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百五十八章 持續

首頁
    摩挲的江畋,才從幾乎緊密無間的貼貼中掙脫。

     這時,外間已然傳來了隐隐的雞鳴聲;但好在清理好現場之後,重新醒來的鄭娘子并未露出什麼異常;似乎當做了自己飲酒誤事,而對着江畋前歉意盎然,同時薅住了女孩兒,當面好好教訓一頓。

     但已經既定的日程,還在按部就班的進行着。

    雖然河口倉的大火有所定論,但是由此造成的損失和虧空,卻一時半會不是可以輕易補上的;因此,後續的查抄和誅連,更令長安市面上的風聲驟緊。

     而這時依舊主持京兆府的狄懷英,也适時召集了東、西市的大商巨賈,會宴于府衙之内以安定人心之故。

    但作為相應的代價,東市二百二十行,西市的一百九十七行;承諾籌集麥豆二十餘萬助軍。

     同時,太子李弘就籍着請教政務之故,親自拜訪了侍中/右相張文瓘;随後,他又在政事堂内,與另一位宰相/大學士蕭德昭,新到任的太子左庶子/大學士張大安,進行了一番短暫的會商和磋談。

     最終,一份由諸位宰相和東宮輔臣聯署的堂貼,沿着管道飛馳遞送往東都方面;也與東都派來的問訊使臣,黃門侍郎來恒的一行擦身而過。

    而一起發往東都的,還有一份太子李弘私人名義的家書。

     這也是他為自己争取來的權益之一,就是以說往日的定期問候形式,獨折專奏于高宗的特殊優待。

    理論上可以直接繞過,代為高宗處理大部分政務的武後,擁有直抵君前并獲得閱覽的最優先權宜。

     當然了,太子李弘也沒指望這東西,能夠瞞過在宮中耳目遍布的武後;事實上,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專門留給武後過目的;因為在這件事情上,代為具體理政的武後态度,似乎還更重要一些。

     于是在平靜無波的等待了半個月之後,東都終于傳來了消息。

    越王李貞在任上染上了時疫,上書請求卸任了相州刺史、安州都督、左金吾衛大将軍諸職銜;回東都靜養。

    上遂準其所請并派問湯藥。

     緊接着,越王李貞的嫡長子琅琊王李沖,被禦史彈劾不法事十二條,罰入宗正寺圈禁五年以為自省;一起以行為不端被處理的,還有黃國公李撰、江都王李緒、範陽王李藹、東莞郡公李融等宗室。

     就連其父輩也以教養不當、管教不嚴之故,被下旨訓斥并罰了一筆獻金。

    雖然,被處理的隻是幾名旁系宗室,但這就像是一個無形的信号;在東都橫生波瀾的同時,也在西京掀起澄清吏治的浪潮。

     最大的變化,就是留京六部的吏部(選部)司郎中李秋實,殿中侍禦史黎可溫,相繼主動請求去位而留待另選。

    在尚書省的左右丞下轄,也由此空出了好幾個郎中、員外郎、都事、主事的實權位置。

     就在這一片擾動紛呈中,時間來到了一年之中,最為炎熱的盛夏之末;與往年青黃不接時,關内多發的旱情不同,這一次京畿道内外,卻陷入豪雨成災中,甚至就連沙苑監的新軍操訓都減少頻次。

     而縱橫貫穿八百裡秦川的渭水和泾水,也在迅速高漲的水位中,迎來了多處堤壩岌岌可危的汛期;因此,關内各州縣的民夫和臨近的府兵,都被紛紛動用起來,以分段巡防和看守河道的汛情變化。

     而太子李弘雖然在左右竭力勸谏下,沒有能夠離開京師;卻也委任了張柬之、魏玄同、魏元忠等東宮屬官、侍臣,前往京畿道内外當任巡河使臣;但依舊堅持前往城南,查看進水倒塌的城坊房屋。

     并親自過問受災士民百姓的衣食安置諸事;結果,因此不知何故感受風寒,回宮之後就再度發熱咳嗽病倒了;但好在東宮上下對此久病成醫,早有時刻預備的藥浴湯池,火速将其泡進去内外調養。

     盡管如此,太子李弘還是用了半個多月時間,才緩過勁來重新露面聽政;并安撫聚集在承天門外,自發為之祈福的士民百姓之心。

    但經此事後,太子李弘在京畿道内的人望,也因禍得福大漲一時。

     然而,江畋卻再度得到了一個私下的委托;(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