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章 鮮血染官袍

首頁
    到宮裡。

    夔州這邊發運,長安那邊直接給現錢,都不過方重勇和鄭叔清的手。

    相信上元節以前,李隆基就會下令調鄭叔清回長安述職。

     當然了,上任之前肯定是先“閑置”一下,不會立即授官。

     但鄭叔清入主中樞為度支郎中(簡稱度支郎),應該問題不大了。

     經過鄭叔清的“科普”,方重勇已經知道,度支郎乃是尚書省下面度支曹的長官。

     唐代的尚書省,是沒有尚書令的。

    因為唐朝第一任尚書令,就是李二鳳。

    他當過的官,其他人怎麼可能再當? 李二鳳當過皇帝,難道哪個官員也要當皇帝試試? 于是唐代權力最重的尚書令,三省之首的長官,就這樣空了下來,由左右仆射一起商議尚書省大事。

     兩個和尚擡水吃的道理誰都明白,所以說到底,尚書省乃是皇帝可以直接插手政務,安插心儀官員的地方。

     這便是唐代自唐太宗開始就有的,一種來源于制度的權力制衡!将行政權碎片化扁平化,用以對抗中書省和門下省的二位長官,形成一種動态的決策體系,防止權臣一家獨大。

     不得不說,如果不考慮皇帝懶政的因素在内的話,這确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體系。

     腦子裡胡思亂想着,方重勇卻看到王忠嗣陷入沉默,半天都沒說話。

     “你回長安,真有把握讓我離開東陽府麼?” 王忠嗣一臉猶疑,很久才憋出這樣一句話來。

     不是他沒有信心,而是李隆基越來越喜怒無常,王忠嗣現在真的不知道李隆基到底在想什麼。

     “叔父似乎有心事啊。

    ” 方重勇給王忠嗣倒了一杯紅蓮春,他自己則是在一旁幹看着。

     年紀不大就喝酒,對腦神經有着不可逆的損傷。

    方重勇可不希望自己的神童人設變成酒鬼人設。

     “确實是有心事。

    聖人……其實對邊關的情形不是很了解。

    ” 王忠嗣幽幽一歎,這是在把方重勇當心腹在看待了,要不然,類似的話怎麼可能說出口來? 他把方重勇當自己人,不是因為對方是方有德的兒子,而是那句“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如今李隆基的邊鎮之策,真的走得太遠太遠了,已經要超過國家可以承受的極限。

     王忠嗣開始跟方重勇講一些他在大唐邊關的見聞,其中的内容,讓方重勇感覺很是詫異。

     在李隆基眼裡,邊關将士應該是立功心切,奮勇殺敵,以國為家,以袍澤為兄弟的;應該是以我大唐天下無敵最高目标,并以此為激勵自己的最強信念! 但在王忠嗣眼裡,那些都是一個個鮮活的人。

    他們也會害怕,也會懦弱,也會畏懼。

     未婚的思念家鄉的青梅竹馬。

     已婚的思念家中的妻子與父母。

     能不能痛毆突厥,能不能吊打吐蕃,實際上對于這些士卒們而言很遙遠。

    但與這些勢力的鬥争,卻又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為突厥與吐蕃的士兵,正是他們交戰的對手! 這就造成了一種錯位,戰争的勝負有他們的責任與努力,戰争的利益卻又與他們完全無關。

    在這樣的情緒感染下,邊關将士渴望輪換回家,還沒值宿的想盡辦法逃脫兵役。

     李隆基或許想把大唐的旗幟插遍西域的每一個地方,可是唐朝邊關的大多數人,卻未必如他這麼想。

     他們的願望,更加卑微,更加真實。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方重勇歎了口氣,感受到了王忠嗣身上的那種情緒。

     “聽聞你父平日裡對教導你并不上心,沒想到你竟聰慧若此。

    ” 王忠嗣又倒了一杯酒,将其一飲而盡。

     “當年在河西,吐蕃贊普大酋在郁标川練兵,我麾下兵将都很畏懼,認為不可力敵,想要返回求援。

    當時我年輕氣盛,并不認為吐蕃有什麼好怕的,于是提刀沖入敵陣。

     此役,斬首數千,繳獲羊馬數以萬計。

    我憑軍功遷任為左威衛将軍、代北都督,封清源縣男。

    可是那一戰……我的部下死了好多人,好多跟我情同兄弟! 如果不是我立功心切,他們……本可以不用死。

    ” 王忠嗣一拳砸在竹制的桌案上,老瓦盆都被震得側翻過去,吓得方重勇渾身一個激靈。

     不知道是因為喝了酒,還是因為情緒激動,王忠嗣雙目赤紅的問道:“你會不會認為,我是想拿麾下士卒的命,去染紅我身上的官袍,鋪就邊鎮大将的青雲路?” “叔父,您喝醉了,不能再喝了。

    這種話傳到聖人耳中不好。

    ” 方重勇略有些驚慌的勸說道。

     剛才那些話,可是在明裡暗裡的抱怨李隆基,傳出去的話,很容易形成“王忠嗣被貶後抱怨聖人刻薄寡恩”這樣的要命謠言。

    傳到李隆基耳朵裡,這位坐鎮長安的聖人,還不知道會怎麼處置。

     要知道,那位可不是什麼心胸寬廣的主啊!看上自己的兒媳婦,說搶也就搶了。

    對自己的親兒子都是如此,而且還是寵妃生的兒子,對王忠嗣這樣的外人如何,其實用腳趾頭也可以想象了。

     “有什麼不能說的!為了邊關的那點利益,就随意犧牲前線将士的性命,還不讓說了!” 王忠嗣激動的用力捶打着桌案,居然将毛竹拼成的桌案捶散架了! “哐當!” 裝着紅蓮春的壇子掉到地上摔得粉碎,酒香瞬間就彌漫在這間極為簡陋的幹欄高腳屋内。

    也讓王忠嗣從悲憤的情緒中解脫了出來。

     “可惜了美酒。

    ” 王忠嗣也冷靜下來,深深的吸了口氣,穩定了自己的情緒。

     “叔父,俗語有雲:往者不可谏,來者猶可追。

    叔父還知道愛惜邊關将士的性命,但朝中不少将領,卻并不知道這些,他們都是想踏着白骨往上爬,取悅聖人,成就自己的不世功業。

     比較起來,隻有叔父成為邊關大将,才能盡量減少這樣的事情發生不是麼。

    叔父怎麼可以在東陽府自暴自棄呢?” 方重勇耐心勸說道。

     “伱說得對。

    ” 王忠嗣居然很快就冷靜了下來。

     “這次你回長安,多辛苦一下,盡力而為幫我活動一下吧。

    我修書一封你帶在身上,若是事有不諧,可以找忠王想辦法。

    ” 王忠嗣将大手按在方重勇的肩膀殷切說道。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