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2章 弱國無外交

首頁
    遼軍的對戰還是互有勝負,那怎麽辦?】 嬴政蹙眉,當然是繼續打,還能如何?像匈奴這等外族,若不将其打服,來日必将受其擾! 蒙恬也是這麽想的,現在的匈奴可不敢随意侵擾大秦國土。

     劉徹從天幕的話中嗅到一絲不對勁,仗已經開打了,難不成還有退縮之意? 不,劉徹想到了曾祖父的白馬之盟,檀淵之盟,怕是也要立恥辱盟約。

     李世民和貞觀群臣自然是想到了渭水之盟,除了秦朝,好像每個朝廷都逃不過與外族的立盟的情況。

     雖然三年後的自己報仇雪恨,但李世民還是不開心,這就是他人生中的一個極大的污點。

     宋朝 趙匡胤閉眼,想到自己看到檀淵之盟時的憤怒和無力感。

     為什麽宋朝會變成這樣? 趙德昭和趙德芳兩人不敢開口,有些不安,兩人都想到一種情況:不會議和吧。

     太平興國年間。

     趙炅沒想到趙恒會這麽厲害,他絲毫不在意天幕最後的話,“能怎麽辦?那就不打了。

    ” 一旁的臣子笑着附和,“是啊,打仗勞民傷財,多不好啊。

    ” 鹹平年間。

     趙恒揪着心,剛剛被天幕誇獎的興奮驟然全無,他想起自己一直向遼國傳達和好的意圖,僵持不下,那隻能和談了。

     這樣的事情在天幕看來是要被罵的嗎?可是唐朝也有這樣的情況啊! 朱元璋嘆息,果然講到檀淵之盟了。

     康熙的心情也不好,大清日後的情況和宋朝何其相似,在不知道大清之後的狀況前,他還能嘲笑宋朝,可是知道之後,他覺得自己都沒臉嘲笑宋朝。

     【之前說了,趙恒本就有心思和談,兩方互有勝負之下,最終決定議和。

    】 【檀淵之盟就此出現:一曰遼、宋為兄弟之國、宋為兄;二曰雙方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三曰每年宋朝向遼提供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四曰邊境設置榷場、相互貿易[5]。

    】 【估計宋朝的人都認為這樣做沒問題,但是這件事還有一個前提,是遼國數次請求議和,那麽遼國為什麽會與之前的兇猛進攻判若兩人?】 【是因為遼國遇到的軍事困難,戰線太長、補給困難,這樣也就導緻他們的領導人蕭太後想要議和,派人傳達自己罷兵的願望,這是宋朝所有人的願望嗎?不,寇準多次勸谏,遼國已是強弩之末,應該趁此時一舉拿下、之後繼續北上收複燕雲十六州,但趙恒不這麽想,他害怕遼國,隻想議和。

    】 【有人把檀淵之盟同渭水之盟混為一談,但我要在這裏澄清一下,渭水之盟并不像檀淵之盟一樣給突厥每年納貢,并且李世民在渭水之盟之後積極練兵、三年後便擊敗突厥,但宋朝.......】 天幕的話尾音拉的極長,各個朝代的人都能聽出他的話外之音。

     嬴政勾起一抹諷刺,不趁敵人示弱追擊,卻要和談,等人家再次崛起,宋朝必定打不過。

     劉徹不滿,這趙恒真是軟弱不堪,害怕敵人,一個皇帝尚且如此,都不用說下面的臣子和百姓了。

     不過他還真的挺希望宋朝是大漢周邊的國家,這樣大漢豈不是每年都能得到納貢。

     李世民雖然被天幕正名,可是他還是高興不起來,渭水之盟對他來說就是恥辱。

     宋朝 趙匡胤努力讓自己平複心情,遼軍示弱議和,是個人都能看出來對方不想打了吧? 這能代表什麽,當然代表對方軍隊出現問題了,不趁着這個時候出擊反去和談,真是讓人贻笑大方。

     “你的好兒子!” 趙匡胤猛踹趙炅一腳。

     鹹平年間。

     趙恒踉跄,天幕沒說一句罵人的話,卻句句都在諷刺他,他的臉像被火燒了一樣,不想打仗難道不行嗎? 此時的寇準紅着眼睛,想去質問官家,是啊,為什麽不繼續打了?明明能贏的啊。

     朱元璋嗤笑,“強将手下無弱兵。

    ” 有這樣的皇帝在,宋朝能有什麽出息? 康熙也感嘆,周邊群狼環伺的情況下還想安穩度日,那根本就是妄想。

     宋朝的百姓望向天幕,他們從未聽說有過這種盟約,還是天幕出現才知道的。

     “我們的錢竟然都給了遼國?” “他們遼國人殺我父母,我們竟然還将錢送給他們?!” 有人放聲大哭,有人滿臉憤懑。

     宋朝的主和派的大臣梗着脖子,“議和怎麽了?”難道如今的宋朝沒有安穩地存活下去嗎? 如今宋朝蒸蒸日上,天幕說的簡直是一派胡言。

     主戰派的大臣恨不得罵街,“外敵不斷侵擾大宋邊境,這就是你們說的安穩度日?” “你們是安穩了,那邊境百姓呢?!” 一時間,宋朝的朝堂上争吵不休。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