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6章 華佗拿什麼抵抗

首頁
    是因為某種能導緻瘟疫的肉眼不可見微蟲微菌、通過不同的渠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繁衍? 肺疾類的瘟疫,可能是靠呼籲的毒疠中有微蟲來傳播?腸胃的瘟疫,便靠便溺污染水源傳播?心血的瘟疫,便靠蚊蟲叮咬攜帶微蟲傳播? 華佗隻覺得自己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震驚許久沉吟不語。

     呆滞了很久很久後,華佗才長歎一聲:“《曲蘖論》中,關于微蟲傳疫的說法,倒是跟老夫前幾年與南陽張機偶遇時,聽說的某些觀點類似,但張賢弟并未提出‘微蟲’之說。

     至于說傷口腐肉、寒熱等症也和微蟲有關,卻是聞所未聞。

    此論中,隻是拿了煮熟後的乳酪做了例子。

    但乳酪之酸腐,豈可與人體之傷口腐爛相提并論?” 華佗隻是看了個大概,暫時沒時間看完,就給出了自己的判斷。

     他相信諸葛亮的實驗應該是沒錯的,但諸葛亮的實驗對象,隻是面團、酸奶、釀酒、釀醋,這些東西怎麼能跟血肉之軀相提并論呢?這聯想也太天馬行空了。

     “說得好!先生對醫術的推斷,果然嚴謹,舍弟此前的實驗,确實不是為了醫術,所以這方面還有缺陷。

    既然先生看出了其中問題,何不留下,利用我們能提供的儀器,把想做的實驗補完呢?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先生如能探究傷口腐爛之根源、瘟疫傳染之原理,豈不是功德無量?” 諸葛瑾恰到好處地開口勸誘,幫華佗把這個餅畫得更清晰一些,讓他能更好地看清人生目标。

     華佗終于陷入了沉思,他不得不承認,這個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而諸葛瑾還不忘再提醒一些技術細節:“其實,按照先生剛才所提的疑惑,我就想到了一個間接證明方法——要證明血肉是否會在微蟲的侵蝕下腐爛,我們完全可以用牛羊豚肉焯水洗淨後,另置入細頸透光的瓶中煮沸,放置些時日,觀其是否會酸馊腐爛。

     作為對比,我們還可以用并無細頸的普通透光容器,也煮一瓶肉,然後敞開放在看似潔淨通風之處,放置些時日,觀察其肉、湯腐爛。

     舍弟當初的實驗,不過是證明了‘在煮沸之物中加入新的曲蘖,後來的曲蘖能占據絕對上風’,而現在這個對照實驗,還可以證明‘一旦滅殺煮沸之物中原有的微蟲後,不再加入曲蘖,微蟲也不會天然再生’,如此,則與傷口腐爛原理極為相近了。

    ” 毫無疑問,諸葛瑾随口提到的,就是後世初中生物課本上翻爛了的“巴斯德鵝頸燒瓶實驗”。

    這也是少數幾個諸葛亮因為實驗條件不足,而沒法做的巴斯德實驗之一。

     畢竟諸葛亮燒不出鵝頸燒瓶,這個時代也還沒有玻璃。

     拿青瓷做這種實驗的話,青瓷是不透明的,沒法觀察裡面的肉、湯變化。

    要是打開蓋子觀察,實驗就白做了,因為空氣中的雜菌會落進去,幹擾實驗結果。

     諸葛瑾其實也至今沒有把握燒出透明勻質的玻璃。

    但是他有了青瓷作坊,也懂得了耐火磚和新式鼓風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燒窯爐溫,要搞出半透明的、棕色或雜色的玻璃,或者說“半透明琉璃”,還是有可能的。

     無非就是把砂子在高溫下煅燒,再想辦法琢磨各種添加劑呗。

    現代玻璃在燒制時,加入的很多配方,其實是為了除色除雜,哪怕沒有這些添加劑,燒出顔色醜些的玻璃還是做得到的,古人就可以。

     這種玻璃對于造奢侈品賣錢或許意義不大,但提升一下科學實驗的條件,弄出便于觀測的透明器皿,卻是不無小補的。

     既然條件都烘托到這個份上了,順便就把這個微小的科技進步順手點了呗。

     實在不行的話,甚至可以用東海郡天然水晶礦産的水晶,找些純度低的、結晶效果差的,用猛火燒熔後重新吹氣定型,就能形成細頸燒瓶了。

     隻是玻璃作為非晶體,大約八百度就能軟化塑形,石英玻璃就得一千攝氏度。

    而天然水晶是晶體,有固定熔點,不易提前軟化,燒熔難度會大很多。

     但這也沒關系,隻要挑純度低、晶體性質相對不明顯的水晶礦就行。

     實在燒不軟,那就再加鉛煅燒,鉛玻璃五六百度就發紅變軟了。

    加入鉛雜質,可以極大降低玻璃和水晶的熔點。

    這點化學常識,諸葛瑾前世作為一個高中理科金牌講師,還是知道的。

     華佗果然被諸葛瑾天馬行空的想法給震懾住了:“可是……将軍所言的這個實驗,又該如何施為呢?天下有這樣的器具麼?” 諸葛瑾淡然一笑:“隻要先生肯留在廣陵,慢慢指導點撥,我自會差人造出這些器具。

    隻是要先生多住數月,對外便說陳府君病重,不得暫離好了。

    ” 華佗眉頭一皺,他已經願意多住幾個月了,但要他宣揚陳登病重難愈作為借口,那不是砸了自己的醫術招牌麼?自己明明一下子就把陳登的症狀治好了,隻是暫時沒能根治而已。

     可惜,一想到諸葛瑾開出的實驗條件,和研究支持,華佗還是沒忍住:“既如此,老夫便在廣陵住下,且看将軍能如何施為。

    ”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