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幕總結,順便求個票

首頁
    這本書裡頭。

     或許下本書會有吧,誰知道呢。

     唐代的官員,可以狎妓,也可以權鬥,甚至還可以栽贓陷害耍套路。

     但是,他們也是要做事的,要做正經事,要做工作,要政績。

    不是說整天想着今天搞這個明天搞那個。

     就好像書友群裡面有讀者說的:為什麼現代都市劇裡面的人,好像除了整天談戀愛以外,就什麼事情都不做了! 回家了是談戀愛,工作也是談戀愛,上學也是談戀愛,出差也是談戀愛。

    其他的東西,全部淡化了,消失了,看不到了,模糊了。

     換到曆史文裡面,這些官員們整天權鬥,不談他們做了什麼事情,這不就跟都市劇裡面的人隻會談戀愛一樣麼? 換一個詞而已。

     不說别的,就說李林甫。

     李林甫口蜜腹劍不假,但他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處理政務,而不是挖空心思對付政治對手。

     為李隆基搞錢是一件很消耗腦力與體力的事情,風險還不小,這位皇帝的胃口是很大的,伺候他不容易。

     堂堂宰輔,難道所有精力都在搞死競争對手上面麼?曆史書上這麼寫,可不能想當然就照搬啊。

     這裡有别于“戀愛腦”的腦子,我姑且稱之為“權術腦”。

    也就是除了争權奪利以外,沒有任何事情是值得這個人注意的。

     我很怕那種“權術腦”的故事。

     按“權術腦”的故事邏輯去寫,主角就應該投靠皇帝,投靠權臣,又拉又踩。

    然後無視客觀規律,奪取軍權安史之亂後當節度使,再雄霸一方。

     接下來就是剪除對手建國,一步步再創一個新的,不叫大唐的“大唐”。

     我沒法按我的思路寫那樣的故事,老實說,類似書我看第一卷就知道結尾寫什麼。

    我都看不下去的書,還能寫給你們看麼? 唐代是沒有法治的,也沒有地方可以講道理,講是非曲直。

    這些在權貴那裡,不重要。

    權就是法,法就代表着權,跟大魚吃小魚一樣。

     唐代哪裡有什麼司法?哪裡有什麼公正可言? 如果寫了,我自己都覺得可笑,不敢發出來丢人。

     主角如果弱小,可以施展的“權術”實際上是非常有限的。

    在權力面前,所謂的來自現代的技巧,很蒼白很無助。

     就像是你寫了一份慷慨激昂的狀紙,人家看都不看,直接扔垃圾桶以後宣判。

     就是這麼簡單直接,而且不加掩飾。

     那時候長安有資格指鹿為馬的人,并不僅限于李林甫。

     人數甚至不低于兩位數。

     與其想那麼多騷操作,主角還不如練一練吉他,看能不能取悅李隆基,從而進入梨園。

     以後,自然可以利用梨園子弟的身份做事,赢面或許還更大一些,起碼符合當時的政治環境。

     不然就别想太多了。

     武周時期的營州之變十幾萬河北人,朝廷不讓殺,武懿宗依舊殺了一大堆,沒有經過任何手續,事後沒有受到任何懲罰。

     李隆基殺三子,沒有任何刑部官員參與,甚至外朝就根本沒有介入,連裝點門面步驟都沒有,而且牽連甚廣。

     連指鹿為馬都懶得玩,真的說殺也就殺了。

     在絕對的權勢面前,任何技巧都像是蜘蛛在編織蛛網,徒勞而已。

     如果權貴想殺你,哪怕你找到了很多證據證明自己無辜,也沒有用,那些東西跟紙糊的盾牌沒有兩樣。

     要是我無視這些,寫那種扣人心弦又根本不可能在當時社會環境中存在的事情,就變成了披着曆史的皮寫自己妄想的故事。

     書或許可以很火,甚至可以很熱鬧,甚至可以賺得盆滿缽滿,但我沒有規劃這樣的劇情,也不打算去寫類似的。

     這本書絕不可能寫,下本書看情況。

     李林甫搞倒政敵,很多時候就一兩句話,外加背後的勢力引導。

    利用大勢,去解決掉政敵。

     這些手段都是高效,簡潔,立竿見影。

     我會分析大勢,借助類似的手法,來表現該有的沖突,不會更多騷操作了。

     第一幕在下一章就會完結,馬上要拉開第二幕了,敬請期待吧。

     這本書我是盡量用平實的語言,直接易懂的寫法來表述我想表達的東西,不會把一坨翔包裝得很好看,也不會使用一些故弄玄虛的寫法,把一些很無趣也沒什麼意思的老生常談講得神神叨叨。

     我上本書的時候就在書友群裡面說過,現在這本書不追求成績,我會按我自己的設想去寫。

     用時間來給我現在這本書正名,這就是我的期待。

     關于人物塑造的一些問題,既然之前有書友問起來了,我就集中解釋一下。

     第一: 小方是小孩,這是必須的。

    如果是成年人,那就必須要提前做選擇,因為有能力的人是藏不住的。

    小方如果成年了,那現在是打算給李隆基當狗,還是當下一個安祿山? 當狗,最後絕對死得很慘;不當,或許很快就會死,怎麼選? 再說了,現在是開元24年,等到天寶年間炸彈爆炸的時候,小方已經要40歲了,以古代那個人均壽命和醫療條件,他還可以蹦跶多少年? 他這個年齡再去追求什麼東西(比如說掀翻李唐),是不是有點“老男孩”的味道?萬一七十歲一統天下,你們不覺得悲哀麼? 第二: 小方的性格問題,看過我上本書的書友都知道,劉都督的性格,情商都是一流的。

    如果我想塑造,可以再塑造一個童年版本的“劉都督”。

     現在的狂妄人設,是什麼意思,要結合小方的名字來看。

    少時了了,大未必佳,說多了就沒意思了,慢慢看書吧。

     第三: 為什麼要插入老方這個角色,為什麼他的性格這麼偏激。

     老方的原形,就是五代十國的張承業,他是本書的“半個主角”。

    也是内涵一些曆史爽文主角,認為殺掉安史之亂的叛将之後,就可以重鑄山河。

     我這本書的主題就是:曆史是回不去的,盛唐永遠不可能再現,隻能向前走出新路。

    妄圖重現盛唐,那是在開曆史的倒車,必定粉身碎骨。

     中唐是在曆史的十字路口上,很多積攢百年的問題,是一定會爆發的。

     這是中華文明長久以來地理、人文、經濟甚至氣候因素的綜合作用。

     至于為什麼不可能回到盛唐從前的狀态,我書裡面會一點點的揭露,現在已經寫出來的這十萬字,也可以看出很多名堂了吧? 敬請期待第二幕吧,舞台是長安。

     今天我醞釀一下劇情,不雙更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