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5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首頁
    兵多有兵多的好處,但也會導緻部隊調度遲鈍,行動拖沓。

     祖郎此次帶了整整四萬多人迎擊關羽,憑良心說,這是他作為山越王以來,第一次在一場戰役中集結這麼多兵力。

    原先漢人跟山越人沖突了這麼多年,一直都是以小範圍各自為戰的形式交手的,根本沒有這樣的大戰役。

     以祖郎的用兵經驗,很多事情也不免得見招拆招,臨時現學。

     山越人那種“扁平化管理”的統治架構,也着實不适應如此大規模的調度,這顯然是漢人的“科層化組織”更擅長的事情。

     行軍推進過程中,各部脫節跟不上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尤其是一開始,祖郎命令靠近黟縣的幾個部族,可以自行翻山前往黟縣集結,結果居然被主動擴大搜索範圍的甘甯部阻擊了。

     毫無兵力優勢的落單山越部落,不免各自遭受了數百上千人的損失。

     雖然絕對數字不算多,但連續兩場決戰前的小敗,很是傷士氣。

    一時間各部酋首紛紛抱怨,信使往還,讓祖郎也不得不調整方略。

     改為要求所有各部一起行動,不要提前抵達黟縣戰場,以免行軍速度拉開時間差,給關羽各個擊破的機會。

     但各部統一行動後,就得先到陵陽縣集結,然後再沿着泾水逆流而上。

     陵陽在泾縣的更上遊,也是泾水沿岸最上遊的一個縣城,從陵陽再往上,就徹底深入了黃山山區,再也沒有縣、鎮了。

     陵陽本就不大,四萬人來此集結,頓時讓山區小縣擁擠不堪,後勤也比原先各自為戰時更難調度了。

     從陵陽繼續逆流南下的途中,泾水河谷也越來越狹窄,容不得數萬人列陣行軍,最後拖成了一字長蛇陣,越走隊伍越拖越長。

     祖郎把這些不利因素看在眼中,也是暗暗心憂。

    他好歹還是知點兵的,知道自己正在累積越來越多的兵家小忌,但也沒有辦法。

     …… 時間很快來到四月底,距離祖郎出兵南下已經是第五天了。

     祖郎的主力,距離黟縣還有最後兩天的路程,但斥候卻突然回報,說在南邊泾水源山谷要道中,發現了關羽的部隊。

     關羽竟是翻越過了鄱水和泾水的分水嶺,主動北上迎擊了。

     關羽出現的消息,當然立刻讓山越各部的酋首緊張了起來,紛紛開始商議決戰方略。

     祖郎威望尚在,聽說這一情況後,立刻追問:“打探到了敵軍有多少兵馬麼?隻有關羽的旗号?沒有甘甯的?” 斥候回禀:“關羽在山谷之中紮營,遠遠看不清後方兵馬多寡,少則六七千,多則萬餘。

    不曾看到甘甯旗号。

    ” 其他幾個沒腦子的部族酋首,立刻就撺掇:“大王,打吧!最多不過萬餘人,我們一擁而上将關羽殲滅!” 祖郎白了他們一眼,也懶得訓斥其無腦,隻是冷靜地說:“我雖不懂兵法,卻也知道揚長避短。

    漢人擅長陣戰,我山越擅長翻山越嶺迂回。

     如今關羽已占據泾源河谷地勢相對開闊,可以和我們列大陣而戰,我豈能讓他如意?要發揮我山越勇士的長處,當然要迂回包抄,翻越漢人覺得不可能翻越的群山,斷其糧道、歸路,然後再四面八方騷擾之,以求全勝!” 祖郎對于自己軍隊的特點,還是很有數的。

     漢人喜歡用長矛列槍陣,堂堂而戰自己是吃虧的。

    山越兵的環首刀短矛狼牙棒(蒺藜骨朵),兵器長度都不占優。

    而且在弓弩類的遠程兵器上,也是漢人比較有優勢,山越的遠程兵器更适合複雜地形作戰。

     其他各部酋首聽了祖郎之言,不由也陷入了思考,意識到直接莽未必是最好的選擇。

     然而,就在此時,祖郎那吃過一次虧的堂弟祖山,這次卻像是漲了教訓,突然說道:“大王,那若是關羽也料到了這一點,就等着你迂回翻山繞後,然後他讓甘甯在我們迂回的必經之路上埋伏呢?” 祖郎兩眼一白:“我們有那麼多路可繞,關羽怎麼可能料得到?” 祖山被教訓後,也不敢堅持,隻是弱弱說道:“我也不知道……我隻知道上次我和陳仆被埋伏了。

    而且,斥候不是回報說,沒看到甘甯旗号麼?那他去哪兒了?” 祖郎聞言,頓時如當頭潑了一盆涼水,也冷靜了些。

     确實,關羽應該不熟悉黃山周遭地形,但祖山十幾天前剛剛被埋伏包了一波,這前車之鑒也太近了…… 而且,甘甯到底在哪裡? 祖郎猶豫再三,決定還是放棄冒險。

     說到底,如果堂堂正正打正面決戰打不過,那鍋是各部分攤的。

    如果他決策用計冒險,最後打不過,那一切責任就都是他這個各部共主的了,那些眼紅他地位的部族到時候都會跳出來。

     說到底,是山越這種松散的部族聯盟組織形式,由不得盟主冒險。

     就像西方數百年前的伯羅奔尼撒戰争那樣,雅典那種組織形式,在決策上肯定是不如集權的斯巴達的,最終也必然因此輸給斯巴達。

     雅典甚至允許公民大會投某個将軍打得不好把他斃了,那将軍還怎麼可能放開手腳指揮? 而對面的關羽讓甘甯不要急于出現,給敵人一點隐藏、未知的威脅,這也是諸葛兄弟教給他的部署思想。

    雖然最終的具體落實,是關羽自己細化的。

     諸葛瑾的這一思想,就像後世遊戲裡的一句名言:量子疊加态的打野才是最有威懾力的打野,隻要我不出現在任何一條線,那我就有可能出現在任何一條線。

     祖郎最終被迫選擇與關羽正面一戰。

     …… 一天之後,五月初二。

     雙方終于被趕鴨子上架,沿着泾水互相壓迫,進入了臨戰狀态。

     關羽把六千人的主力部署在泾水兩岸的河谷平地上,讓甘甯部在兩翼山坡上隐藏設伏。

     對面的祖郎,也帶着數萬人前來迎擊,但因為山谷狹窄,祖郎的部隊被拖得很長,交戰正面能投入的兵力其實不比關羽多多少。

     祖郎隻能讓輕兵盡量往兩翼山坡蔓延包抄,試圖形成三面進攻關羽的架勢,盡量多發揮一些己方的人數優勢。

     很快兩陣對圓,關羽親自出馬,還帶着數十騎校刀手,以及一些罵陣手,對着祖郎大罵打擊士氣: “祖郎!我奉天子明诏讨賊!你竟還執迷不悟!天子已冊封諸葛瑾為丹陽太守,劉揚州也已派丹陽都尉太史慈來助戰助剿。

     太史慈如今已全取春谷全境,你還在此與我相持,不出數日,等太史慈先取蕪湖,再下泾縣,你将無家可歸矣!” “什麼?劉揚州也被諸葛家傀儡了?還派了太史慈來助戰?”對面的山越諸部在臨戰前聽到這個消息,氣勢不由又矮了一截。

     太史慈雖然官職不高,但在丹陽當地,那些刀頭舐血的将領們普遍還是識貨的,知道太史慈的名聲。

    突然聽聞敵軍多了一些臂助,難免有所動搖。

     至于天子诏書讨賊什麼的,他們倒未必全信。

    但不管怎麼說,這些噩耗都是他們原先不知道的。

    在陳仆、祖山被關羽擊潰時,漢軍還沒拿到這道诏書呢。

     祖郎看關羽居然當衆又拿出新說辭打擊他的士氣,不由也有些氣急敗壞,知道這時候不能讓關羽再說下去,還是快點開打吧。

     否則己方沒有什麼說辭可以反駁的,對方卻一條條抛出壞消息,再對噴一刻鐘這仗就沒法打了。

     “宛陵部、故鄣部為先鋒,速速與我沖殺關羽中軍!不要聽他廢話!”祖郎一聲令下,讓他麾下叫嚣得最兇的兩個部族先發起了沖鋒。

     山越勇士如潮水般湧出,對着關羽的軍陣殺去。

     而對面的關羽軍,相比于山越的嘈雜,卻顯得非常安靜。

     弓弩手們當先列陣,在山越人進入射程後,就立刻依令放箭。

     所有的弓弩手還額外配備了刀盾,以便被近身後,還能肉搏且戰且退。

     長槍兵方陣卻被排在了陣型的最後面,隻是在陣型之間還留出了甬道,供前排的弓弩手一會兒退到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