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0章 弱國無外交

首頁
    第110章弱國無外交 110 【第二次北伐,嶽飛的母親過世,又因嶽飛常年在炎日用兵,導緻他的雙目有疾,一邊忍着病痛、一邊上表想要回家為母守孝,趙構當然不允許,再三催促,自古忠孝難雙全,嶽飛忍着目疾回來打仗[1],打了勝仗趙構是什麽态度,極為冷淡,是啊,企圖求和的人怎麽會對出生入死的嶽家軍愧疚?他當然不會。

    】 【糧草糧草沒有、援軍援軍沒有,甚至連為嶽飛診治目疾的太醫也都是後來派過去的,要想馬兒跑還不給馬兒吃草,隻能說趙構的算盤珠子都崩我臉上了。

    】 【第二次北伐當然也是一路凱歌,先收複河南等縣,接着收複虢州、商州、陝西等縣,第三次北伐在進軍蔡州時,因敵方防守嚴密、再加上軍糧不足,想撤退,李成一聽立即出兵追擊,之前已經打敗過李成一次,這次當然也能,擒獲将領數十人、俘虜數千人,敵人的屍體都堆滿了山谷[2]。

    】 【嶽飛并沒有殺俘虜的這些人,而是放他們回家,還讓他們記得朝廷恩典,經常看到有人說嶽飛是愚忠,但我認為其實不是這樣的,嶽飛并不是忠于君主,他是真心愛這個國家,想讓這個國家變好、變強、變團結,這樣的想法固然很好,但并不符合當時的宋朝,隻要有那樣一個腐敗不堪的朝廷,宋朝就永遠好不了。

    】 【1137年,因為張浚和秦桧從中作梗,本應該撥給嶽飛的軍隊沒了,之後張浚甚至嘲諷嶽飛,而後張浚用人不當導緻淮西兵變卻讓嶽飛來收拾爛攤子,張浚之後引咎辭職的事情暫且不論,這個時候,金太宗去世,金國朝政混亂、再加上僞齊政權失勢,金國呼籲和談。

    嶽飛認為正是可乘之機,但趙構卻一直沒有出兵的意思[3]。

    對,沒錯,他就是想和談,和當年的宋真宗一樣。

    】 嬴政按着額頭,歷史重複上演,他一時不知該說什麽。

     扶蘇皺眉,“怎麽又和談?” 劉徹不解,現在這個情況可比宋真宗時期的情況要好太多了,眼看着金國內讧是個人都知道應該乘勝追擊吧? 衛青和霍去病很憤懑,明明優勢在我,卻要同示弱的一方和談,這樣的事情簡直是為所未聞,不,還是見過的,宋真宗不就是個例子嗎? 李世民嘆氣,事情發展到如他所想的地步,他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江山易改,良将難得。

     宋朝 趙匡胤掃了眼呆愣愣的趙恒,真真切切地吼了一嗓子,“為什麽要和談?” 聲音之大吓得趙恒臉色發白,雙腿顫抖着跪下,抖着唇支支吾吾,他也不知道後來的自己怎麽會那麽害怕金國。

     趙匡美嗤笑,“膝蓋一旦軟了,就再也站不起來了。

    ”底線都是一步步打破的。

     你瞧從宋太宗之後的所有人站起來了嗎?都老老實實地跪在金人腳下呢! 紹興年間。

     聽見天幕的話,趙構臉色一黑,他心想果然,嶽飛早就有異心! 幸好他有兩手準備,至于天幕提及宋真宗的事情,他絲毫不在意,議和怎麽了,他這是為了大宋日後的繁榮! 秦桧等人也紛紛應和,低眉順眼,讓趙構心情大好,這才是他的愛卿。

     朱元璋聽多了也有些疲累,“能不能讓趙構早點死啊。

    ” 他不想聽昏庸的皇帝做的糊塗事。

     康熙目光閃爍,這次的和談金國之後毀約了。

     果然像印證他的想法一樣,天幕說着這次的和談。

     【1139年,宋金第一次議和成功,為什麽說第一次呢?當然有第二次,第一次納歲幣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并且讓秦桧以宰相的身份跪在金人面前,承認宋朝是金國的藩屬國[4]。

    宋真宗時期好歹是宋為兄、金為弟,過了一百多年不僅增加了歲幣,還更改了地位,好好好。

    】 天幕說到最後咬牙切齒,恨不得咬下趙構的血肉,世上竟然有如此無恥之人! 在天幕說完,各個朝代的人懵了,他們怎麽也沒想到在幾百年後,華夏竟然成了外邦的藩屬國,這比納歲幣還要恥辱! 彈幕又一次噴湧襲來,每個人都怒罵秦桧和趙構,讓人看了卻不覺得舒心隻覺得心堵,因為在史書上這個事情是真真切切發生過的,并且不能改變。

     【嶽飛屢次上表諷刺議和之舉,然趙構等人當作沒看見一心如此,也釀成禍亂,在同年七月,金國家撕毀條約,繼續攻宋,分兵四路很快奪回河南、陝西等地。

    這個時候當然要嶽飛出馬,嶽飛帶着嶽家軍先兩戰大敗金軍、後又收複鄭州、洛陽,抗金形勢一片大好,然而這個時候趙構卻下令讓嶽飛收兵、準備再次議和[5]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