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昨晚忙了一宿,曆史級效果拉滿,實測是一門無敵術。
昨晚首次用,就縱橫各方。
連大道都被磨滅了。
與曹操對壘的人,都深切的感覺到,把握不住他的底線。
他晨起出去修行時,大小喬,鄒圓,甄煙都在各自的寝殿裡,被鎮壓未醒。
前殿,書房。
甄宓邁着輕快的步履,飄然而入。
她穿着杏黃色的長裙,進屋便見到曹操,對她招了下手。
“陛下。
”
甄宓來到曹老闆身前,腳步起落間,與裙衫同色的小靴子,在裙擺下若隐若現。
曹操拿出一卷奏本,讓她抄錄。
甄宓接過去看了看,頓時輕啊了一聲。
手裡的奏本,以黑紅兩色為封底,是一份婚聘诏書,賜婚甄氏女,甄宓入宮。
甄宓明麗的眸子都映上一層紅暈,嬌豔欲滴。
“帖子上有吉日,你看看鐘意哪個。
”
甄宓輕嗯了一聲。
她隻在書房待了半個時辰,便匆匆跑回自己的寝殿,拿着喜帖看了又看。
曹操開始處理奏本。
許攸昨晚和吳縣尉的交談内容,乃至吳縣尉送來的自檢信,都放在案頭。
畢竟邱縣離邺城不過三十裡。
曹操瞄了眼,把吳縣尉請罪的折子,放在一旁,轉而批閱奏本。
這兩年大魏的糧食産能,一直處于穩中有升的趨勢。
不管是小麥還是水稻,雖然當下的年代,很難做到畝産的爆發式提高。
但可開墾的土地面積不少。
随着天下歸治,水利工程的完善,以邺城周邊為例,這幾年增加的可灌溉良田,近六分之一。
黃河兩岸的南北平原,可耕作面積,也在持續擴大。
所以糧備能穩中有升。
能吃飽,有餘糧,老百姓才敢生孩子,人口就會增加,形成良性循環。
這在當下至關重要。
曹操在一份戲志才送來的奏本上,看見了來自各地,非常詳盡的糧食儲備記錄。
大魏的糧食問題,已初步得到解決。
也就是餓死的民衆,維持在一個非常低的比例上。
封建統治下的生産力,保證不餓死,或者說餓死的人很少,就能稱一句治世太平,糧食豐盈。
曹魏建國兩年,能做到現在的地步,已頗為不易。
看完戲志才的折子,曹操又拿起另一份奏本。
其下方署名,居然是盧植。
當年的盧植,在朝中任尚書,是曹操在洛陽的舊識,也是漢末舊臣。
盧植在董卓掌控洛陽後,逃回老家,閉門不出。
由于早年的交情,他和曹操有書信往來。
但并未再出仕。
還有類似的幾個漢末重臣,同樣的原因,沒有從漢臣轉投魏臣。
不過他們并不反對大魏。
盧植有時還和蔡邕有聯系,結伴出遊,看見地方上的一些問題,也會反應給曹操,有着給曹操上秘折的權力。
他給曹操送來的折子,說的是士族問題。
盧植出身的範陽盧氏,雖然還沒有後世那麼顯赫,但也是高門大戶。
他這幾年在家中閉門,就把士族的形成,壯大等原因,仔細梳理了一遍。
漢末天下離亂,士族問題愈演愈烈,很大程度是因為他們壟斷了教育資源。
也就壟斷了官吏的任免權。
長時間下去,自然盤根錯節。
其群體越來越大,彼此串聯,終于成為天下的禍亂根源之一。
盧植認為,要大力推行教育,讓更多人有認字,習字的機會,才能從根子上調整相關問題。
更多人讀書識字,就有了從普通人中選才的機會。
撕開士族對教育,官吏任免的壟斷。
不然大魏還會重複漢末的問題,百年後,曆史會重演。
這其實是個貫穿整個封建社會的根本性問題。
曹操和盧植的見解,在大方向上是一緻的。
但想做出調整,卻是個慢功夫。
目前曹魏增加了從太學内部,選取人才,入仕為官的途徑。
從長遠看,已在一定程度上,給寒門子弟,開辟出一條路徑。
太學内部,除了入仕之外的學子,會散布到地方,成為傳播教育的中堅力量,以盡快在地方增設學舍,學宮。
再到最後逐步鋪開。
曹操每天批閱奏本的過程,也是在看天下各方,各地的變化。
當他從奏本中發現一些迹象,讓他動了念頭,需要實地看看,他就會外出。
他的書房側翼,殿宇連綿,是大魏文武理事的公衙。
其中有一處偏殿,是賈诩處理各類諜報消息的地方。
下午。
賈文和出了房間,來到銅雀台宮比鄰的一處院落。
這裡是曹魏密探的官衙。
天下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