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3章 郊迎三百裡

首頁
    給劉備的五千士兵,以及負責一路保護他的陳到,登上了船,拱手跟大哥告别。

     諸葛瑾最後叮囑了二弟一些注意事項,還吩咐二弟保管好他的書信,見到劉備注意哪些話該說哪些要考慮考慮。

     諸葛亮表示自己會見機行事,不用擔心。

    諸葛瑾也就沒再廢話。

     以弟弟的智商,再多嘴多少有點不知好歹了。

     船隊很快起了碇石,諸葛瑾目送弟弟順流而下,消失在長江天際線上。

     諸葛瑾慨歎一聲,知道自己後續又有得忙了,而且相當長一段時間内,再也沒有二弟幫他搭把手。

     豫章郡戰後的内政種田工作,還有一大堆沒處理。

     笮融被消滅後,即将從南昌押運回來的巨量繳獲财物,也要重新入庫清點,規劃利用——阿亮這個好用的數學人才走了,賬目方面就隻能苦一苦兩個妹妹了。

     好在諸葛芷諸葛蘭跟着弟弟也學習磨練了兩個月算學和記賬,哪怕遠不如諸葛亮厲害,但也超過了一般的錢糧官,誰讓諸葛家的算學教材牛逼呢。

     不過,即使财務和賬目可以包給人,諸葛瑾本人還得處理後續讨伐祖郎的後勤籌備、各種突發事件。

     還得分出精力,接洽阿亮即将從荊州招攬來的才智之士,給他們分配官職、幫他們順利上任适應崗位…… 諸葛亮給龐統等人的書信,是在諸葛亮本人啟程前十天,就已經讓人送去襄陽了,算算日子如今也快送到了。

     如果對方立刻啟程的話,從襄陽回來的航程最多六七日便能到,諸葛瑾實在是忙得可以。

     不過如果龐統肯來,以他的智商,應該也能很快就幫上忙。

    自己也可以适當調教調教,讓龐統能力提升一下。

     想到這一點,諸葛瑾終于沒那麼郁悶了。

     …… 話分兩頭,諸葛瑾送走弟弟、忙于部署新一輪種田内政和備戰後勤的同時, 諸葛亮一路無事,順流而下,可日行一百五十裡。

    短短四天便駛過了蕪湖,即将抵達牛渚。

     坐船無聊的時候,諸葛亮早就習慣了看書,學大哥給的密卷——這已經形成慣例了,當初從荊州回豫章途中,他不就一路把因式分解和二次方程學完了。

     而這一次,他也當仁不讓,專注研究了四天,就把高一數學的“矢量”這個課題學光,并且能靈活應用,融會貫通。

     “就這?也就是概念比較新穎,引入了一套新思索之法,難倒是完全不難。

    好,那便一鼓作氣,剩下還有兩日應該能到廣陵了,我就把大哥給的‘力的合成分析’也學完!” 諸葛亮把學完的密卷收好,正要抽出第二卷。

    腦中則幻想着自己學完之後,就可以把曲轅犁改良得更高效,說不定還能造出更多造福蒼生的新農具。

     然而便在這時,負責保護他的陳到忽然沖進船艙,對諸葛亮示警道:“先生,下遊有水軍逆流迎面而來,規模不下于我們,尚看不清旗号。

    ” 諸葛亮微微一驚:“我們現在是靠南岸還是北岸?來人走的是南岸還是北岸?” 陳到:“都是北岸,南岸有孫策水軍,校尉吩咐過,一路都要走北岸,甯可招惹劉勳、張多,不可招惹孫策。

    ” 諸葛亮眉頭一皺:“我們走的北岸,孫策還會眼巴巴特地來攔截不成?若是袁術,他縱然兵多将廣,但劉勳的長江水軍卻孱弱。

    玄德公據廣陵、扼運河,豈會讓袁術強大的淮河水軍進入長江?” 陳到這才察覺到不對勁,摸着胡子說:“這麼一說,确實有蹊跷。

    ” 諸葛亮:“讓士卒備戰,但也别驚慌失措,繼續保持沿着北岸航行,等看清來船旗号,再做處置。

    ” 陳到領命而去,又觀察了一盞茶的工夫,雙方船隊相向而航,接近得很快。

     陳到終于看清對面似乎打了袁軍旗号,心中一驚,但很快又發現對方也玩了換旗的把戲,把後将軍旗号降了,換上征南将軍旗号,陳到這才大喜松了口氣:主公居然派人來那麼遠接應? 他也不敢過分放松警惕,隻是先把好消息告訴諸葛亮,表示有人來迎接,但囑咐諸葛亮别出艙,以免一會兒有流矢。

     雙方就這麼繼續靠近,對方果然全無敵意,越來越近,陳到終于确認是友軍來迎接。

     雙方船隊相距不過百步,對面的船也開始掉頭,準備并行順流而下。

     為首船上,忽然有一個錦袍将領出艙,站在甲闆上一邊拱手一邊吆喝:“來者可是諸葛孔明?漢征南将軍宜城亭侯領揚州刺史劉備,特來迎接。

    ” 陳到直到這一刻才大驚,他原本還以為是主公派了個水軍将領來迎,沒想到親自來了。

    他立刻連滾帶爬沖回船艙,把消息跟諸葛亮說了。

     諸葛亮連忙放下《合力分析》,頗為驚訝地走上甲闆。

     而陳到已經搶先幫他介紹,扯開嗓門大吼:“主公!我是陳到啊!諸葛先生在此!” 諸葛亮也終于看清了劉備,扯着嗓子回禮:“将軍禮賢下士,天下罕有!山野散人,豈敢當将軍數百裡出迎。

    ” 劉備此時已吩咐舵手繼續把船靠近,得以看清對方容貌,果然與子瑜有六七分相似,但臉并不長。

     而且那不似的三四分,恰恰都是往更俊朗飄逸的方向不似的,慨然有神仙之狀。

     劉備隻覺心馳神往,哪怕原本對宋氏和子瑜曾經說過的話有過懷疑,此刻也都煙消雲散,拱手說道:“備從令兄、令堂處,久聞先生大名,今日有幸相會,不勝榮幸。

     此番隻因江南諸縣,自蕪湖以下,多有孫策水軍滋釁,恐驚擾了先生。

    故而親率水軍逆流三百裡來迎,不曾想還是來晚了些,先生已行至牛渚,方才邂逅。

    ” 劉備說着,見兩船已靠得很近,連忙示意陳到扶着諸葛亮退後,然後吩咐撓鈎手搭住對面的船慢慢拉緊繩索,架上錐頭跳闆。

     兩名水性好的親衛率先跳過船去,然後劉備也在親衛護持之下跳過船去。

     諸葛亮看到這一幕,竟有些感動。

     他回憶起兩個半月前,自己和大哥重逢那天,在彭蠡澤湖面上,水波明明比這長江之上要平靜得多。

    當時甘甯也想拿出撓鈎搭闆跳幫,但大哥千叮萬囑讓船隊先靠岸。

     大哥的穩妥當然很對,但劉将軍今日的表現,顯然更加難得。

     諸葛亮:“山野散人,年少輕狂,實在當不得将軍大禮!” 劉備:“子瑜先生于我兄弟袍澤,有存亡繼絕之恩,先生亦天下大賢,備雖忝列高位,豈敢以名爵相上下!先生且回艙内同坐!”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