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戰力,驚為天兵。
”
“下臣與李将軍,從北岸登陸韓地紮營,與韓軍對峙。
”“大魏隻是用我們牽制韓地北線的兵馬,為他們打突襲做輔助。
”
“照目前的速度,大概半月内,僅餘的辰韓,也會被魏軍擊潰。
”
柳濟臉上亦有驚佩之色。
“魏軍的作戰能力,還在我們預料之上。
”
“據說魏軍登陸三韓後,内部流傳一種說法,就是三韓和大魏的小縣城一樣,根本不成規模,打起來很輕松。
”
公孫度抿了口茶,沒吭聲。
“阿父,情況和我的判斷差不多。
”
公孫康在中鮮卑被潰後,就被放回了遼東。
他在大魏期間,并沒遭到囚禁,主要是跟着曹昂混。
柳濟退下去後,公孫度問公孫康:
“你在大魏數年,他們的兵馬真有這麼強?”
公孫康道:“戰前我就說最多半月,三韓必被攻克。
您說不可能。
”
“開戰後,固然是我們牽制了韓地的主要兵馬,大魏突然從南部海上殺上來,打了韓軍的不備。
但就算沒有我們的牽制,韓地也是要輸的,最多能多守幾日。
”
公孫度橫了眼公孫康。
兒子的見識,倒是不俗,一眼便看出魏軍勝的輕松,和巧妙利用形勢,用他們牽制韓軍主力,從背後打奇襲有直接關系。
“大魏聚兵時,兒曾親見大王登台封将。
”
公孫康臉上浮現出回憶的神色:
“大王親封的曹魏十虎,這次一個也沒去三韓。
若他們去統兵,至多兩三天便能奔襲打穿三韓。
”
公孫度皺了皺眉,感覺兒子完全被‘魏化’了,幾年時間,被洗腦洗的很徹底。
“依你看,當前形勢,為父該如何?”
公孫度對這個長子寄予厚望,真心想聽聽他的意見。
“那兒就直說了。
”
公孫康道:“阿父,您降了吧。
”
公孫度低喝道:“混賬,為父早宣誓對大王效忠,如何要再降?”
公孫康:“父應該知道兒的意思,您徹底交出權力,聽從大王安排,不要再把持遼東。
”
公孫度臉色微沉:
“為父籌謀多年,置下遼東的基業,還不是為了你,為了我公孫氏。
你輕言放棄,為父多年心血,置于何處?”
“阿父,兒要說句不孝的話,您别生氣。
”
“您在遼東多年,蟄于一隅,眼窩子淺了。
您在這遼東的基業,兒有些看不上。
”
公孫度大怒:“你說什麼?”
公孫康往後退一步,怕老爹揍他,嘴上卻是并未停止:
“阿父您自比鮮卑如何?比當初鼎盛時的袁本初,如何?”
“袁本初鼎盛時比您現在,不論是兵馬,地盤,文武,都要強盛的多。
而大魏當時比現在要弱小的多,照樣以全勝之勢,擊潰了袁本初。
等大王拿回益州,天下歸一,必要攻略四方,揚我國威,那将是何等氣概。
”
“以大王心性,絕不會容遼東繼續自制。
”
“這些您不會看不出,您隻是不甘心,還在猶豫。
”
“以前,您可以因為路遠,偏安遼東。
現在,大王的海船能奔襲三韓,來我遼東,也不過是幾天的事。
”
公孫康:“阿父,子脩是大王長子。
大王對子脩的培養看重,他将來大概是要繼承大魏的。
我多年跟随子脩,是他心腹,将來出任一方州府别駕問題不大。
比您這遼東苦寒之地,權柄可大多了。
兒是真沒看上您這遼東,不是為了勸慰您。
”
艹……公孫度被兒子怼的有些無言應對。
公孫康一點不給老爹面子:“您要不早點,投降的機會都沒有。
”
“你住口。
”
公孫度心緒起伏。
“阿父,子脩讓我把扶餘公主拐走,帶去大魏,算是個人質。
咱爺倆拿扶餘當祭品,獻祭給大魏,您看如何?”
公孫度一口老血差點嗆出來。
他給扶餘王氏和長子定下的婚事,是為了連縱合橫,已有數年。
當初将兒子送到曹魏,扶餘驸馬的身份,也算是多個護身符。
相不到這小子此番回來,轉頭就要把媳婦家裡獻祭給曹魏。
你可真是我的好大兒,曹魏的忠臣。
公孫度沒好氣的審視兒子。
……
魏軍攻韓的戰況,不出所料。
孤立無援的辰韓,在馬韓,弁韓相繼被攻占後,于二月下旬,也選擇了投降。
三韓皆附。
曹操收到消息後,傳告魏軍在韓地繼續駐紮,清點資源,收攏戰俘,遷移人口。
二月末。
公孫度上表說自己年級大了,想回漢土養老,讓曹操另行委任遼東太守。
這就是投效交權了。
曹操欣然接受。
讓公孫度南歸回來,對其全家都有封賞。
至此時,大魏内部,南北東西四方,隻剩益州,就可完成大統。
曹操,乃至曹魏一幹重臣的目光,皆落向益州。
Ps:求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