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爾山其實是分為三部分。
既曆史最早、最為悠久的山頂建築,墓石山教堂、哥特式巨塔和供奉着奧貝主教頭骨的聖米歇爾祈禱堂;位于半山台地的拉梅維耶爾(意為「奇迹」)修道院建築群。
最後是為了逃避維京人的襲擊,而在聖米歇爾山尋求庇護的本地居民,在山腳下建立起來的小鎮。
而根據被驅逐出來的雜役和見習修士、信徒,所提供的消息;聖王國的軍隊主要是占據了這部分。
因此對于江畋來說,既然以堂堂正正的大軍圍攻不現實,那就用少而精的特攻騎士和警衛連隊;由自己發動多種模塊/模式能力,連人帶船的空降到聖米歇爾山頂上;進行内外呼應的奇襲就好。
而對于布列塔尼亞領的四大騎士團之一,冷溪騎士團聖洛馬分團的副團長索拉斯;就是一場不折不扣的災難了。
事實上,當他在侍童的幫助下好容易穿好甲胄,沖出禮拜堂時事情已變得不可收拾。
不但聖山腳下城鎮裡聚集起來的士兵,在一片混亂中不斷的潰散;就連布置在半山各處教堂和修道院内的騎士們,也在各自為戰中遭到壓制和屠戮。
這些憑空冒出來的敵人,占據了所有地理優勢。
每當有聖王國的騎士沖出藏身建築,想要彙合在一起或是進行反攻時;就會遭到這些同樣身為騎士的敵人,居高臨下的阻擊和擾亂;然後在狹窄山道上被分割開來,或阻擋在城牆和堡壘的階梯上。
這種情況,直到索拉斯激發了身為大騎士的血脈“暴熊之力”,才暫時得以改觀。
隻見他手持巨盾作為武器,舉重若輕的揮擊拍打着,輕易撞開或是折斷敵人斬擊的武器,将他們逼迫的連連後退,
而索拉斯的英勇行舉,也大大振奮了被分散和阻隔在各處,紛紛陷入苦戰的聖王國騎士們;随着這些敵人的不斷被擊退,左沖右突的索拉斯就像一個四下穿梭的飛針一般,将四散的騎士串聯起來。
最終彙聚成為了一股洶湧的激流,接二連三的穿透和驅逐、逼退,盤踞在險要之處的敵人;将他們一點點的擠壓處,那些易守難攻的折角、平台、堞口和階梯上端。
直到轉角處的敵人突然不見了。
随後,站在階梯下方的索拉斯擡頭起來,就看見上方被兩名身材異常高的騎士堵住路口;而在這兩名騎士手中提拎的不是尋常武器,而是一門黑洞洞的小炮,徑直對準出現在台階轉角處的索拉斯。
“小心!”索拉斯大驚之下的話音未落,就同一聲轟鳴震響開來;刹那間他端持抵擋在身前的波浪紋包鐵大盾,就被巨大力量轟擊中凹陷進去,又四分五裂的崩碎開來,又猛然将他繼續倒推兩步。
刹那間,索拉斯隻覺得持盾的手臂,已被激震的失去了知覺;而胸口更是又什麼東西迸裂開來,而一口鐵鏽味從口鼻中溢出。
緊接着又是一聲轟鳴,數十米外飛射的鐵球,正中無力躲閃的索拉斯。
肉眼可見的炸裂摧折了,他試圖擋格的手臂,又狠狠撞在最為厚實的胸甲上;碎片迸裂的凹陷、幹癟下去;又推動着已經失去知覺的索拉斯,倒撞在身後的騎士之間,猝不及防之下壓倒好幾個人。
而在這些瞠目欲裂的騎士們,試圖救助和扶起七竅冒血的副團長,并且再度發動仰攻沖擊的同時;上方台階的兩名重裝特攻騎士已經讓開,露出了架設在小平台邊沿,整裝待發數個箱型長管武器。
瞬間從這些引燃的箱型長管中,迸射出密密麻麻的彈丸軌迹,如近在咫尺暴風一般橫掃了,這些仰攻而上的聖王國騎士;将他們甲胄打的叮當作響,痛呼慘叫連連的後退不停,接二連三推出台階。
又在失足踏空的慘叫和沉悶的撞擊聲中,接連翻滾跌落下階梯邊的陡峭山壁,最終變成散落在海潮沖刷不休的錯雜礁岩上,血肉模糊的零星屍體。
緊接着又有爆彈和火油彈,投射在騎士後隊之中。
各種爆炸沖擊和火焰灼燒在,這些躲無可躲的騎士之間;也将更多的人震翻、滾落出了階梯的範圍;或是被燒的焦頭爛額、慌不擇路,相互推搡着擠落在山壁下;最後竟隻有十幾名騎士倉皇逃脫。
随着索拉斯等數名大騎士在内,整整五六十名中高階騎士覆滅的這一幕;也讓山腳下原本受到激勵而重振旗鼓,在軍官的喝令下再度聚衆來攻的諸多聖王國士兵;當場驚駭嘩然的崩潰不可收拾了。
這種混亂與無序整整持續數個小時之後,才有人想起來要放出向彼岸求援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