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唐玄宗賜死楊玉環,有人說楊國忠和楊玉環死的好,楊國忠确實死的好這無需多說,但楊玉環真的死的好嗎?有人說她是禍國妖妃,那有沒有人問過她,她真的願意當嗎?】
【要知道在還是壽王妻子的時候,兩人之間的感情恩愛無比,卻被公公強行拆散,不得不進宮侍奉比自己大34歲的老頭子,真的是她願意的嗎?盛世需要美人點綴,亂世需要美人頂罪[4]是嗎?】
【不是說楊玉環沒有錯,隻是想說楊玉環的過錯完全沒有李隆基的錯大,由始至終李隆基才應該為安史之亂、為那些流離失所的百姓愧疚,他才是大唐的罪人!】
【在長安淪陷、君主逃走之後,安史之亂也達到最頂峰。
公元756年太子李亨終于意識到李隆基靠不住,于是自行登基,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為唐肅宗,派郭子儀、李光弼等人讨伐叛軍,擊敗史思明收複了河北[5],然而安祿山的叛軍還在攻打其他地方,這個地方就是睢陽,‘張睢陽’指的就是鎮守睢陽的将領張巡。
】
嬴政也不由得吃驚,天子九逃,國都六陷?
誰又能想到之前的大唐欣欣向榮?這一對比實在是太割裂了,讓他都忍不住愣住。
劉徹同樣唏噓,“是啊,李隆基才是那個千古罪人。
”
和女人有什麽關系?如果李隆基能夠不動色心、勤于政事,即便有安祿山等人造反,唐朝也不至于淪落到這個局面。
李世民一口血直接湧了上來,天子九逃,李隆基,你好得很!
長孫皇後和各位大臣急得不行,太醫也帶着些許的哭腔,“陛下,不能動怒啊。
”
他們真是害怕陛下被氣死,在心裏紛紛罵李隆基。
開元年間。
李隆基已然傻在原地,張九齡叫了他好多聲才回過神,他抓着張九齡的胳膊,眼睛內血紅一片,“張愛卿。
”
似乎要從張九齡那裏吸取一些力量,聽到天幕說睢陽之戰,不知為什麽他心裏總是很慌。
張九齡忍着悲傷,隻能一遍遍說服自己,還有救,國家還沒有到那種地步。
天寶年間。
已經順利從宮中逃出去的李隆基目瞪口呆地看着天幕,一同随行的人面色複雜無比地看向楊國忠與楊玉環。
楊國忠眼睛閃過一絲決然,拿起刀決定先下手為強,卻被他身後的高仙芝等人殺死,一群人隻沉默地看向楊玉環。
此時的楊玉環淚如雨下,瑟瑟發抖,然高仙芝等人卻完全沒有繼續看她,而是和李隆基繼續商量後續平叛的事情。
就在他們商量的時候,後面的宮女突然出現一聲尖叫,李隆基猛地回頭,隻見楊玉環的胸口插着一把匕首,而她的手沾滿了鮮血。
楊玉環勾着唇,眼神卻一點也不在李隆基的身上,她的面前顯示出最初和壽王新婚時的恩愛甜蜜,輕輕呢喃,“.....王爺。
”
她想天幕說的真對,如果可以,誰又想委身不愛的人?
朱元璋也滿臉悲切,睢陽之戰真是壯烈無比。
【睢陽之戰是由張巡、許遠為将領,帶着6800士兵及滿城百姓合力守護睢陽十個月,經歷過百餘次戰争,共計殲滅敵人12萬人,也是因為他們苦苦堅守,保全了江淮一帶,立下大功[6]。
而這功勞的背後便是睢陽所有人的性命。
】
【公元757年1月,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派人攻打睢陽,面對敵人睢陽将士絲毫不懼,一個上午便打了二十多次戰争,有張巡和許遠在擊敗敵軍多次,但随着時間一點一點過去,到了七月,睢陽城內的糧食已經完全不夠,士兵們隻能啃樹皮,那怎麽辦啊?】
天幕的聲音直擊所有人的內心,他們不約而同地問,是啊,那怎麽辦啊?
嬴政和劉徹握緊拳,目光緊緊盯着天幕,他們也都想到了那種可能性:吃人。
李世民也在捂着胸口仰頭,聲音嘶啞,“那怎麽辦?”還有三個月的時間,他想到了一種不願意面對的可能,閉上眼流出淚水。
開元年間。
李隆基無比痛苦地捂住耳朵,不要說,他不想聽。
隻是天幕的話卻仍舊能清晰地傳入他的耳朵中。
天寶年間。
因為楊玉環的死,李隆基渾渾噩噩,此時聽到天幕的話,他吐出一口血,嘴角帶着一絲慘笑,也就是到現在,李隆基才知道自己大錯特錯。
朱元璋也偏頭不忍再聽。
康熙垂首看着紙上寫的‘吃人’二字,上面的墨色暈染開,似乎像血跡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