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四十三章 攻城略地換了個皇帝【求訂閱】

首頁
    剩投降或直面曹軍兩條路。

     曹魏這波用兵,打的是于寘,莎車,同時威逼精絕,目的則是将整個西域的南部戰線聯起來。

     此役後,魏軍在西域,北線已過龜茲,南線過莎車。

     三分之二的西域勢力歸附。

     剩下有數幾個小國,眼見勢微,絕不敢再和魏軍,以卵擊石。

     西域全境歸曹,已觸手可及。

     曹操新提拔的外交官蔣幹,也跟着那幾個來進貢的西域使節,返回了西域。

     有強大軍力配合的外交,向來無往不利。

     照目前的态勢,至多一兩月,西域将全境納入大魏治下。

     于寘王都。

     街道上,全是馳騁的魏軍鐵騎。

     昨晚太史慈帶人打過來,于寘之主在夜裡驚醒,号召兵馬抵禦。

     午夜時分,城門先被攻破。

     晨光初綻時,于寘的皇宮,被魏軍沖潰。

     于寘國主再想投降,已經晚了。

     太史慈按曹操所說,不服從的王,便給他換一個。

     于寘之王不願歸魏,太史慈破城後,下令處決,非常強勢。

     要知道不論多大的政權,親族間彼此對王位的争奪,往往最為血腥。

     太史慈攻城後,殺于寘之王的做法,其實是曹操給他的授意。

     而曹操的決定,是建立在對于寘的形勢了解上。

     于寘被殺的王,是奪其兄長的兒子之位,登上的王座。

     其背後的主要支持者,就包括那位親佛的大貴族。

     相當于佛家在背後支持現階段的于寘政權。

     太史慈将現任于寘之王斬了,之前被他奪了王位。

    但還沒來得及處死的侄子,一直被幽禁在于寘王都。

     這時他被放出來,便可以由大魏扶持,再當回于寘之主。

     這位新王,會感激曹魏幫他拿回王座。

     于寘也将從親佛變成親曹。

     “我們來攻城,佛教徒并未出現。

    ” 于寘的王宮裡,有兩個人,正在交談。

     一個是太史慈,另一個竟是黃忠。

     曹操預先判斷出佛家東來,在西域的大本營,很可能在于寘,所以多做了一宗布置。

     明面上是太史慈,直接殺過來。

     暗地裡還藏着黃忠的一萬兵馬,防備佛家在西域的力量反撲。

     一旦佛家在于寘的勢力露頭,黃忠立即就會殺上來,抵定戰局。

     但出乎意料,太史慈統兵破城,佛家的人,一點動靜沒有。

     “比我們預料的要難對付,許是看穿了我們暗中藏兵的手段,沒選擇正面接戰?”太史慈猜測。

     “那些佛教徒,不像是精通兵事的,應該看不出我們是明暗兩路齊出。

    ” 黃忠一身将甲,琢磨着道:“我看多半是我們來的突兀,他們準備不足,被迫選擇了退讓。

    ” 此時此刻,在于寘王都的一棟宅邸裡。

     于寘那位大貴族,和佛教徒在西域的主持者,都在。

     昨晚的變故,來的突然而又猛烈。

     曹軍露面就攻城。

     佛教這邊此前正在謀劃聯合各方,以抗擊魏軍掌控西域。

     他們還在構思階段,想等待刺殺曹操的消息,再做下一步決定,魏軍已殺上門來。

     這就像是兩方要開戰,他們還在研究怎麼打,魏軍直接舉刀就砍。

     佛家猝不及防,被砍中要害。

     “這城裡的三千五百名守軍,一晚就被擊潰?” “漢軍素來善戰。

    此前西鮮卑也被他們擊潰,消息傳過來,我于寘部衆,對他們心懷懼意,又是被奇襲。

    ” 那于寘的貴族,面容愁苦: “城門被他們打開,沖進來的漢軍,見人就刺,高喊繳械不殺。

     我于寘守軍,有一個扔下兵器,投降的就越來越多。

    ” 于寘貴族遲尉,臉上驚色難掩。

     他昨日傍晚,還是号令萬人的于寘王族,今早就疲于逃命,失去了一切。

     若被漢軍搜到,等待他的将是殺頭。

     那佛家之首也臉色凝重,良久沒出聲。

     佛家在傳教上,是把好手。

     但他們沒有将,缺乏軍事打擊能力。

     曹魏卻是在軍事層面,推動布置,所謂雷動風舉,後發而先至,變化無常,以輕疾制敵。

     說的就是指戰術,戰略大勢的運用。

     攻克于寘,一舉将佛家在西域積累的優勢推倒。

     …… 【你的部衆太史慈,占于寘,扶持新主。

    你獲得了新的人口,土地】 【你的部衆夏侯惇,正在攻占莎車…】 詞條給出新的推送。

     天亮後,曹操回了趟邺城。

     但隻隔一日,他便再次出城,往兖州以東方向行進。

     曹操這次并未掩飾行程,公然出行。

     在魯地,李氏,孔氏等幾家聞訊後,隐然猜到曹操這次出行,可能是針對他們。

     魯地,悄然間變得肅殺暗藏! Ps:求票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