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6章 弱國無外交

首頁
    殺漢人的嗎? 李世民真是想暈過去,這樣就不用聽李隆基做的糟心事,接連封突厥人為将軍、節度使,是忘了當初渭水之盟的恥辱了嗎?! 他怒氣沖沖,“把渭水之盟的恥辱記下來,挂在朝堂上!” 他要讓李唐皇室必須記住這一恥辱! 武則天看着李隆基慘白的臉,心道了一句可惜,這樣的人她不敢把江山交到這種人的手中。

     開元年間。

     李隆基和張九齡可算是知道了安祿山他們在哪,不過此時并不是打草驚蛇的好時機,張九齡安撫着憤怒的李隆基,“陛下,一切要從長計議。

    ” 起碼要先将節度使的兵力一點點收回來,再去抓那兩個人并除掉。

     至于張守珪,張九齡嘆了口氣,此人之前三番四次戰勝外邦,哪知道竟然會成了安祿山和史思明的貴人,真是世事無常,讓人意料不到。

     此時的張守珪愣在原地,滿臉不知所措,他怎麽也沒想到自己竟然還是造成亂世的幫手? 他身旁的将士急忙開口,“張大人,還不快将那兩人拿下送到長安,這樣也能減少罪責。

    ” 張守珪立即回神,來不及多想,“快去!” 天寶年間。

     所有人都鴉雀無聲,他們終于意識到了安祿山和史思明兩人是叛徒。

     李隆基目呲欲裂,指着他,“安祿山,你竟敢!” “來人,給我拿下!” 安祿山也不裝了,冷笑,“陛下,這皇位你做的時間也夠長了,也該換換人當了。

    ” 從殿外竄進來一群人,領頭的人正是史思明。

     李林甫、高力士等人都大驚失色,怎麽突然就變成這樣了? 朱元璋啧啧兩聲,那時已經昏庸的李隆基能看出來才怪。

     【間接性造成安史之亂的人還有一位,那就是當時的宰相李林甫,這就不得不說當時李隆基身邊的高力士,晚年的李隆基不理朝政,沉迷酒色,高力士身為他的宦官從這個時候起就開始逐漸掌權,最後權傾朝野,臣子上奏的文表都得先送到高力士的面前,大事由皇帝做主,小事由高力士自行決定。

    】 【公元733年,武氏向高力士請求舉薦李林甫擔任宰相,雖然沒有直接答應,但還是讓李林甫成功入朝為官,公元736年,李林甫進讒言,唐玄宗因此罷免賢臣張九齡,描述李林甫也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詞,‘口腹蜜劍’,在李林甫擔任宰相之後,凡是有能力、才能的人都必定會受到他的打壓,就像杜甫。

    】 【李林甫為了防止有能力的人來到朝廷,還給唐玄宗編了一個‘野無遺賢’的考試鬧劇,參加這次考試的學子認真準備卻全部落榜,其中就包括杜甫。

    】 【杜甫之後投獻無果,仕途失意不知道有沒有李林甫的手筆,兩人的名中可都有‘甫’字,畢竟李林甫這個小人什麽都能做得出來,至于其他未知名的學子估計也都認為是自己的原因才沒有考中,誰都想不到這竟然是李林甫為了拍唐玄宗的馬屁制造的一場鬧劇,李林甫,你對的起那麽多認真備考的學子嗎?】 嬴政又想起了趙高,果然如果君主昏庸,就會被那些賊臣牽着鼻子走。

    真是可惜了那麽多的人口,900多萬戶人口啊。

     劉徹一直聽天幕提起杜甫,也被杜甫所作的詩震撼過,一時間也有些惋惜。

     這樣的才子應該得到重用才是,卻因為一個小人郁郁不得志。

     李世民還曾親自謄抄杜甫的詩,現下聽到李林甫的所作所為,氣的腦袋要爆炸了,“李隆基,你該死!” 還‘野無遺賢’,他真想撬開李隆基的腦袋看看他是不是有病,不然怎麽會這麽不要臉! 連他都不敢這樣說,李隆基真是好樣的! 開元年間。

     高力士抖着身體跪在地上,他慌亂地求助張九齡,“張大人....” 張九齡聽到自己被罷免隻怔住好一會,随後他垂眸,“陛下,斷不能讓此人禍亂朝堂。

    ” 李隆基一時語塞,他看向高力士,狠狠心咬牙,“将高力士關入大牢,抓到李林甫之後即刻處死!” 高力士面如死灰。

     天寶年間。

     李林甫沒想到自己做的事情被天幕揭露出來,他來不及求饒,那邊安祿山和史思明便已經開始讓人行動,一時間殿內外無比混亂。

     李隆基連忙逃竄,都顧不得在人群中的楊玉環。

     朱元璋也喜歡杜甫做的詩,可惜有此等小人作亂,不然杜甫一定能平步青雲。

     已經年邁的杜甫聽見天幕的話,淚灑衣衫,他也是現在才知道是因為這個才落榜的,還有什麽比這個更心酸的? 其他一同參與當年那場應試的學子們,有的瘋狂大笑,宛若瘋子;有的喃喃自語,要去京城殺李林甫;有的家中親人擦拭眼淚、崩潰大哭,隻因那人已經去世,到死都不知道當年的那場考試落榜不是因為他們的才能不足。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