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道中

首頁
    , 刹那間,馥郁的油脂肉香滿堂;此後又端上陶盆的豆子焖肉,酥煨大雁,酒燒兔子,花皮炙、麥草熏雞;作為飲品的各色茶湯、棗汁、漿水、果子酒、廖糟,乃至像模像樣的葡萄釀,更竭盡所有。

     而後,依次打發了夥計和侍女的老掌櫃,留在桌旁繼續卑笑道:“不知諸位貴客,想要打聽怎樣的消息。

    ”向導領隊這才順勢回答道:“出門在外,當然是什麼消息都要,姑且越詳盡自然越好。

    ” “诶诶……多謝,貴客。

    ”随後,一個裝着小銀寶的袋子,被塞在對方的手中;點頭哈腰的領命而去,又變成了對于彙聚在他身邊的,諸多夥計、侍女的耳提面訓。

    因此,當這一餐基本用完之後。

     通過輪番上菜的夥計,還有環繞在四周的侍女,彙聚上來不少零零碎碎的消息;基本都是商旅過路的随口提及,但關于嶺西諸侯列國的消息,基本延遲的很厲害;最近也是十幾天前發生的事情了。

     反而是從三岔口的南線岔路,通往北天竺道的大小勃律國,相關消息和傳聞更多一些。

    而這個大小勃律國,在後世還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名字“克什米爾”争議區。

    曾是吐蕃與大唐争鋒的戰區之一。

     天寶年間的一代名将李嗣業,就曾率領一萬步騎,自安西都護府的疏勒鎮,橫越數百裡的蔥嶺群山,奇襲被吐蕃占據的小勃律國;一舉攻克王都孽多城,俘虜小勃律王蘇失利和吐蕃公主赤瑪祿。

     自從截斷了吐蕃嘗試貫通河中,交通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的企圖。

    而後的安史之亂中,吐蕃乘亂進取西北不成反而舉國崩滅;而一度嘗試東進的黑衣大食,也随着梁公大征拓的兵鋒土崩瓦解。

     這些位于蔥嶺交通孔道上的列國,自然而然也成為了大唐最為忠誠的藩屬;不但曆代國主、貴族世代往來觐見于長安,就連國中的武備和礦藏、商貿諸事,也要受到來自安西都護府的指導和協同。

     因此,在一些相關番邦屬國中,一旦唐使與當地的強力權臣,大貴族/諸侯、國族大姓達成一緻;甚至可以代行君王的廢立之事。

    比如,将老王請去萬裡之遙的長安享福,再選一位賢德子弟繼任之。

     這種事情雖然很少,但也不能說沒有發生過;但也變相造成了唐人行旅,在這些地方略顯高人一等,乃至法外優待的天然地位。

    比如,現在的大勃律的國相、左右國尉,都是唐人或土生唐人後裔。

     因此關于這一線的消息,随着三天兩頭抵達的行旅,幾乎是每天都有更新的内容。

    相比之下的嶺西列國方面,尤其是之前爆發藍氏藩/烏濕波候内亂的吐火羅,就隻有隻言片語、不知真假的消息了。

     比如,有人号稱烏濕波候國的内亂,已經順着商路蔓延到了,周邊的其他諸侯藩屬;至少有四五家諸侯的旗幟和徽标,出現在了不同家臣的陣營當中。

    但也有人稱,叛亂者在王都城下被盡數擊敗。

     如今是取得勝利的當代國後及其家族,及其盟友們掌握了藍氏藩的局面;并開始以年幼少君藍本俊的名義,追擊和讨伐反亂強力家臣的殘黨。

    還有的則是看似毫不相關,吐火羅首府撥換城的騷動。

     多名諸侯蕃主在城内私下聚會時,莫名其妙的暴斃而亡;導緻了他們帶來的扈衛,在城内發生了大規模的火并和沖突。

    雖然很快被本地的駐軍,及城傍藩騎彈壓下去,但是後續的仇隙卻并未消弭。

     可以說當下的吐火羅境内,早在安西的調查團抵達之前,就已然陷入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境地。

    或者說,甚至有人在暗中遮斷和阻撓,吐火羅之地所傳出的消息;避免安西都護府的過早介入和幹預? 而這種猜想,在調查團第二天重新啟程,并且在傍晚時分抵達了,特勒滿川(今阿富汗屬的瓦罕走廊部分)北段開闊處,第一處隸屬于大月氏都督府的軍事據點——連雲堡時,得到了初步的驗證。

     連雲堡修建在一座山峰上,東南西三面皆為陡峭山崖,無法通行,隻有北部是平地,但有一條噴赤河做屏障。

    堡内常駐士卒千餘人,更有兩側的大片平地,可供屯田和放牧,因此生聚起成片民邑。

     這裡也是當初李嗣業奇襲小勃律國時,首戰成名的奇險之地。

    然而,位于堡前坡地下的噴赤河,雖然不算寬也不很深,但用于河上同行往來的藤橋,卻被人給提前破壞了,而半截沉浸在了水中。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