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裡,曹操在看戰報。
從三韓送回來的消息。
魏軍打入韓地後,魯肅連日觀察,最直觀的感受是窮,小,奴性重。
三韓起初口号喊得很響,不畏死戰。
曹軍若敢犯韓,全民皆戰。
等真打起來,其國主被圍困幾日,為保命,就主動歸降,根本沒有不惜死戰的氣節。
戰敗後,三韓之主給魯肅投降表,說願意服從大魏安排,吩咐。
他們仍想繼續在韓地掌權,承諾會有豐厚的朝貢。
曹操正在看的就是三韓之主的降表。
上邊說他們願奉大魏為主。
韓人的種族榮辱感和反抗信念都不高,曆朝曆代如此。
魯肅獻策說,可以對韓地進行奴役化統治,消除他們的傳承,文字,統一其語言。
三韓和倭國,有個屁的文字,不都是學我們的嗎……曹操挑了挑嘴角。
大多數事物,都會随着時間的發展而變化,日新月異,科技,軍事等等,無不如此。
唯有人性,幾千年都沒什麼變化和進步。
後世的韓地,也是被人奴役化統治。
奴性深刻在骨子裡,千年前的漢時也一樣。
曹操看過降表,遂傳訊魯肅:“先殺韓人權貴,抵抗過我們的兵将,一個不留!”
韓地的權貴階層,降了也要死。
等三韓盡入掌握,會集體斬首。
之前魯肅送去勸降書時不降,現在曹魏的兵馬過去,再降,晚了。
曹操對三韓戰事,隻略有關注,收回念頭,便有親軍來報,大匠作禽滑忌求見。
“大王,您看,這就是新做出來的訊珠。
”
匠作大宗禽滑忌,站在曹操面前,神色有些自豪,手裡托着一顆滾圓的珠子。
這是曹操從老龜那所得龜珠,通過魯班書傳下來的方法,制作成了一套新的訊珠。
有了正确方法,仍用了這麼久才做出來,是禽滑忌出于謹慎,先用普通珠子,反複嘗試過上千次祭刻之法,才敢用龜珠。
最終做出這套訊珠。
家裡那隻老龜是個寶啊,看來要以國運融入其身,看能不能再結出一批龜珠……曹操暗想。
新的訊珠和之前的兩套類似,表面瑩白圓潤,内部有一股霧蒙蒙的氣息。
無數的工造紋符号,在其内閃爍,形成工造陣列。
訊珠本身,質地堅硬,不易損壞。
而一旦成珠,便可彼此感應。
用首珠能控制其他珠子傳訊,或停止傳訊。
這東西是重寶,用途太大了。
曹操端詳片刻,下令重賞禽滑忌。
待其退去,曹操又招來賈诩,郭嘉,荀攸,商議後續益州,遼東諸事。
這次打三韓的目的,為攻襲倭國做鋪墊,隻是一個原因。
另一個目的,便是要震懾影響,乃至逐步控制扶餘,也包括遼東。
曹操要的大一統,是徹徹底底的鐵腕統治,絕不允許地方有存在私心,想自主掌權的勢力。
比如遼東。
遼東太守公孫度,是個野心勃勃的人。
曆史上的遼東,在曹魏的鼎盛時期,選擇投附,但始終維持自制。
公孫度對曹魏屬于持遠不服。
他明面上歸曹,暗地裡等同一方之主,私下制作君王冠冕,儀仗比拟帝王。
他交好扶餘,對周邊其他各方,則大力攻伐,是遼東的土皇帝。
當然,在這方世界,他收斂了很多。
曹魏的強大,讓公孫度在曹操親征烏桓的時候,就主動靠攏過來。
後來又把長子公孫康,送到曹營,和曹昂,孫權有過很長一段時間共處。
不然曹操不會容他存續到現在。
不過,眼下已到了将遼東徹底收回來的時候,而不是任公孫度繼續把控,持觀望态度。
此番魏軍跨海出擊,八天攻克兩韓,公孫度看後就該知道進退。
他如果在曹操完成大一統,收回益州前,主動交出權柄,曹操會留其性命,調任其他區域。
若沒有主動交出遼東,還想自守,便是自尋死路!
遼東。
李坤的副将柳濟,連日急趕,從三韓的戰場上,回到了遼東郡的太守府。
“太守,下臣來複命!”
公孫度時年已五十多了,眼角的皺紋,比當年在烏桓見曹操時,愈發明顯。
他明亮逼人的眸子,矚目柳濟:
“你從前線回來,大魏兵馬,攻克兩韓的戰況,你知道多少,說給我聽。
”
“詳情下臣其實也不清楚。
”
柳濟實話實說道:“因為打的太快了。
”
“扶餘派去的将領烏木,也想觀察大魏的用兵過程,但同樣沒能如願。
他以朝見大魏使節的名義,想和魏軍一起行動,魏軍那邊同意了。
但烏木從馬韓以北,乘船往南,沿海路行進,路上就接連收到消息,韓軍不斷潰敗。
”
“他用了幾天時間,趕到地方,登岸後還沒和魏軍主力彙合,戰事已結束了。
三韓連戰皆敗,國主沒有能守住魏軍攻勢的信心,出内城投降。
”
“這一戰,讓烏木對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