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九十九章 牽動

首頁
    長安,皇城大内的前朝;署衙建築占地最廣,擁有屬吏、事員最衆,被戲稱為小六部的三司使院内,一場例行的晨會剛剛結束。

    計相劉瞻在一衆部屬前呼後擁下走出,卻又緊接無暇的前往中書省。

     從某種意義上說,三司使院也是通政司所掌握的大羅網/飛電傳訊網絡,日常使用量最大的用戶沒有之一;通過大羅網下層層分布的,各地轉運司、分司、巡院、倉曹的節點,甚至深入部分鄉裡。

     由此彙聚而來的巨大數據和計算量,也讓這些建築當中,日常分布着數以千計,三附學專門培養出來的屬吏、各地選拔上來精于計算的事員,充當着某種人肉計算器的角色;終日響徹撥算聲如潮。

     此外還通過縱橫交錯的内部網道,将主要幾處主要建築群聯系起來。

    日常完成之後的文書,隻要投入相應标号管口,再閉合旋轉加壓之下;就可以通的一聲沿着管道,飛傳到數百步外的樓上樓下。

     這也是那位梁公所發起的泰興改新,所留下來的諸多遺澤和成果之一;因此,經過了百餘年的歲月沉澱之後,相比其他逐漸變形和走樣的舉措;這套公文内傳體系,卻是得以推及天下大部分署衙。

     隻是與劉瞻越老越顯龍馬精神、消瘦碩毅的外表相比;滿面的濃眉重鎖則代表着他,面對财計報表上不斷攀生的支出項目和大幅增長的赤字,心思重重的無形壓力;因此在所過之處無不屏氣息聲。

     直到劉瞻一行走過半響後,充斥着撥打算珠的嘩嘩聲,攜抄案卷的沙沙作響;印制表格、官文、書冊的大型機關,哐哐節奏;還有各條管道傳送飛馳的通通有聲,也再度被從各處探頭嘈雜聲取代。

     “計相這是又發火了麼?”“這已然是本月度的第二回了。

    ”“可是江南債市的幾大虧空案麼?”“怕比這更要緊的多?”“應該是浙東道的賦算出了大簍子!”“我聽說有人火燒運司架閣庫。

    ” “犯事的人隻是個小吏,并被當場及時拿住了;未能造成多少損害。

    ”“但是部分曆代的案卷,過火又浸水;隻能從京師本庫案牍重新進行印證了。

    ”“遠不止如此,浙東道多年積欠也暴路了。

    ” “剛剛聽說,簽事廳已對杭州/錢塘府發出了押印;封存浙東路五年之内的财算和核計官文,并由巡院差遣的稅警和稽核使,火速南下接管局面。

    ”然而聽到這裡,大多數人卻紛紛到抽一口冷氣。

     都轉運使、鹽鐵使和戶口色役使;代表了三司使院的主要職責,也負擔着舉國天下的财計運營;因此,作為僅次于尚書省(六部)的第二大衙門,三司使院也擁有名為巡兵、稅警的專屬武裝人員。

     主要負責專職押運天下各地彙集的财稅,以及對應一些邊遠區域的稅務調查;乃至是九州之外諸侯外藩之間,金銀銅貴金屬礦藏、皮毛、人參、珍珠等的實物特稅,而專門設立這麼一支直屬武裝。

     在地方轉運司的叫巡兵,直屬三司院的叫稅警;與地方上分布的護路軍、漕營序列,一起号稱外朝諸公們手中的三支旗;隻是相對于分布廣泛的護路軍/漕營,稅警/巡兵編制要相對少而精銳一些。

     因此,但凡涉及到需要公開出動稅警之故,差不多就是涉及到國家财計的大案、要案。

    而最近一次使用稅警的記錄,還是十二年前;名為指間沙的盜團,劫奪安西都護府的貢稅,招緻的聯合圍剿。

     但那是在偏遠的邊荒之地,安西、北庭量大都護府,分别所轄制的西域、漠北諸侯之間;所發生的盜劫大案,而且稅警也隻是作為從屬的角色,主力還是于阗鎮和西州的邊軍;這次卻在東南腹地。

     也是大唐天下歲入中,傳統地丁财賦過半的東南八道之一。

    但在大多數人所熱議的當下話題背後;一支臨時受命并倉促組建的稽核使隊伍,已悄然登上城東通化門外斷潭内的車船,向着燕北行去。

     而在東都洛陽城内;靠近紫薇城的銅駝坊内,隸屬于東都禦史台殿院的一處院落中。

    連上朝冠服都沒有換的右殿院掌正周邦彥,就臉色肅然的大步踏入其中,也驚動了彙聚在其中的諸多官屬文吏。

     還沒有等他們聚集上前,齊聲問候和通報公務進度;就見周邦彥突然舉起手來打斷他們道:“我宣布,壬申十五号的特案組,就此停止現有的一且作業和調查行舉;同時之前已制定的條案作廢。

    ” 他這句話一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