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弱國無外交
44
【黃巾起義,天下百萬人響應,驚動京師,漢靈帝很慌,連忙讓人圍剿,與此同時,各地的勢力也紛紛派兵配合官兵鎮壓,其中就有袁紹、袁術、公孫瓒、曹操等人。
】
【黃巾軍雖然人多,但打仗經驗不足,很快兵敗逃竄,不過在他們的影響下,各地紛紛掀起人民起義,并持續了二十多年,東漢至此名存實亡。
】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便是在黃巾起義之後的董卓亂政,董卓這個人大家清楚嗎?如果說他是呂布的義父相信你們會知道的,‘公若不棄,布願拜為義父[1]’,噗。
】
嬴政想起之前天幕講過的後世皇帝認太監為義父,這人不是也這樣吧?
這後世之人怎麽都這麽愛好奇特。
劉徹聽見董卓的名字時,臉色就已經沉下來,眼睛李殺意漸濃,驕傲如他,隻要一想到自己死後被別人曝屍荒野,就氣沖天靈感,十分憤怒,恨不得立刻将董卓抓住五馬分屍!
東漢末年,劉備一群人面面相觑。
劉備微微疑惑,“這句話有什麽好笑之處嗎?”
一旁的諸葛也不明所以,緩緩搖頭。
張飛在旁邊大大咧咧的,“後世之人都知道呂布是三姓家奴了。
”
他話剛說完,關羽扯着他,“胡說什麽,再胡咧咧我揍你!”
張飛見關羽沉着臉,又看向大哥和丞相,他們的臉上也都是不贊同,張飛撇撇嘴,“我不說了還不行嗎?”
本來就是,怎麽還不讓說呢?
曹操等人也不知道天幕為何而笑,認義父在後世是不可以的嗎?
孫策和周瑜兩人也坐在案前,把酒言歡,“一邊看天幕一邊聽故事,真是一種享受啊。
”
周瑜搖搖頭,心中暗想,現在聽別人的事情是享受,如果落到自己身上那可不一定了。
呂布面紅耳赤,這天幕真真是在嘲笑他沒錯吧?他認董卓為義父又如何,本就是利益牽扯,他不認別人還會認!
李世民也想起唐僖宗認宦官為義父的故事,頓時恨得咬牙切齒,“後世唐氏子孫若有人違背組訓,胡亂認義父者,所有人皆可殺之!”
貞觀群臣震驚,跪在地上想請陛下收回旨意,但他們說不出口,畢竟唐僖宗的那個事情還挺令人印象深刻的,在長安城都有人暗地裏探讨。
他們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裏看到無奈。
朱元璋同樣摸不着頭腦,不過他還是看向自己的兒子,繃着臉說教,等天幕說到大明的時候,誰的子孫要是敢認宦官為義父,他一定揍死他。
朱棣幾個人幸災樂禍地看向朱标,他們大哥是太子以後肯定繼承皇位,打誰都不用明說。
咳,朱元璋也認為自己這話似乎指向性太強了,他當然舍不得打朱标,于是哼了一聲,“別看你們大哥,你們兒子要是敢認宦官為義父我照樣打。
”
【那麽歷史上的呂布真的認了丁原和董卓為義父嗎?甚至被張飛罵稱‘三姓家奴’?】
呂布聽到‘三姓家奴’這個詞,瞬間暴怒,恨不得立刻找到張飛殺之。
【事實上當然不是這樣的,我們要給呂布正名,在《三國志》中:以布為主簿,大見親待[2],所以說兩人隻是上下級的關系,丁原器重呂布罷了,所以在《三國演義》中呂布認丁原為義父的事情是杜撰的,但是呂布背叛丁原确實是真的存在,董卓引誘呂布殺丁原,丁原也确實被呂布殺了。
】
嬴政眯眼,背信棄義,董卓斷不可輕信呂布。
蒙恬聽見呂布殺了器重他的丁原,立刻蹙眉,心中卻隐隐對呂布有些不滿,不過這樣的人并不是蒙氏子弟,他的不滿漸漸消失。
連年征戰早已見過各種各樣的人,蒙恬搖了搖頭繼續聽天幕。
劉徹哼了一聲,呂布殺了看重他的丁原,下一個殺的就是董卓!
李世民再次見識到某些史書的偏駁之處,連沒有的事情都能傳的神乎其神。
朱元璋诶了一聲,“原來呂布并沒有認丁原為義父啊?”
語氣還有些失望。
羅貫中此時咳了幾聲,他看着自己完本的小說,一邊高興自己的書被後世所熟讀,一邊卻有些心虛,思考許久,羅貫中決定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寫,畢竟這隻是小說,又不是什麽歷史,大不了他就表明出處罷了。
【那麽另一個問題,呂布究竟有沒有認董卓為義父?《三國志》中同樣有這樣的描述:布斬原首詣卓,卓以布為騎都尉,甚愛信之,誓為父子[3]。
所以呂布應該是認董卓為義父,當然這也和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系。
】
【大家都知道人多力量大,爹/兒子多當然也有好處,亂世正是用人之際,所以這一現象在當時可以說是很多,再加上百姓遷移,少數民族的文化與中原文化相互融合,也帶來一些相應的影響。
】
【也是從這時候開始魏晉盛行認義父的行為,再往後的隋唐時期也受到了影響,懂的都懂。
】
嬴政也抽着嘴角,以後大秦定杜絕這種行為,到處認義父成何體統!
劉徹摸着下巴,天幕三番四次說了少數民族對中原地區不好的影響,還說什麽文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