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陳登覺得喝得差不多,該結賬收攤的時候,忽然聽到門口的一張桌子上,有一人憤然拍案,大吼抨擊:
“哼,荀文若有眼無珠,不識大賢!不過空有一副好皮囊,隻可吊喪答禮、白詞念賦!”
偏偏此人罵完之後,旁人卻并不與他争辯,反而紛紛結賬,不跟他一般見識,直如躲避瘟神一般。
連見多識廣的陳登,都驚訝起來,忍不住問鄰桌:“此乃何人?荀彧如今執掌舉薦征辟之大權,竟有人敢連荀彧也一并辱罵?”
倒是諸葛瑾覺得此人的辱罵有點熟悉,忍不住低聲自語:“莫非是祢衡?”
鄰桌酒客見諸葛瑾都猜到了,才随口附和了一句:
“可不是這厮麼,賢弟剛來許都,都聽過這厮的惡名了?此人想要朝中顯貴懇求他做官,但數月未遂,便把執宰罵了個遍,說滿朝公卿皆是愚瞽之輩。
隻因此人有點才名,公卿皆不願同他一般見識。
”
鄰桌酒客說完後,似乎也不願多惹事,直接付了酒錢閃人了。
諸葛瑾聽說果然是祢衡,便跟陳登調侃:
“元龍兄,你說這祢衡如此人憎狗厭,避之不及,要是我們将其駁得體無完膚,傳到荀彧耳朵裡,會不會提前得到接見?說不定還能早點完成玄德公和呂布的使命。
”
陳登一副看好戲的表情,淡定提醒:“聽說祢衡孔文舉、楊德祖關系不錯。
你若讓他太丢臉,不會會傷及孔文舉面子?”
諸葛瑾點點頭:“這倒也是,孔文舉畢竟和玄德公交厚,看在他的面子上,就放這狂士一馬。
”
兩人的交談并不響亮,但也不算太輕。
主要是剛才酒舍内人多嘈雜,說輕了聽不見。
但此刻旁人怕惹事、已散去大半,酒舍裡比剛才安靜了些。
諸葛瑾和陳登還保持同樣的音量交談,祢衡又是個耳音很敏感的人,聞言登時就“噌”地一股邪火往上冒。
主要是他平時被人背後罵慣了,所以特别注意有沒有人說他壞話。
祢衡提着酒壺便沖到諸葛瑾案前,指着對方:
“何處狂徒,背後議論他人,簡直無恥!爾等阿谀谄媚之徒,為了讨好荀彧、司馬朗,想要告密獻媚不成!我不怕你!”
諸葛瑾本不想惹事,不過祢衡都惹上來了,他也知道祢衡并無背景,隻有一張嘴,他當然也不怕事。
諸葛瑾好整以暇地撣了撣衣擺,淡然道:“我們自說我們的,幹你甚事?我們是徐州來上表朝觐的,又不是爾等求官祿蠹,我要獻什麼媚!閣下那麼有骨氣,何必在許都每日流連晃悠,連名刺都磨損漫滅,還舍不得走。
”
曆史上祢衡便有一典故,說他“陰懷一刺”,也就是私藏了一張木牍名片,來到許都後想投遞。
結果因為沒人找他做事,名刺揣得太久,字迹都磨損了。
就好比後世求職之人,同一份簡曆反複投,投到字都磨沒了還沒投出去。
如今祢衡才剛來許都兩個月,他懷中名刺倒也沒磨掉字迹。
但諸葛瑾這句話,頓時把其他還未散去的酒客逗得哄堂大笑,
人人都巴不得看這個又想求官、又想端着架子讓上位者苦苦哀求他的僞君子的笑話。
祢衡見衆人起哄,内心愈發憤怒。
偏偏對方亮明了身份,不是來求官的,這人設定位也比祢衡更清高。
祢衡失去冷靜,無能狂怒地怼道:“誰說我舍不得走了!我根本不是來許縣求官的!狗才求官!你雖不是為自己求官,但肯定是為你的上司求官!你才是祿蠹!
這種喪德敗行、上下失序的昏庸朝廷,簡直是朽木為官、禽獸食祿!白送我官都不做!”
諸葛瑾不想跟對方正規辯論,因為他知道這厮肯定是胡攪蠻纏,一旦說不過就會轉移話題。
而且對方是光腳不怕穿鞋,在對方選定的題目辯論,就太掉身份了。
于是他決定抓住對方話語中一個明顯漏洞,迅速把對方噴服,不給東拉西扯的機會:
“喪德敗行、上下失序?閣下敢如此抨擊當今朝廷,莫非更懷念董賊、傕汜執政之時?還是覺得天下另有明主?”
祢衡一愣,倒也不敢直接授人以柄,說出更大逆不道的話來。
他隻想說曹操不辨愚賢,但絕沒想說董卓李傕等輩比曹操更好,更不敢說如今收留被曹操驅除的其他東歸武将的袁術,比曹操更好。
諸葛瑾趁他語塞,再次乘勝追擊:“隻破不立,不過廢材耳!區區井底之蛙,連什麼是‘德’的不知道,還敢妄稱朝廷喪德敗行,簡直恬不知恥!”
——
PS:這章都三千多了……也沒法斷章,就這樣吧,唉,但願别30天都沒到就滿20萬字,導緻被提前強行擠出新書榜。
半夜12點過後還會有一更,沖一下新的一周的追更和新書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