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其他人都叫來。
”
曹操話落不久,門外便有荀攸,董昭,曹昂,太史慈,甘甯相繼進入書房。
赤壁這一級的戰事,曹操讓曹昂來親自經曆,對其以後大有好處。
除了北線的幾位将領,還有黃忠,程昱,荀彧等少數重臣,各有其事,沒過來。
其餘核心層文武,陸續南下,聚集到曹操身邊。
所有人都意識到打江東的特殊意義。
若再吞江東,天下形勢将進一步明确。
曹操稱帝不遠矣。
眼下的戰事,是從龍之戰。
賈诩,郭嘉本就在屋裡,衆人再被召集過來。
書房内,文武濟濟,如同小朝會。
寅這次也随行來到襄陽,趴在曹操身側,支棱着大腦袋,左右打量。
姚靜男裝打扮,與曹昂一左一右,坐在曹操兩側的矮席後。
她負責記錄小朝會的内容。
“江東軍主力目前在何處?”
“夏口,以周瑜為帥,程普為副,兵馬總數大概五萬餘。
孫權還留了不少兵馬,在長江南岸,沿線布防。
”
曹操道:“我打算诏令我軍在北岸的兵馬,全線南推,衆卿以為如何?”
出人意料的是,曹操提議大軍南進,荀攸,郭嘉思慮片刻,不約而同的進言,表示反對。
兩人認為,過于勞師動衆。
眼下初開戰,沒有全軍南下的必要。
賈诩思忖後,也附和郭嘉,荀攸的意見。
太史慈,甘甯等武将,則全程都不發言。
在過往的七八年間,不論對内對外,大小戰事,曹操從無決策失誤,魏軍内部對他的服從性,已到了近乎盲從的地步。
上到大将。
下到普通士卒,對曹操可說言聽計從,不會有半點猶豫。
一幹武将肅然而坐,等着曹操下命令,并不參與争論。
曹昂旁聽,對荀攸,郭嘉,敢反對曹操的意思,相當意外。
更讓他奇怪的是曹操從善如流的态度,聽了衆人意見後,居然收回了剛才的命令。
小朝會很快結束,一幹文武領命退去,各行其事。
書房。
剩下曹操父子,姚靜三人。
曹操問曹昂:“看出什麼了?”
曹昂:“阿父和群臣議事,比我意料的要和氣。
您允許他們提不同的意見,甚至反對您?”
曹操:“權力越大,能聽到的真話就越少,假話會越來越多,因為所有人都在逢迎你。
時間長了,你自己也會覺得自己英明神武,做什麼都對,不容反駁。
那離你做下昏聩之事就不遠了。
所以需要聆聽不同的聲音。
”
姚靜從旁飛快的掃了眼曹操,若有所思。
曹昂琢磨了一會:“難道阿父是故意提出全軍南下,鼓勵他們來反駁,提出意見?”
曹操搖頭:“隻猜對一半,我是故意說錯。
但不是為了鼓勵他們提不同意見。
而是為了讓你知道,該如何聽取别人的想法,保持清醒。
”
曹操是在培養曹昂,把正确的過程,展示給他看,言傳身教。
“你小看了我麾下的文武。
我說全線南下時,郭奉孝,荀公達皆不着痕迹的往你的位置看了看,他們都清楚為父的用意。
”
“賈文和也一樣。
”
曹昂怔了怔:“難道他們是在配合阿父,故意提出不同意見。
”
“嗯,今日與會的人,各有所長,屬你少不更事,回去要好好體會。
”
曹操用剛才的小朝會,順便給曹昂上了很生動的一課。
他起身執禮離去時,仍在低着頭,使勁琢磨。
書房徹底安靜下來。
姚靜開始整理剛才記錄的簡卷。
寅身形一倒,看樣子準備睡大覺。
它自己跟着曹操出來,把媳婦小母虎留在邺城,守着貂蟬。
寅把眼睛一閉,身子蛄蛹了兩下,挨着曹操,很快打起呼噜。
曹操在看州郡地圖,時而執筆,在圖上标注戰略路線。
當下的赤壁之戰,和曆史上有些不同。
曹操在圖上,連續勾畫出數條線路,是對周瑜用兵的預判。
姚靜整理簡卷之餘,瞄了眼地圖。
這張圖,會在不久的未來,起到驚人的作用。
此時此刻的江東,正全力動員,兵馬從四面八方,彙聚到長江南岸。
衆多江東士族,皆知道眼下是生死關頭,各類資源,傾力支持周瑜打這一仗。
江東士族,齊心協力的表現,和曹營背後的推動有關。
賈诩,郭嘉各自獻策,意思相同,就是事先在江東散布消息,說曹操一旦得了江東,會大肆清剿江東士族。
這個說法,讓江東士族的危機感驟增,促成了他們全力支持周瑜。
因為關乎到他們的身家性命。
賈诩,郭嘉的計策,乍一看,似乎逼得江東上下一心,背水一戰,對曹營并無利好。
其實不然,衆士族雖然表面全力支持周瑜,彙聚兵馬,調派辎重。
但實際上因為曹營的勢力,過往的戰績,過于強勢。
所以江東士族,對周瑜的信心并不大。
他們一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