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章 豬隊友在行動

首頁
     隻要身居高位,自然會有人搶着送錢巴結你,又何必為這些銅臭之物堵心呢?” 鄭叔清将杯中的“凝露漿”一飲而盡。

    這酒富含金錢的味道,讓他的内心十分滿足。

     有錢便可勁的造吧,留着幹啥呢。

    人死了可不就啥也享受不到了麼? “倒是真有件事,要麻煩一下鄭侍郎。

    ” 方重勇忽然正色說道。

     聽到這話,鄭叔清立刻緊張起來。

     花巨款請大餐都沒怎麼在乎的他,一聽說方重勇求辦事,腦子便開始高速運轉,不複之前的慵懶悠閑。

     “呃,你不妨說來聽聽,大的肯定辦不了,小的……我試試看行不行。

    ” 鄭叔清十分謹慎的說道,與剛才滿不在乎的人生态度截然相反。

     “鄭使君在官場上肯定有些朋友,能不能讓他們上書朝廷,就說吐蕃近些年實力頗有增長,我大唐不宜與之輕啟戰端。

    ” 方重勇說了一件讓鄭叔清不知道該怎麼評價的事情。

     “問題……應該不大吧。

    ” 鄭叔清沉吟片刻說道。

     如果是要推薦王忠嗣上位,那這種奏章他是萬萬不敢寫的,也不敢讓自己的熟人去寫。

     不過開戰之前一般都有廷議,唱紅白臉的戲是在所難免的,總要有人站出來倡導和平。

     這種奏章又不是推薦官員上位,不必負連帶責任,事後也不會被追責。

     無論勝敗都安全得很。

     打赢了,大唐天下無敵,恕我眼拙了。

     打輸了,看到沒,我當初怎麼說來着? 不得不說,方重勇這個要求确實不高。

     “真沒别的了麼?本官聽說三皇子那邊的親信,正在運作你未來嶽父去隴右……” 鄭叔清有些猶疑的問道。

     方重勇要是鼓噪對河西用兵可以理解,那樣王忠嗣就可以順勢出山了。

    但是對方居然拜托自己去唱反調。

     這就不太正常了。

     難道是想讓未來嶽父坐一輩子冷闆凳,就像那個在夔州混吃得死的楊若虛一樣? “你就說行不行吧? 我記得粟特布所需的染料啊,長安本地的應該還不是最優。

    牛仙客說邊關在清點粟特商人的貨物時,居然有不少來自山東海邊産的染料。

     要是到時候仿制的布不如波斯原産的,聖人必然覺得顔面掃地,那鄭使君這官位可就……” 方重勇欲言又止的拿捏說道。

     “行了行了,這件事我去辦還不行嘛?” 鄭叔清最終還是無奈妥協了。

     仿制粟特布,在技術上沒有任何難度,不過,在工藝上卻未必如此。

     這些技術在大唐可能都是現成的,甚至已經落後,但工藝中所需的材料喝步驟,也不能完全依靠過往經驗。

     西域貨物能在長安橫行多年不衰,自然有它的獨到之處。

    粟特布叫這個名字,但它不是粟特人編織的啊!起碼現在還不是! 其中工藝的秘密,重在細節。

     大唐的紡織業在這個時代雖然技術已經登峰造極,但若要仿制,或許還要處理一些局部的技術調整優化。

     比如說染色順序,比如說色彩附着度,比如說織錦的色彩對比。

     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大唐各地的紡織印染技術,都是相對獨立的。

    長安洛陽等地的紡織業固然是先進,但具體到各地,也不是沒有相應的地方特色。

     就更别提波斯的紡織業了。

     鄭叔清這個活計看起來很簡單,其中暗藏的風險卻也不小。

     “如此,那便謝過鄭侍郎了。

    ” 方重勇行了一禮說道。

     “真搞不懂你,其實沒必要跟你未來嶽父綁在一起的,你的前途無可限量,不能毀在無聊的地方。

    ” 鄭叔清好心勸說道。

     他說的道理,其實方重勇是明白的。

    隻是方重勇亦是有自己不可告知的秘密與謀劃。

     鑒于鄭叔清和李林甫的關系,方重勇顯然不能将其和盤托出。

     二人在杏花樓内胡吃海喝了一頓,方才辭别而去。

     …… 方重勇沒想到的是,他還在謀劃怎麼讓王忠嗣回歸長安面聖,李亨那邊的豬隊友就已經開始行動起來了。

     形勢急轉直下。

     五月,河西節度使崔希逸,在朝廷的催促與壓迫下,不得不背棄盟約,帶兵奇襲吐蕃。

    破吐蕃大将乞力徐之于青海西。

     李隆基又任命右拾遺王維以監察禦史的身份從涼州出塞宣慰,作《使至塞上》一詩,雲:“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 聽聞唐國背信棄義,吐蕃大怒,進入全面動員狀态,在與大唐接壤的廣闊戰線上,都有吐蕃軍隊在頻繁調度。

     大唐邊關形勢岌岌可危! 正在這個節骨眼上,鄯州都督杜希望想攻取吐蕃新城,于是他奏請朝廷,希望調精幹将領前往河西領兵以為策應,此人非骁勇善戰的王忠嗣不可。

     同時京兆尹韋堅也上書朝廷,直言王忠嗣呆在巫山縣外的東陽府純粹是浪費人才,建議将其調往河西擔任節度副使一職,并授予涼州刺史,坐鎮河西走廊大後方。

     不得不說,韋堅的建議,如果不看人際關系的話,确實是為國為民大公無私。

     但從“隐秘”的關系網來看,就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了。

     韋堅是李亨的小舅子,王忠嗣是李亨的發小,一起玩到大的。

    韋堅建議朝廷重用王忠嗣,那就差沒說幫忙給李亨培植羽翼了。

     果不其然,此舉引起力保壽王李琩,已經投靠武惠妃的李林甫強烈不滿與反彈。

     李林甫立刻建議李隆基調王忠嗣前往劍南,在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麾下任職,負責訓練當地團結兵! 章仇兼瓊是誰的人,不問可知。

    王忠嗣就是有滔天的本事,到了劍南,是龍要盤着,是虎要趴着! 然而李隆基卻出人意表的否決了李林甫的提議,說如今河西有事,吐蕃蠢蠢欲動,沒必要在對劍南軍務大動幹戈。

     不過李隆基倒也沒同意韋堅的建議,就好像這件事完全沒發生過一樣。

     這天,方重勇剛剛起床準備好好鍛煉一下身體,未來大舅子王彥舒就孤身前來,詢問對策。

     前兩天,三皇子李亨派人到華州鄭縣,通知王忠嗣的夫人李氏:調任王忠嗣去河西已無指望,調任劍南或有可為,但他們已經無法再運作了。

     驚慌失措的李氏連忙派王彥舒前來找方重勇咨詢對策,前倨後恭的姿态,把丈母娘的那一雙勢利眼表現得淋漓盡緻。

     幫,還是不幫,這件麻煩事,擺在了方重勇的面前。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