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人以及孟達從秭歸帶來的四千人。
手中有能實際掌控的八千兵,劉封能做的事自然就更多。
沉吟良久。
劉封擡頭給了廖化一個肯定的答複:“我可以派兵。
”
待得廖化眉頭舒展後,劉封又道:“隻是房陵小縣糧草不足,我若派兵,得走秭歸調糧才能支撐度用。
”
“可如今宜都太守樊友因丢失軍糧而被我羁押,宜都無人主事。
”
“故而,可請前将軍以假節之權發一道手令:令孟達暫代宜都太守,督宜都四縣軍政諸事,許其臨機便宜之權。
”
由于劉封的考慮并無不妥,廖化的應答也爽快:“稍後我就派人去樊城向前将軍申請手令,劉将軍可先遣将出兵。
”
劉封又道:“我還有一事。
”
廖化忍不住道:“劉将軍,你有事不妨一次性說完。
”
劉封輕笑:“廖主簿莫急,就隻有這一事了。
我前些時日因為缺糧,所以私下向臨沮長杜普借了不少糧食。
”
“你來房陵前,我又剛從荊山返回。
這荊山有不少山人族群缺少糧食過冬,樊友的軍糧也因此被搶。
”
“昔日樂進曾走荊山入臨沮,迫使前将軍自襄陽撤兵,為防曹将故技重施,我就深入荊山與山人達成了協議:由我提供糧食來組建山人義兵用以維護一方的平安,以及避免今後再有曹将趁機借道。
”
“隻是這計劃趕不上變化,我答應山人之前也不知道前将軍要我出兵助陣,雖然有秭歸運糧,但這糧食始終是緊缺。
”
“倘若我向山人的許諾不能兌現,不僅有失信義,還會讓秭歸的糧道再次不穩。
”
“故而,我希望廖主簿能走江陵城運些糧食去臨沮。
”
“這一來是歸還我欠臨沮長的糧食,二來也是為了兌現對山人的承諾。
”
廖化再次蹙眉:“如今前線急缺軍糧,我如何能給你運糧?劉将軍,你該不會是想借用這個理由不想出兵吧?”
劉封搖頭:“廖主簿誤會了。
我既然答應了出兵,就不會再尋理由。
”
“可我向山人的許諾也不能不兌現。
上庸三郡本就民心未附,若再跟荊山的山人結仇,這後方不穩,禍患無窮啊。
”
廖化的眉頭蹙得更緊。
劉封自始至終都保持了不驕不躁的溫和态度,這讓廖化也不得不慎重考慮劉封提出的條件。
良久。
廖化應道:“前将軍先前派往江陵城的催糧手令中,糧食調配是有定額的,我現在還不能許諾糧食。
”
“劉将軍可先遣将出兵,我會盡力給劉将軍運來糧食的。
”
“即便糜太守不肯給糧,我能做主先免去臨沮長借給劉将軍的糧食,再從運往樊城的糧食分一部分給劉将軍。
”
“隻是秭歸運來糧食後,劉将軍還得還我。
”
廖化是前将軍主簿,這樣的便宜之權還是有的。
劉封也不為難,拱手謝道:“那就有勞廖主簿了。
”
“廖主簿遠來疲頓,今日可先休憩一日;待明日我為廖主簿準備快馬快船。
”
對于劉封的這個安排,廖化也沒反對,隻是再問道:“劉将軍準備何時遣将出兵?”
劉封應道:“三日後,我會遣牙門将李平先引先鋒千人前往樊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