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三章有點東西

首頁
    除此之外,蘇轍還将莊子罵朋友惠施的事情給蘇允給講了講。

     這事兒呢是莊子的朋友惠施在大梁做國相。

     有一次莊子想要去看望他。

     結果呢,有人以訛傳訛告訴惠施說,其實莊子過來看你是假,想取代你的宰相才是真的。

     惠施一聽,那還得了,于是,馬上派人搜捕莊子,後來,莊子實在看不過了,就主動出來見惠施。

     并且對他說,南方有一種叫鳳凰的鳥,聽說這種鳥呢,非常特别,不是梧桐樹,它不落下休息,不是竹子的果實,它絕對不吃,如果不是幹淨的泉水,那麼它甯肯渴着,也不喝上一口。

     有一天呢,一個嘴裡叼着死老鼠的貓頭鷹,從它面前飛過。

     這隻貓頭鷹唯恐鳳凰搶它的食物,于是,它的嘴裡一直發出“喝喝”的怒斥聲。

     蘇允聽完之後大笑不止,沒想到莊子這般這樣一個清心寡欲仙氣飄飄的人,罵起人來竟也是這般不客氣。

     有意思,真有意思。

     蘇轍見蘇允興緻滿滿,心裡也是開心,不怕你沒有志向,就怕你沒有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隻要有興趣,那就有懈可擊! 于是,蘇轍更加賣力的将課程變得有趣,不斷地引經據典,将諸多聖人有趣的事情拿出來說,将自己畢生所學糅合其中,竟是将一本原本枯燥的孟子講得趣味橫生。

     幾天時間一晃而過,蘇轍意味猶盡的停止授課。

     蘇允十分感慨,若是前世能遇到這樣的語文老師,何愁文言文學不好? 經過這幾天的授課,蘇允也是當真見識到這個時代的文人的積累到底有多恐怖,而他們所學習的這些經義又是何等的奧妙。

     後人學文言文,就學裡面的翻譯、大意,能夠将文言文翻譯成現代語言,就算是過關了,但這個時代的經義學習,了解大意隻是基礎,貫通裡面的微言大義才是關鍵。

     比如說這孟子,後世讀懂大意就算是學了,這會兒的學懂須得将孟子核心的仁義二字徹底讀懂,還得貫徹孟子的執政理念,這還不夠,蘇轍還将如何運用這些理念的實例給講明白才算是完成。

     也就是說,你光學個大意,連基礎都不算,你還得明白孟子的執政理念,這才才算是打牢了基礎。

     而你要學懂學透,卻是需得知道怎麼将這些理念運用于實際。

     蘇轍為官多年,多年來一直貫徹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

     蘇轍将這些年他為官的經驗與孟子的思想相互對照,跟蘇允講清楚他為什麼要反對青苗法,又為什麼要勸谏宋仁宗,在地方上為官時候又是怎麼【省刑罰,薄稅斂】的。

     蘇轍以他多年為官的經曆,以及這個過程之中反過來去思考孟子的執政理念,而總結出來的這些經驗是極為寶貴的。

     而這些經驗通常都會被當做傳家之寶,除非是自家子侄或者是親傳弟子,否則都不會被傳授的。

     這些東西也就是隻有那些官宦世家才有的東西,而蘇轍卻是毫不藏私傳給了蘇允。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