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單獨開一章集中回複,因為書友們的評論太炸裂了,讓我感覺壓力山大,不得不以一種比較正式的方式談談這個問題。
盛唐還有沒有救?我看評論區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論述方向,其實都挺有道理的。
現在就以一種“忽略統治者主觀想法”的模式去讨論。
也就是說把曆史的偶然性發揮到極限,安祿山被腦控變成了大忠臣,唐軍高層都可以不顧家小為愛發電為國捐軀等等等等。
我的答案是,或許某個穿越者,可以用“空間換時間”的方式,收縮帝國擴張的腳步來換取國祚的延長,安史之亂也可以用一種比較溫和的方式向後順延。
但盛唐是回不去的,炸彈該爆炸的一定會爆。
就像是我這本書的标題一樣,在盛世裡頭唱挽歌才是主題。
全文主打的并不是“小方開挂救國”。
盛唐人口的膨脹,已經快要到土地産出所能承載的極限,必定需要一個宣洩的出口,也就是人口轉移。
那麼這個出口在哪裡?有人說西域?然後波斯,黑衣大食什麼的……好像很遠啊,這條路别說是大唐了,就是現代大概也不容易吧?
曆史給出的答案,就是江南、荊襄南部、兩淮甚至嶺南。
人口或主動或被動,是朝着這些地方轉移的。
安史之亂,是以一種被動的方式,開啟了中國第二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從北向南。
那麼,為了維持一個巨大的中央帝國,假如不采用安史之亂這樣的方式,要怎麼完成這個曆史趨勢呢?
人多了,經濟自然會發展,經濟發展了就會要求增加政治權力,不給治理權,就必定會武裝反抗,最後變成南北分裂!
南北朝就是例子。
那麼出路在哪裡?
答案有兩個,不是二選一,而是必須要辦的事情,缺一個就會暴死!
第一個,遷都出關中,放棄以發展關中軍事經濟為核心的國策。
第二個,梳理清楚南北運河,重新選一個可以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