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3章 神童v神童

首頁
    “所謂五茹,與我大唐的道類同,但可掌軍事。

     六十一東岱,每個東岱都是都是一個千戶,設千戶長。

    它亦是掌管軍事,又管民政。

    下面從千戶長,到十人長,每級都有專職軍官。

     同樣是軍政不分。

    ” 看到方重勇一臉迷惑的樣子,李泌耐心的解釋了一番。

    他雖遍曆諸子百家學說,但對時政并不精通。

    知道的也就這麼多了。

     而且平日裡李泌是不會這麼多話的! “明白了,感謝賜教。

    ” 方重勇微微點頭,若有所思。

     聽起來吐蕃的組織形式有點像“八旗”,大同小異。

     同樣的部落就是行政單位,也是軍事單位。

    很多組織形式,古今雷同。

     “這一套體系強大麼?” 方重勇忍不住問了李泌一個奇怪的問題。

     李泌搖搖頭沒說話,按他之前的說法,不說話就是不知道了。

     似乎是感覺自己的态度有點冷漠,李泌最後還是開口解釋道:“東岱民戶分桂和雍。

    桂同府兵,雍似民夫。

    這些人平戰結合、武器和口糧自備。

    一人上陣,全家出征。

     強弱不可一概而論。

    ” 聽到這話,方重勇揣摩了一下。

    既然桂跟府兵一樣,雍跟民夫(輔兵)一樣,那這踏馬不就是大唐前期的府兵精銳外加雜魚的配置麼? 隻不過是山寨弱化版本的。

     吐蕃軍隊後勤不如大唐府兵,機動性也不如。

    整個部落一起上陣,戰士在前面打仗,家屬在後方提供後勤! 别看動辄幾十萬吐蕃軍,其實裡面真正上陣戰鬥的遠沒有那麼多。

     “這麼多人上陣,若是輸了,士卒跑得快還可以理解,家眷怎麼辦?” 想了一下,方重勇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如果顧得上就一起走,顧不上,那就……” 李泌微微皺眉,作為一個對道家學派很沉迷的人,更是信奉“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

     用句簡單的話說,就叫: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一切都是不可強求的。

     那些吐蕃人家眷跑不掉怎麼辦?還能怎麼辦? 方重勇問的問題都太過功利,讓李泌不喜。

    現在的他,還執着于“天命論”,覺得世間一切皆有定數,無法強求。

     “我以為事在人為。

    吐蕃每次出征都将家小置之死地,這種辦法弊端明顯,吐蕃一定會改變軍制。

    世事無常,不合理的東西,就一定會變。

    ” 方重勇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你說得對。

    ” 李泌微微點頭,沒有否認。

    他現在還在刻苦學習增加閱曆當中。

    今日前來,也不是教授方重勇的,而是奉李隆基之命來試探對方的。

     “如今府兵制度崩壞,未來朝廷要用兵,怎樣處置為好呢?” 方重勇繼續發問,看着對方年輕,也沒顧忌太多。

     李泌想也沒想就答道:“府兵制崩壞,那就重建府兵即可,也沒有什麼其他好辦法了。

    ” 沒想到居然是這麼個答案。

     方重勇心中暗想,這個叫李泌的年輕人果然不簡單,也看到了募兵的弊端。

    隻是對方大概也沒什麼好辦法,所以就隻能強調“重建府兵”。

     如果府兵可以重建,那李隆基為何不去想辦法呢? “我在夔州時,聽聞如今朝廷用度不足,可有辦法纾困?” 方重勇接着問道。

     “調整官俸、裁減冗員、整頓漕運。

    ”李泌說了十二個字。

     “還有麼?” “無。

    ” “那我沒有問題了。

    ” 方重勇輕歎一聲,他對那些經學之類的東西完全不感興趣,也不認為自己有考科舉的必要。

    李隆基派來的老師,實在是沒什麼意思。

     這是一個烈火烹油的時代,趁着還有機會折騰,一定要好好的找一條路,不要被時代的浪潮所吞噬。

    他真的沒有時間浪費在那些無聊的事情上面。

     “是聖人讓我來試探你是不是神童的。

    ” 李泌忽然冷不丁說了句吓人的話。

     “然後呢?” 方重勇好奇問道。

     “我會對聖人說,你不是神童,你是大唐的祥瑞。

    ” 李泌站起身,對着方重勇行了一禮。

     “不要坑我啊!” 方重勇連忙拉住李泌的袖子哀求道。

     “放心,剛剛隻是戲言。

    某會說你雖然聰慧卻資質平庸。

    今日回去複命後,某便會去遊曆天下,行蹤不定。

    長安是非之地,你要時刻警惕身邊的危險,告辭了。

     未來再見面,某便要以貧道自居了,後會有期。

    ” 李泌淡然一笑,随即對着方重勇深深一拜,潇灑的離開了。

    他來得匆忙,走得亦是匆忙,看得方重勇直愣神的。

     “這長安城,還真是奇人輩出啊。

    ” 方重勇在門口看着李泌離去的背影,忍不住感慨道。

    他聽鄭叔清說過李泌,七歲成詩的神童,十歲便常常出入皇宮跟李隆基談笑風生了。

     這位不好好在李隆基身邊呆着當近臣,居然要去遊曆天下,難道是因為已經看透塵世的虛僞了? 方重勇不知道的是,李泌來去匆匆,但并非毫無緣由。

     當日,這位“神童”出身的年輕人,便向李隆基辭行,前往華山遊曆,自此消失在朝野重臣與皇親國戚們的視野當中。

     …… “專供軍需,改絹為棉;許可運糧,仿布籌錢。

    這封疏奏有點意思。

    ” 平康坊李林甫宅院的書房裡,這位新晉的大唐右相,翻閱着鄭叔清親自送來的疏奏,看完後忍不住點頭。

     當然了,這份疏奏不可能是方重勇的原版,而是鄭叔清根據自己的理解,轉換了一下行文謄寫下來的。

     “河西諸州經常在叫苦說弓弩箭矢不足用,消耗太大。

    能看到這一點,足以見得伱是花了心思的。

    不過這件事有人會去做,本相這便到興慶宮走一趟,替你求個官吧。

    ” 李林甫摸着下巴上的長須,十分滿意這封疏奏的思路。

    如果鄭叔清隻是提出要往河西運送糧草什麼的,那就真的沒啥意思了,狗都能想到這一茬。

     壓制胡商的目的,便是使得他們站在大唐這邊,早點結束戰争。

    那麼這些人就不會趁着戰亂,偷偷往吐蕃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