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百二十四章 波斯

首頁
    “好消息,好消息,東都傳來消息,中元節後,殿下就能回府了。

    ”女孩兒蹦蹦跳跳的跑進來喊道:然而,正在批閱教案的鄭娘子,眼神卻是變得唏噓起來道:“中元節就要到了麼,十一年了。

    ” 作為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日子,中元節又稱中秋節,正是阖家團圓拜月祈福之日;隻是對于她來說經曆了庭掖中,謹小慎微又平淡無奇的九個年頭之後,迎來了改變的第二個中元節,似乎别具特色。

     不僅僅因為她已經下定決心,斷絕了與大兄及家門的往來;同樣還因為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将會有一位超脫于時間長河的狸奴仙人,陪伴着她們母女一起度過;這又是何等的幸甚至哉和難得啊! 随着太子李弘即将歸來的消息,還有一份專程從東都送來的,最新版本的《起居别錄》副本,顯然是太子李弘得知了江畋回歸的消息,而專程命人加急送回來的;以為提供最近些日子的實時近況。

     首先就是去年年底,最後的波斯王子卑路斯來朝事件。

    卑路斯也算是一位曆史上的傳奇人物了,他本是是波斯薩珊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亞茲德蓋爾德三世(伊嗣俟)的第三個兒子,僅存的血脈。

     作為最後的沙汗沙(萬王之王),伊嗣俟也是個典型倒黴催的可憐人。

    在他繼位前的兩年内,随着薩珊王朝最後一位雄主庫思老二世去世,兩個女兒普蘭和阿米特争位内亂,連續換了十二任主君。

     結果就是王族和大小貴族,在自相殘殺的内鬥中相繼凋零。

    等到王族中碩果僅存的伊嗣俟,按照繼承順序被擁立時已無力回天。

    波斯首都泰西封和塞琉西亞已被大食貢獻,僅存的軍隊也屢戰皆敗, 伊嗣俟隻能帶着王族和宮廷人員一路東撤,逃往伊朗東部邊境木鹿。

    在這裡依靠殘存臣民的支持,建立了僅僅存在七年的小朝廷;然後就迎來昔日波斯的諸侯貴族,卻改宗大食天方教的附庸聯軍。

     公元651年秋,伊嗣俟率領的波斯殘軍在阿姆河戰敗。

    退回木鹿(Merv)城的伊嗣俟也被叛臣刺殺後,薩珊王朝随之滅亡。

    但他在逃亡期間,曾經派出使者向唐太宗求援,作為使者的卑路斯因此幸免。

     因此他與幸存的兄長阿羅瀚,一起收攏四散的薩珊遺族,退往吐火羅(北阿富汗)繼續抵抗。

    同時也被唐朝冊封為波斯都督府的第一任,也是最後一任都督。

    但經曆更加傳奇的則是他長兄阿羅瀚。

     阿羅憾,又稱“瓦赫蘭”、“亞伯拉罕”、“巴赫拉姆”等;為古代傳說神通廣大的英雄。

    在祆教經典《贊德·瓦赫蘭·耶斯恩》中,千年之末會有名為瓦赫蘭的英雄降生,幫助救世主烏希達爾。

     在吐火羅的栖身其間,他将波斯王統讓給了弟弟卑路斯,而自己以波斯大酋長的身份入朝觐見。

    被高宗任命為右領使将軍,緊接着又擔任拂林國(東羅馬帝國)諸藩招慰大使,奉命出使東羅馬帝國。

     其目的是聯合東羅馬,共同抗擊崛起之勢的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

    因此,阿羅瀚沿着隋代裴矩《西域圖記》所記載的北路西行;曆經數年才抵達了東羅馬帝國;并見到了當代在位的君士坦丁二世。

     而這時正逢東羅馬遷都意大利半島期間,作為君士坦丁大帝之子的君士坦丁二世,剛剛從與共治帝國的兄弟們,分裂和内戰中獲得皇位;因此無心東顧;反與阿拔斯王朝秘密達成某種暫時的和議。

     因此,阿羅瀚隻能無功而返,作為外交出使的最大成果,就是以東土大唐使者的身份,見證了東、西羅馬帝國的重新分界。

    因此,他帶着大秦使團從海路回國之後,就隐居在了修善坊的波斯宅中。

     相比之下,身在吐火羅的卑路斯,因為得到當地(大月氏都督府)的部落酋長支援和庇護,繼續招攬和吸納不願受大食統治的波斯遺民,堅持奮戰了很長一段時間,一度反攻回吐火羅境内又兵敗。

     相比同時代的另一位傳奇人物,同樣被一路追殺的伍麥葉王朝最後王族成員,卻成功逃到北非又以此為跳闆,收服伊比利亞半島遺民,建立科爾多瓦王朝的古萊氏族之鷹拉赫曼,他無疑是悲劇性。

     可以說畢生都在為波斯複國奔走轉戰,雖然在黑衣大食及其附庸的追擊下,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卻總是百折不撓的一次次逃出生天,又一次次的卷土重來;最後,他隻能一路向東退如河中之地。

     身邊也隻剩下數千帳的追随部衆;因此這次前來尋求複國的外援,也是他最後的努力。

    長達三十年的追逐征戰和逃亡,讓他從十五六歲的王族少年,過早變成了頭發霜白的老人;也耗盡了精力。

     因此在入唐兩年後,他就在洛陽的波斯蕃坊去世,葬于洛陽北邙山上;數年後,他的兒子王孫泥涅師成年,帶着族人重返河中之地,參與到當地抵抗大食的戰争,一直堅持到中宗(709)景龍年間。

     然後,才在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