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宗族。
“魏王出邺城,沿着黃河往東來,怕是來者不善。
”
大殿之中,天色剛暗下來,仆從們點燃了油燈。
殿内人員滿座。
李氏傳家已久,戰國時成為顯族,抗擊過外族,後南下定居。
家中曆代皆有文武入仕,最高做到過九卿級别,繁衍興盛。
李康是當代家主,快五十的年紀,面白留短須。
他身穿暗黃色漢服,左手戴着一枚玉扳指,氣度雍容。
其人修儒家,讀經史,曾被舉為孝廉。
但亂世不出仕,便全力經營家族。
“他東來,與我李氏何幹?”
李康掃視在座的二房,三房等各家。
李氏分七支,家大業大。
僅是直系人口,已超過四百人。
“魏王東行,有消息也随之傳過來,說是他的目的地是青州,徐州等州郡,沿途要再次整頓士族,明擺着沖我們來的。
”
“他魏王巡視東來,我們諸事如常就好,他能如何?”
參與刺殺曹操的刺客李玑,出身李氏,隻有李康和他母親二人知道,絕密。
李氏衆人緊張,是因為他們一直和曹操關系不睦,并非意識到是李玑的事發了。
“我兒糊塗。
”
仆從扶着一個手拄單拐,體型很瘦的老婦走入。
她是李康的母親。
前數年,她得了重病,有傳經人登門為其診病,誦讀經文,引佛光入體,病情遂逐日痊愈。
那傳經人說她和佛家有緣法,李母身體康複後,便也開始誦讀佛經。
“我兒糊塗。
”
李母重複了一遍,說:“觀那曹孟德,曆來殺伐為先。
他豈是個講理的,往昔數年,被他借故除掉的士族還少?”
“我兒想和滿手血腥的屠夫講道理,說的通嗎?”
李康起身把母親扶到自己側翼的位置坐下。
“他來勢洶洶,必不肯善罷。
楊氏那邊剛送來消息,說曹操就是沖我李氏來的,兒啊,他是要來滅我李氏啊!”
楊氏指的是弘農楊氏,楊彪,楊修都在邺城為官。
他們和李氏素來有交情。
李母蒼老的臉上,隐約露出一絲狠厲:
“他想對我李氏舉刀,把我們逼急了,他也别想好過。
”
“他勢強,但我李氏也不是好欺的,要讓他知道,想除我李氏,自己也要損失慘重,他才會有顧忌。
”
李母的意思,是發動李氏能發動的所有力量,以自保。
“我們還要多做一宗安排,現在就動身,去孔氏。
我看他魏王敢不敢在孔氏祖地,聖人面前,舉起他的刀,讓天下人都知道他的嘴臉。
”
李母想留個退路,躲到孔家去避難。
這天下,有誰敢在孔夫子的牌位面前,興屠戮之事,就要背上千古罵名,被天下所指,對聲望是個慘重的打擊。
李母和幾個兒子,密議到深夜,才在仆從攙扶下,回到内堂。
内堂裡,赫然坐着一個異族面貌的老人,身形高大。
此前曹操下令清除傳經人,不允其在中原傳經,李氏便收留了這老者。
對方就是當年救過她性命的傳經人。
李母回來,放下拐杖,在另一側入座,與老者一起,輕聲呢喃,加入誦經的行列。
……
“上古有八大姓,嶽翁可知現在的八大姓,傳承如何?”
曹操問虞文。
他這次出行,兩個目的,一是去看看新建的一座沿海船塢。
曹操有後世思維,所以很重視海疆。
他大力推動船艦建造,不單是為了打赤壁,得天下。
而是有更長遠的考慮。
開海,是豐富貿易資源的重要手段。
再加上已經讓令晉等人,去秦皇墓,取造船和弓弩之法。
海船制備,在沿海建的新船塢,正可用得上。
随隊同行的,除了虞文,還有鄭玄等人。
曹操的第二個目的,才是去找孔氏,李氏清一清壞賬。
虞文和曹操同車,笑道:“我虞氏就是八大姓之一,源于姬姓。
”
當年周武王滅商,封其侄孫周章于虞地,建立虞國。
其後代形成了姬姓虞氏,就是現在的虞家。
他們有倆個姓,姓虞,也姓姬。
虞氏還有一支,同是八大姓之一,姚姓傳下來的。
始皇帝也一樣,趙氏,嬴姓。
虞文道:“八大姓有些已經沒落,但即便表面沒落,畢竟是古姓,八大姓的每一家都和許多士族有過聯姻,開枝散葉,潛在影響力不可忽視。
”
曹操問起八大姓,和詞條之前的提示有關。
詞條給士族,排過一個等級。
袁家四世三公,還有弘農楊氏,也隻排在第二等。
曹操琢磨着,怕是要出過帝王,聖人這一級數的士族,才能位列甲等。
比如八大姓,有千年士族傳家的積累。
如今的孔家,出過孔子這位儒家之祖,要說影響力和底蘊,便該是一等的士族。
孔氏是天下讀書人心中的聖地。
曹操一路東來,按計劃先到船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