做虧本買賣讓利于民。

     但是當他自以為能憑着這點認知賣弄自己的見識、誇贊諸葛瑾好手段、有孟嘗之慷慨、田氏代齊之遠見時,陪同他視察的魯肅卻聽得直翻白眼,表示他這是馬屁拍在馬腿上了。

     (注:戰國時田氏取代姜姓呂氏統治齊國前,好幾代人都是給人民低息借貸讓利于民、度量衡公允不占老百姓便宜,以收買齊國民心。

    ) 好在魯肅倒也厚道,雖然知道郭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也不張揚,隻是私下裡教導: “郭将軍此言差矣,諸侯需要什麼沽恩市義?諸縣也不比孟嘗君之薛邑!諸侯做事,擅能因勢利導,從不做賤賣高買違背常理的事情。

     逐利乃人之天性,強逆天理人情而行事,豈能長久?這些海商高價購買新鮮水果,乃是因為常年航海之人,牙松血敗,多有病症。

     我徐州名醫元化先生近年來,受東海麋子仲所托,鑽研航海牙松敗血之病根,還受諸侯點撥,這才發現,原來是長期隻食米谷肉幹、魚蝦幹活,但不得新鮮果蔬之故。

     元化先生還推斷出,定是新鮮果蔬中,有一種讓人長期不吃就會患病之物。

    在諸侯鼓勵之下,元化先生還對照做了實驗,最後總結出一條還算精準的醫理,無償教導給了糜府君麾下諸多海商,說是越酸的果蔬,緩解航海病症的效果越好。

     所以海商路過日照,才多買易于保存的酸果。

    越酸越能海上長期保鮮,就越貴,哪裡需要諸侯去沽恩市義!” 魯肅轉述的這番道理,其實就是“維生素c抗壞血病”,但他說不出那些還沒被發明出來的專業詞彙罷了。

     所謂“水果越酸越抗壞血病”倒也未必準,但古人沒條件再做更精準的實驗,隻能這樣簡單粗暴理解。

     現實中,很多人有這樣的錯覺,隻是因為橙類植物維c含量很高,其中檸檬最酸效果也最好。

    加上傳統“良藥苦口”的認知影響。

     但如果不限于橙類,這結論就不成立了。

    猕猴桃一點都不酸,維c卻比檸檬還高,冠絕諸果。

     所以“有益健康”并不一定要以“難吃”為代價。

    當然漢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