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六十章 所在

首頁
    當然了,離開了喧鬧浮華一時的雞籠山港市和後城區後;則又是另一番沿途風物和田園風光景象。

    連片無暇的種植園和縱橫密布的河渠水田,如網的阡陌間牽挽牲畜、扛着農具的農人和成群負重的藩奴。

     而在一座接一座的灰牆黑瓦、綠籬柳蔭,小橋流水、河渠環繞,充滿唐土風格的村落之外;毫無例外都會擁有一片或大或小,宛若違章搭蓋一般的雜亂窩棚區;聚居着許多衣衫褴褛的藩奴及其家眷子女。

     顯然,這就是大唐盛世體面之下,無可避免的陰影角落了。

    另一方面,作為最接近中土的藩領,這裡的方方面面又深受大唐本土的影響,而在各種地方都有似曾相似之處;比如眼下這輛長廂的客運馬車。

     幾乎與國朝大多數州府的公運路線,一模一樣的設計和配置;四五十裡一換的四匹挽馬。

    足以搭乘十二到十八人的内部空間,票價不等的皮面座椅、長條凳和站立握把,夜間用來指示和照明的前後燈具。

     還可以在車後再拖挂一個,用來裝載貨物和草料的小車鬥;隻要幾個銅子就可以偷偷的搭乘一段。

    而在江畋這輛長廂馬車上,甚至還有一個半開門的小隔間;放着涼茶和小食,甚至還有幾張卷邊的文抄。

     江畋隻是略微看了一眼,都是來自東南沿海州府,發行量最大的地方文抄;因此,其中刊載的内容也是魚龍混雜;既有商肆宣傳推銷的簡畫短文,也有市井民情的異聞和傳說。

    但最新的也是一個多月前。

     相比之下,還有一份島上發行的《東甯觀察》和《琉球識見》,看起來在日期時效上則要快得多;差不多可以上溯到兩三天前的事情。

    不過就需要花錢從客運馬車,停靠換乘和休息的驿站中限量購買了。

     其中刊載的内容,除了第一版雷打不動的,朝廷和地方官府的通告之外;也是各種商業宣傳,奇聞異事,占據了大量篇幅。

    江畋甚至還看到了若幹相對精細的香豔白描畫,也不知道是怎樣給印刷出來的。

     盡管如此,通過不同日期的文抄連續對照,江畋從中還是可以看出一些,當下夷州大島上的動态和民情。

    比如發生在大唐境内,頻頻發生的那些異變和城邑、野外遭遇異類事件,夷州大島上也未能免俗。

     不過根據文抄上的某種态度,對于這些外藩的大多數領民來說,反應倒沒有承平日久的中土那麼緊張。

    這些奇形怪狀的異類,與他們長期對抗的野獸、生番、敵對部族,乃至外邦軍隊并沒什麼太大區别。

     沒錯,就算是在最為靠近中土大陸的夷州大島上,至今還有大片難以開拓、野獸橫行的荒野和人迹罕至的山區;其中也活躍着不少島上生番野人的殘餘;因為地形艱險而環境惡劣,缺少更多征拓的價值。

     也就是在數十年前,為了打通島東各州前往島西兩州的山中道;而對盤踞在中央山脈内的生番聚落,進行以了一次大規模用兵的掃蕩和清除;并且在多處山口、山間要沖,建立起了驿站據點和壁壘高牆。

     而太平州就夷州一府七州中,唯一不靠海的兩個内陸州之一;分别以西北、東南的走向,比鄰大島内的中央山脈區。

    因此,偶爾也有鬧野人、生番的事迹;多數是山内難以為繼,跑出來搶劫一把的生番。

     另一方面,關于公室家族的消息極少,更多的是東海XX藩前來拜見;每隔數月或是小半年一次,來自新洲的遠洋船團到達;或是分藩、世臣家族之間,狗屁倒竈的糾紛和争端,乃至歡場争風吃醋的八卦。

     江畋一路網羅了十幾期下來,大概也隻得到兩條勉強與公室有關的見聞。

    一條是公室相關的女眷,前往屏東州的興山寺還願,并為地方的積善之家頒下旌表。

    另一條則是世子因故照例無法主持龍船競渡。

     事實上,作為從雞籠山港城到太平州首府嘉儀城,每天必發的定班客運馬車,一路上上下下的短途乘客才是絕大多數;像江畋這種一站到底的乘客反是鱗毛鳳角,其中又可以看出明顯社會階層的分野來。

     比如,那些膚色深的,須發卷曲帶有異色的人等;基本上隻敢買最便宜的站票。

    或者說就算是買了坐票,也隻敢卑微而小心的蜷縮在角落裡;對于那些黑發黑眸的唐人形貌,似乎有着天然的敬畏和禮遇。

     而因為買了裡間上等座的緣故,在這段旅途當中也僅有很少人,會主動與江畋搭話和攀談;而是用各種口音自顧自得的相互攀談,或是小聲的竊竊私語不斷。

    主要是各自的生計、地方物價和市井的傳聞。

     比如哪裡有出現了奇怪的野獸食人,哪裡的廢宅中持續鬧鬼;哪裡的鄉下出現害人的水怪。

    哪地熟番聚居的寨子,突然一夜之間死了許多人而逃到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