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7章 弱國無外交

首頁
    第87章弱國無外交 87 【張守珪、李林甫兩人都可以說是間接導緻了安史之亂的發生,但最該死的還是你——李隆基!】 【一個皇帝,受天下百姓供奉卻絲毫不理朝政,隻顧着同搶來的妃子飲酒作樂,重用小人、奸臣,更可笑的是在安祿山造反之後,李隆基還認為是別人為了誣告安祿山而編造謊言,你對得起那些守護大唐江山的将軍戰士們嗎?】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1]。

    李隆基你永遠都對不起他們!】 【公元755年,擁有20萬兵力的安祿山以讨‘楊國忠’為借口,在範陽起兵,叛軍所到之處,皆聞風喪膽,很快就控制了河北,過了幾日,李隆基終于相信安祿山在造反,于是與楊國忠商量,楊國忠當宰相的時候朝廷小人當道、腐敗至極,那肯定是指望不上的,由于楊國忠的無能,安祿山的軍隊在僅用了一個月就攻入洛陽,公元756年正月初一就在洛陽稱帝[2]。

    】 【此時的李隆基在幹什麽?他在聽信宦官監軍邊令誠和宰相楊國忠的讒言,殺了将軍封常清、高仙芝、之後更是逼的哥舒翰出戰,最後害的哥舒翰等将領被活捉逼着投降。

    】 【人家幾個将軍都已經想好對策,堅守城池便能戰勝叛軍,李隆基卻非要逼着哥舒翰出城迎敵,使得唐軍大敗,潼關地形險要,易守難攻,不明白李隆基你到底在想什麽?】 每個古人都能感覺到聲音中隐藏不住的怒氣,他們也不約而同地想,是啊,為什麽打仗不聽将軍的,偏要聽宰相和宦官的? 此時突然飄出彈幕,逐漸變多,大部分都是在罵李隆基他們的。

     ——來自秦朝的蒙恬:自古分工明确,如若宰相、宦官能打勝仗,為何不讓他們親自前去? ——來自漢朝的霍去病:此等宵小之輩,恨不得除之而後快[3]! ......... 嬴政想起之前讓李信和王翦出兵的時候,那個時候他不也是不信嗎,最後怎麽樣,還不是敗了? 他也注意到了蒙恬的彈幕,挑挑眉,看來他的這位大将軍聽了天幕的話心裏也很憤怒。

     劉徹是知道潼關的,那個地方可是兵家必争之地,一旦失守,距離長安陷落也就不遠了,昏庸的李隆基真是一點腦子都沒有,一個人怎麽會變化這麽大,真是奇怪的很。

     霍去病說完還忍不住繼續罵,連着李隆基一起罵,衛青小心翼翼地看了眼劉徹,被劉徹捕捉到,他拍了拍衛青的肩膀,心想罵的是李隆基,又不是自己,他肯定不會生氣的,再說這李隆基實在是太氣人了,讓他的冠軍侯罵兩句出出氣也是李隆基的福氣。

     李世民瘋狂拍着案闆,氣的眼睛泛紅,“為什麽要聽信小人讒言,殘害忠良?!”而且還是在動亂之際,殺大将不怕軍心動搖嗎? 李世民的話接連飄在天幕上,清清楚楚地讓所有人都能看到,也都能知道這位唐太宗有多憤怒。

     開元年間。

     看着滿屏的彈幕,李隆基面無人色,尤其是注意到發彈幕的那些人,他更是無地自容,連他的曾祖父也在其中。

     李世民的彈幕其他人自然也是注意到了,張九齡抖着手,眼眶瞬間紅了,沒想到此時太宗陛下也正在看着天幕,如果要讓他看見大唐變成這樣,不知又會是怎樣的失望,是他們沒有看好陛下,是他們的過錯! 其他臣子也紛紛垂首擦着眼淚。

     天寶年間。

     宮內一片混亂,李隆基倉皇逃竄間望向天幕,看到了曾祖父罵他的彈幕,他腿一軟跪在地上,耳邊說各種驚慌的尖叫聲和兵器的碰撞聲,心如死灰,他真的錯了嗎? “陛,陛下!” 倉皇間,李隆基看到來營救他的人,淚灑當場,正是天幕說的高仙芝等人。

     他真的錯了啊! 朱元璋也憤恨地罵了幾句,果不其然他說的話也在彈幕上,也算是出了口惡氣。

     康熙聽着天幕,不過短短十幾句話,卻道盡了一個王朝繁榮的結束與覆滅的開始,真是何其可悲。

     【要知道當時鎮守潼關可是足足有20萬人,然而卻因為楊國忠的私心和李隆基的傲慢而淪陷,并且讓安祿山在公元756年六月占領長安,才用了半年,此時的李隆基則是帶着衆人一起逃跑,大家別急,這才是唐朝中後期‘天子九逃,國都六陷’的第一次罷了。

    】 【在逃跑過程中,來到了著名的馬嵬坡,也就是在這裏随着李隆基一起逃走的将士殺死了楊國忠、并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