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3章 神童v神童

首頁
    那邊運送必需品了。

    能想到這一點,證明鄭叔清已經是一個有全局思維的中樞官僚。

     而不再是局限于當一個地方大員。

     “這全都仰仗右相的栽培。

    ” 鄭叔清小心翼翼的讨好說道。

     “這份疏奏,本相會拿到朝堂上讨論的。

    至于那個仿制粟特布的事情,你要多留心。

    聖人對這種可以生财的門路,都很在意。

    如果委托你來主持此事,務必要辦好。

    ” 李林甫臉上雖然帶着笑,但眼睛裡卻看不到一絲玩笑的意味。

     鄭叔清鄭重行禮道:“必不負右相所托。

    ” “走吧,随本相去興慶宮。

    ” 李林甫起身便走,他是個幹練的人,今日便可以把這個戶部侍郎的官職拿下,那麼他絕不會等到明天再動手。

     …… “唉!” 此時此刻,李隆基正在勤政務本樓的書房裡面來回走動,煩躁得想打人。

     高力士就這樣靜靜的在桌案邊呆着,微微低着頭不說話。

     “武惠妃這是第幾次跟朕說要立壽王為太子了?” 李隆基反問高力士道,語氣之中帶着埋怨。

     “回聖人,奴亦是不太記得,反正說過很多次了。

    ” 高力士輕聲說道,不願擡起頭看李隆基的臉。

     “誰為太子,難道這件事不該朕說了算麼?她還想學她姑奶奶麼?是想着朕走了以後她當女皇?” 李隆基生氣的一拍桌案,發出一聲悶響。

     今日武惠妃又在李隆基面前哭訴,說什麼有很多人想害她,隻有壽王當了太子以後,他們母子才會被人敬重之類的。

     李隆基表面上沒有發作,事後卻是怒不可遏。

     正在這時,一個宦官進來在高力士耳邊低聲耳語了幾句,高力士走過來對李隆基輕聲說道:“聖人,右相求見。

    ” “都宵禁了,哥奴怎麼還來興慶宮?” 李隆基忽然有點疑惑,大唐右相很忙不假,但再忙也應該是在家裡處理政務,有什麼事情要跟皇帝當面彙報呢? 不一會,李林甫被宦官引了進來,後者二話不說,直接拿出鄭叔清那份疏奏,遞到李隆基面前。

     “罷了。

    ” 李隆基無奈的接過疏奏,這個時間他本是不想處理公務的。

    但武惠妃弄得他很煩,現在看看疏奏換一下心情也不是壞事。

     “原來河西将士們過得這麼苦……為什麼以前沒人跟朕提這些呢?” 看完疏奏,李隆基感慨歎息。

    他是第一次知道河西那邊的絹帛賣不出價,多織出來換不到錢,被西域胡商變相盤剝。

     “在河西走廊推廣高昌棉,好像并無不可。

    可以先在軍屯種植,西域有棉紡之術,推而廣之并無難度。

    ” 李林甫小心翼翼的說道。

     看到李隆基沒反應,李林甫繼續補充道:“軍屯收獲高昌棉後,可運回長安紡織販賣,其利可觀,充作軍費正當其時。

     再有,可增加河西戶稅,降低租調比例。

    百姓有餘糧以後,再實行平籴法,用府庫裡的财帛高價收購河西本地民間糧秣,則對河西用兵,軍糧無礙。

    ” 李林甫對着李隆基深深一拜。

     “嗯,照此辦理吧。

    對了,這份疏奏為誰所獻?” 李隆基微微點頭詢問道。

     “鄭叔清,先前在夔州擔任刺史。

    ” “原來是他啊,那就難怪了。

    ” 李隆基至今對于鄭叔清的“理财”手段印象深刻,事實上,老鄭要是肯背鍋,這京兆尹的職務早就到手了。

     他記得,那一位撈錢确實是一把好手! “那就讓鄭叔清擔任現在空缺的戶部侍郎吧。

     嗯,在長安郊外,建一個仿粟特錦的作坊,選宮裡最好的工匠過去。

    織出來的布,全部送到大明宮的府庫裡面去,不要流傳到市面上。

     明白了麼,讓鄭叔清上任後将這件事當頭等大事去辦。

    ” 李隆基笑着說道。

     “謹遵聖人旨意。

    ” 李林甫小心翼翼的躬身告退,雖然心滿意足,但仍然不敢表現出來。

     當他快退到門口的時候,忽然又被李隆基給叫住了。

     “哥奴啊,如今太子被廢,你說朕應該立誰為太子呢?太子可是國本呐,不能一直空缺的。

    ” 李隆基長歎了一口氣問道。

     “回聖人,壽王仁而愛人,謙恭審慎,可立壽王為太子。

    ” 李林甫不動聲色說道。

     “嗯,朕知道了。

    ” 李隆基不置可否的點點頭,示意李林甫退下。

     等這位大唐右相退下之後,李隆基這才冷着臉對高力士說道:“武惠妃定然是跟哥奴說好了,強推壽王為太子。

    ” 對于無利不早起的李林甫來說,如果無事,什麼都不說才是最好的。

     一句“聖人家事,可自行決斷”即可,斷絕所有風險。

     犯得着推舉壽王李琩麼? 這裡頭的一點道道,自幼在宮闱之中長大,早已習慣陰謀詭計的李隆基,用腳指頭去想都能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

     “立壽王,還是不行啊……” 李隆基一隻胳膊肘依靠在桌案上,另一隻手在大腿上敲擊着。

    腦子裡不斷在權衡利弊。

     像什麼用兵河西啊,疏通河道啊,改善漕運啊之類的事情,都可以交給别人去做,李隆基通常隻是吩咐一聲就可以了。

     唯獨事關皇權的東西,他必須緊緊捏在手裡,不能交給其他人代勞處理。

     如果立壽王為太子,武惠妃可以在耳邊吹枕頭風,又有李林甫在外朝的黨羽鼎力支持,這樣一來,壽王李琩豈不是要變成強勢太子? 要是再多一個邊将支持,那李琩豈不是有提前登基的能力? 這種情況,不在李隆基的權謀布局之中。

     隻要他沒有咽氣,哪個皇子也不能成為天子。

     “力士,你明日去外朝放個風聲出去,就說朕有意立三皇子(李亨)為太子,但尚未決定,心中頗為猶疑。

    ” 李隆基沉聲說道。

     高力士心領神會,躬身行了一禮,沒有說話。

     “太子啊……” 李隆基嘴裡念叨着,似乎這兩個字,已經快成變成自己的一塊心病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