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野中牽涉頗多,就連孤也要有所避嫌了;若要再别設一處隻怕不現實。
”
“當然無需另起爐竈了,朝廷自有相應的監察體制,殿下有時候,隻要順水推舟好了。
”江畋輕輕搖頭道:“就說想要加緊門下的約束,請求在禦史台三院中遴選年少新銳,進行定期暗訪巡查。
”
“如此……甚好。
”太子李弘隻是略作思索,便就輕輕拍手道好:“此乃是自律自警之舉,既然是專門針對東宮的監察事務,自然也不會觸及到他人的厲害和幹系,想必在朝堂上的阻力就小了。
”
“而孤身為監國,大可名正言順的安排合适的人手,參與其事?确保其不會成為孤的妨礙?待到此事運作日漸臻熟,成為一項長期的章程和例制;可以巡查和暗訪的,就不僅限于東宮的所屬吧?”
“看來殿下這些日子的見曆,也是突飛猛進、無師自通了。
”江畋擡了擡爪子贊許道:“不過,這也隻是擺在台面上,以為公開震懾的部分而已;想要令其物盡所用,還需要重要的另一環配合。
”
“但請狸生繼續指教……”太子李弘滿臉誠然道:江畋再度撐起身來,伸張了下前爪道:“就是民間、市井中的耳目;殿下,也需要有這麼一批人,讓你多少知道一點民生疾苦和真實世情風貌。
”
“也可以配合日後的那些監察禦史們,追索和調查某件事物的真相;乃至是互為參照和印證,确保殿下在事态的掌握上;不至于偏差太多。
這也是被朝堂上的大多數人等,所忽略和遺忘的一角。
”
“當然了,這也是後世的經驗之談,也是确保上位者不被内外隔絕,偏聽偏信的手段之一。
”江畋随即看着欲言又止的太子李弘道:“如果我所料不錯,如今東都的天後身側,已擁有如此人等。
”
“專門負責伺察、打探朝臣,官吏的陰私,乃至搜羅悖逆、怨怼之言;或為要挾或為定罪;并在将來發展到極緻,以控鶴府之名而威臨朝堂,暗中監攝臣民言行數十載;殿下,也該未雨綢缪了。
”
“勿論天下之大,人力有所窮盡;但至少這上京之地,乃是殿下的近水樓台;至少可以做些什麼,來預防東宮受人刺探的覆轍?當下,就正好有一個整肅京師,重整地下秩序的現成機會和由頭?”
這時外間雲闆輕響,呈送進來一張不具名便箋,太子李弘看了一眼不由歎息道:“果真是被狸生料中了;父皇剛剛賜下了八郎(李旦)全套的鼓吹羽褒;徙封相王,遷左衛大将軍,别領洛州牧。
”
“孤何以有幸,才得狸生的垂青與佐贊啊。
”太子李弘再度歎道:“若非狸生之故,孤猶在病體纏綿的渾渾噩噩中掙紮,又何嘗有如此的心氣和決議,面對母後一手締造,那可怖而悲觀的未來?”
“樂子,一切都是為了樂子,唯有更大的改變,才能帶來更多的樂子;而不是像曆史上一樣,讓殿下身後相關的大多數人等,落得一個凄苦慘絕的下場;”江畋卻毫不猶豫的反身重新跳上房梁道:
待他搖頭擺尾的毫不避人,一路回到了女孩兒日常待着的貓坊;卻窺見一行宮人、女史的簇擁之下,出門遠去的曼妙高挑身形。
随後,在擺放着熏香、屏扇和烘爐,還有未撤下茶果糕團的房間内。
“方才是新進的顔昭訓,親自到訪此處,并且好生盤桓和攀談了一陣子。
”鄭娘子順勢将其攬在懷中的同時,也主動解釋道:“說是認個臉熟,日後才好繼續走動。
不過妾身以為亦有試探之意。
”
“嗯,這是想要親眼所見,傳言中頗受太子和裴妃看重的你,究竟在東宮中又是何等人物吧?”江畋換了個舒服的姿态,用頭蹭了蹭道:“順便試探一二,你的學識才具,是否真的名副其實?”
“……”鄭娘子雖然沒有說話,但是毫無掩飾微微加速的心跳,像是變相承認這個說法;然而,她又想起什麼欲言又止道:“那位顔昭訓,還順勢問起了狸生之事,說是有機會想要見識一二……”
“哦!她倒是消息靈通的很啊。
”江畋略微啞然,這麼快就有人盯上了自己麼?不過,這在情理之中。
自己在太子李弘面前晃蕩了那麼久,多少該被人注意到了;不過這也是一個刻意誤導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