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4章 弱國無外交

首頁
    會生氣。

     朱高熾見父皇臉色變緩,他放下心,剛剛父皇的臉色真的是極差,天子一怒,伏屍百萬可不是說笑。

     康熙,“朱棣還是比朱允炆要狠的多。

    ”優柔寡斷是硬傷。

     【大家還記不記得我曾經說過朱棣‘天子守國門’的舉措?因為北平是朱棣的封地,在此地統治比較穩定,而且北平又是軍事要地,可以抗擊北方入侵的蒙古,于是在朱棣即位之後就打算遷都。

    1403年,改北平為北京;1406年開始着手營建北京城,在1420年,朱棣正式遷都于北京[4]。

    】 【‘天子守國門[5],君王死社稷[6]。

    ’不管朱棣遷都的原因是什麽,但是他切切實實地做出行動,并且守護着大明百姓,前一句指的便是朱棣遷都的事情,至于後面的那一句,等之後講到明朝末年的時候再說。

    很多人以為這是明朝的祖訓,但其實不是,是從民間傳出來的,具體是誰說的并不清楚。

    】 【還有明朝也有這樣的一句話:我朝國勢之尊......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7]。

    這句話出自《東谷贅言》,有很多人認為這是朱棣說的遺訓,但在很多明朝正史中根本找不到這句話。

    不管是不是朱棣說的,這句話切切實實地拉踩了之前的幾個王朝,那麽這句話說的是真的嗎?很遺憾,是假的。

    】 嬴政抿了口茶,眼睛裏露出些許興味,寫這句話的人真是好大的口氣! 扶蘇眨着眼睛,不得不承認此事自己也有幾分看戲的心态,就像天幕說的可是真的罵了好幾個王朝,明朝人都這麽大膽嗎? 漢朝 劉邦氣的冷笑不止,“都是假的,還敢說這樣的話,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 還‘無漢之和親’,不就是在陰陽他嗎? 漢文帝以及漢景帝也都被這狂妄的話氣笑了,不管是誰寫的,這話都算在明朝的皇帝頭上。

     劉徹也被氣的來回踱步,“真是狂妄至極!” 你想說明朝厲害就說呗,拉踩漢朝幹什麽?惹你了? 後面的其他漢朝皇帝也都紛紛怒目而視,如果此時明朝皇帝在他們面前恐怕會被噴的一文不值。

     唐朝 李世民深呼吸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可是根本平靜不下來,怎麽會有人這樣說話的?! 貞觀群臣也破防了,唐之結盟,說的不就是渭水之盟嗎,他們氣紅了眼卻又不得不承認結盟是真的。

     程咬金等武将也氣的想直接打去突厥的老家。

     不止是他們聽着不爽,唐朝的文人墨客也同樣聽着不高興,“堂堂大唐,怎麽能如此被人貶低?” 他們都在內心蛐蛐,明朝皇帝最好一直都是明君,不然逮到一個昏君,他們定會口誅筆伐,不就是比誰會寫嗎,他們也會! 宋朝 趙匡胤是知道宋朝納歲幣、有敵國之禮,但是被人拉踩和自己知道是兩回事,他也憤怒了。

     “朱元璋,你教的好兒子!”不管是誰寫的,都算在朱棣身上算了。

     趙匡胤還能理直氣壯,但是之後的皇帝被天幕說的羞愧難當,畢竟納歲幣和與外族互相稱兄道弟是真實發生的。

    也有一些昏君根本當聽不見,指着天幕罵明朝。

     明朝 洪武年間 朱元璋咳了幾聲,他也想知道這是誰寫的,雖然寫的有些誇張,但他喜歡。

    他甚至都想将這一句話寫入祖訓中。

     朱棣眨着眼睛戳他肺管子,“父皇,你能保證我的子孫後代都是好皇帝嗎?”不能保證就不要寫,寫出來惹人非議多不好。

     朱元璋默然:....... 氣的直接上手揍他,“不好也是你生的!” 朱棣又被揍了,但是他活該,朱标等人當作沒看見。

     永樂年間 朱棣聽到這句話也有些心虛,但是這句話可以說寫到他心坎上了,當皇帝不就圖點什麽嗎?既然能締造永樂盛世,那做的再好一點又如何? 他能想出,如果自己真的做到了這句話,那大明豈不是比其他朝代更出名、更讓人記憶深刻?想到這樣的場景,朱棣的心中忍不住火熱起來。

     敖英看了看自己寫的書,又看了看天幕,确定是自己寫的,他眼神閃爍,沒想到有一天竟然會在天幕上聽到自己寫的書,可是他為什麽會這麽心虛啊? 康熙啧了一聲,“這句話真是犯衆怒了。

    ” 估計其他朝代的皇帝都快被氣死了吧?但這句話反過來說的也是事實,畢竟漢朝确實和親、唐朝也确實結盟、宋朝也确實納歲幣,行兄弟敵國之禮。

     他有些慶幸,若是清朝在明朝之前,怕是也會被人拉踩,不,但很快他反應過來,如果清朝在明朝之前,根本就不會有明朝,一時不知道自己是該哭還是該笑。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