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诩遞出一枚竹簡給曹操看。
曹操看後,竹簡又被賈主任收回去,神神秘秘。
“到孔府後宅看看。
”
一刻鐘後,曹操來到孔府内院,有‘書山學海’之稱的靜閣。
這裡的簡書,放滿了數層木樓。
甫一進來,真就像是走進了一座書卷壘砌的小山中。
“把這些書都帶回去。
用于太學,傳于學子,教化四方。
”
曹操往閣樓上走。
他進來後,便感覺這書閣頂層,氣運厚重的驚人。
當他登上閣樓,詞條也給出推送:
【此樓藏書破萬卷,文字成典,共有十二位先賢手書在列。
包括荀子,孟子,孔子,曾子,顔子,子思等衆賢手卷】
這閣樓,無異于儒家的一座寶庫。
其中的曾子,顔子,都是孔子門下七十二賢中人,孔子的高徒。
顔子就是顔回,孔子門下七十二賢之首。
兩人都是魯城人。
還有子思,是孔子嫡孫。
這一座閣樓,如同一部儒家的發展全史。
怪不得都說孔府是儒家聖地。
曆代儒家聖人,半聖的手卷,這裡幾乎集齊了。
曹操來到一列書架前,發現幾部古卷,流轉着濃重的紫暈。
他拿起來一看,是荀子手書。
放下拿起另一部,是孟子手書。
再看,還有孔子整理修訂六經過程中的心得,一些散碎的記錄,卷本。
曹操心緒起伏。
他酷愛讀書,這裡的聖賢手卷,對他簡直是無價之寶。
還有其他流派的書,包括十二卷完整的公輸子手卷。
公輸子就是魯班,姓姬,是土木,匠作一脈的鼻祖,同是魯城人。
他和墨子還是好友,兩人合作,做出過不少東西。
“魏王,這裡有失傳的樂譜,是伯牙,還有師曠,兩位東周大賢所留。
”
姚靜跟随在側,神色悸動。
師曠,伯牙,是曲樂一脈的先聖。
師曠被稱為樂聖。
《陽春》《白雪》《玄默》等皆為他所創。
伯牙則被譽為琴仙。
後世聞名的高山流水,水仙操,便是他留下的傳世佳作。
孔子以禮樂傳世,孔府有兩人的孤本,毫不奇怪。
【此卷内藏玄機,有匠作一脈的傳世之物】
當曹操拿起魯班書,翻看其内容,詞條再次給出了提示。
曹操在詞條提示下,很快有了發現。
魯班書共十二卷,竹簡材質,得氣運滋養,存世不損。
在其尾卷内,需要來回撥動啟卷的小卡扣,如同一個精巧的機關。
曹操最終從一片看似平平無奇的竹簡背面,找到了隐藏的存物空格,如同墨工袋,抽出一個七八寸長的青銅簡片。
其上有特殊的刻度。
曹操看了半晌,心裡忽然一動:
“這難道是魯班尺,世間的第一把尺子。
”
據說魯班尺能辨方位,丈量虛空,成尺之時,勾動天和。
魯班借助這柄尺子,丈量出天地的虛數,從此消失。
很多相關記載,都提到過這件事,在匠作一門傳的玄之又玄。
如果是真的,魯班就是以匠作手藝,洞察天地之秘的唯一大宗師。
據說他當年和墨子同時做出了兩隻木鸢。
他做的那隻,比墨子做的飛行時間還要長,三天三夜不落。
還有一隻母鳥,将那隻難辨真僞的木鸢,引回了自己的巢穴當中,過了一夜。
嗯……是個愛騙婚的木鸢。
曹操把玩手裡的魯班尺,這是意外之喜。
要不說很多掌權者,都愛抄家呢。
這一座孔府,無異于藏寶地,比一座君王墓的收獲,都大的多。
曹操吩咐把這些東西搬回邺城,拿了魯班尺,轉身往外走。
姚靜緊緊的抱着兩卷樂簡不撒手,走時還在眼巴巴的打量,看有沒有其他樂理方面的孤本。
天色已經暗下來。
孔府外,群情洶湧。
“就算是魏王,也不能恃強淩弱,沖撞孔家。
若無儒家一脈,天下亦非此刻的天下。
”
“孔聖有教化之功,功在千秋。
”
“破聖人門楣,何其不尊,傷民望,傷天和,天理不容。
”
“古今都沒有抄沒聖人之家的先例,此舉不祥。
”
孔府剛才的動靜,聖人器物出世掀起的動蕩。
還有随後的慘叫。
這些變故,讓聚在府外的民衆,以千計的儒家學子,神色憤慨。
鄭玄和親軍,押着衆多士族出來,闡述原委。
孔氏和李氏,是外邦盜掘漢土氣運的幫兇,參與刺殺魏王。
“不可能,孔氏禮教傳家,恪守祖訓,怎麼可能做出刺殺魏王之事。
”
“說他們被外族利用,更是無稽之談。
”
“孔氏家中,人人讀書啟智,什麼人能蒙騙孔氏。
”
“我絕不相信孔氏會做這些事。
”
府外的百姓,學子,在夜色降臨後,仍不斷彙聚。
然而當更多的士族出來,指正孔氏,李氏。
尤其是外邦的傳經人,也被拉出來,斬首示衆。
孔府外的人群,慢慢安靜下來。
傳經人,無疑是實證。
當曹操從孔府出來,人群出現了輕微的嘩然。
因為曹操祭出了書刀和聖人手卷。
這兩件東西,是孔子所留。
但凡前來祭祀孔聖人的學子,幾乎都瞻仰遠觀過這兩件東西,知道其放在孔府祠堂,視為聖物。
這兩件東西,為曹操所用,綻放聖人氣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