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江畋走出來的那一刻,視野當中沉寂已久的《遲到的救贖》/《沉淪之光》任務提示,也再度跳了出來。
在原本第四階段“剝絲抽繭”任務進度外,又多了一條“滄海遺恨”的進度标識。
“這裡?難不成是天街?”而後跟出來的外行第一團副尉張武升,也不由瞪大了眼睛喃喃自語道:“不對,這裡應該不是天街,天街沒有這麼狹窄的……這裡,這裡……其實是皇城夾道?”
所謂的皇城夾道,就是位于大内周邊的一種特殊通道。
最早源自唐明皇以“先天政變”,入主皇城大内之後,卻懷念自己的龍興舊邸;因此将其擴建修繕成為南内興慶宮,自此往來長住不綴。
隻是後來為方便上朝和外出,又被勸谏以天子行駕頻繁招搖過市有擾民之嫌,就在東城牆内側修高牆一道,形成一條高過尋常地面丈餘的夾道;專供天子往來出行所用,這種結構也稱皇城夾道。
于是,後來的曆代天子也延續了這種做法,不斷的拓展和增加了皇城夾道的範圍;從城東的皇城三大内和十六王宅之間,一直延伸到西内苑、禁苑的芳林門,甚至是京大、京武等兩大學附近。
所以說,這裡就算不是身在皇城大内,也勝似身在皇城大内了。
因為這是天子随時可能用以出入專用的便道;屬于宮禁巡守的範圍。
是絕不容許任何閑雜人等靠近,甚至連私自窺探都要被問罪。
但任何東西沿襲日久下來也不免有所例外;在慶隆帝時舉辦元碩宴,為體恤年老臣子應召往來大朝和内廷的辛勞,而特許部分人穿行夾道;最終演變成隻在年末開放一兩天的,頂級VIP專用通道。
到了後來,随着天子垂拱而治的閑遊時間益多;很多時候他們都不喜歡在呆在皇城大内,而是時不時通過夾道簡從易裝,遊幸各處宮室林苑、王府和近臣宅邸;乃至私下召幸和征辟各色供奉人等。
所以,這些前後相對封閉的皇城夾道;也一度被京城士民戲稱為“青雲道登宵路皇城捷徑”。
乃至一些需要低調除外辦事的内臣和侍禦,還有個别簡在帝心的重臣,也會被特許穿行一二。
但正所謂是任何東西被使用的多了,還是會出現破綻和漏洞的。
皇城夾道雖然看起來整體封閉式,但是其配套的排水系統,從建成第一天開始就實實在在聯通着,被稱為禦溝的皇城内外網道水系。
現在,顯然有人在這個看似森嚴周密的宮禁體系中,私自開了一個小小的口子;而且看起來極其隐蔽。
因為随着禦溝水位一年四季漲落變化,被刻意設計向下的開口,大多數時候都是浸沒在水中。
所以,江畋等人在盡頭遇到的是一條,坍塌在水中的死路;而後由他再度出手擊碎了,前方堆積的大塊障礙磚石,這才在禦溝下方的某處邊沿上,清理出一個勉強可以看出輪廓的開口來……
然而在通常情況下,這條被拓寬到足以過人的通風道,是基本沒有什麼用處的。
也隻有在年末枯水期的約莫半個多月裡,比如新春佳節前後才有可能通行過人;但頂了天也就是穿行個把人了。
所以毫無疑問,這條早已經被人遺忘,并且假借職權刻意封閉起來的特殊通風道,直接就指向到當年上元夜的那場重大事件。
或者就是當時的現場之一;也是參與者得以逃脫的秘密退路所在。
此外,在這條明顯被人拓寬過的隐秘通風道裡;猶自還殘留着一些不明用途,卻被人砸爛、噼碎的木質構件碎片;而在地上的積塵和污泥裡,同樣也發現了已經腐朽的名貴織物的絲褛殘渣;
甚至四壁上還有一些,明顯是指甲用力抓撓過的隐隐殘痕。
讓人不由聯想起多年以前,那個高高在上、極盡榮華的天之嬌女,突然被人挾持控制住又夾帶進來這一刻,是如何的絕望和黑暗如淵啊。
江畋再聯想到當年,那場修繕工程中發生的坍塌事故;由此以數十條工匠的性命和具體人員的前程為代價。
是否隻是為了掩蓋這條暗道,而制造出掩人耳目、聲東擊西的障眼法和滅口幌子而已。
但是問題來了,究竟是怎樣的勢力和背景,才要在當年不遺餘力的專門搞出這麼一條,每年隻能夠短暫使用那麼十幾天的暗道來呢?又大費周章的隻為針對一個極盡榮寵,卻沒有實權的宗室女?
追尋許久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