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看着扶蘇,鄭重其事地吩咐道:
“扶蘇,朕厚望于你,望你繼承朕之志,不失守土之責,護佑天下蒼生。
”
扶蘇表情無比恭敬,對嬴政行了個大禮。
“父皇教誨,兒臣銘記于心。
”
嬴政滿意颔首,接着說道:
“現在有件事情需要你去做。
”
“你好生研究一下,如何給法家披上儒家的外衣?”
扶蘇有點懵。
那這《掄語》算儒家嗎?
可以披《掄語》的外衣嗎?
......
永樂年間。
朱瞻基突然眼前一亮。
“我懂了!”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
“說話不好聽的人,我把他打個半死,說話就好聽了!”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三個一起走,隻要有我在,戰鬥力就相當于一個師。
”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但凡打架,若是我猶豫了,對面就站起來了,若是我毫不猶豫直接開打,對面就被我打廢了!”
朱棣嘴角一陣抽搐。
大孫子诶,你還活學活用了!
朱棣一臉複雜的看向朱瞻基。
“你還是别這麼理解了!”
朱瞻基卻是一臉興緻勃勃。
“我覺得還挺有道理的!”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不正是這個道理嗎?”
“爺爺,這跟您堅持要北伐的道理一樣!”
“首先要武力值爆表,打鐵還需自身硬!”
“其次不能猶豫,一猶豫,瓦剌就趁機起來了!”
一提起北伐,朱棣就來勁了。
于是,他向朱高熾看過去。
朱高熾暗道一聲不好。
這坑爹兒子,趕緊低下頭,裝作什麼都不知道的樣子。
......
【你再仔細琢磨一番。
】
【嘿,好家夥!】
【盡管深知這是網友們的惡搞之舉,但卻處處透露着真理。
】
【再加上流傳至今的孔子像中,有一尊被稱為“武孔子”的雕像,難道我們無意中觸及了曆史真相?】
此時彈幕彈出。
“《論語》原來是幫規??”
“一個又高又猛的大漢,帶着門徒去周遊列國,不講武力卻和你講道理,想想都不可能。
”
“子路:他背上猙獰的肌肉線條隐隐形成了“德”。
”
“原來黑社會的老祖宗是孔子。
”
“講規矩?我就是規矩!”
......
孔子的弟子們看完整個視頻之後,嘴巴都像塞滿了雞蛋,一副懷疑人生的樣子。
“夫子,這是您的本意嗎?”
“我怎麼感覺好像不是啊!”
孔子卻是有點欣慰地笑了。
之前看到被皇家篡改過後的儒家思想時,他感覺無比彷徨,不知道是否還要繼續講學,是否要繼續周遊列國。
現在看到這個《掄語》之後,他覺得這些也不是那麼難以接受,而且後世也沒有沿用那種錯誤的儒家思想。
若是後世還要受到那種錯誤的儒家思想的禍害,他一定會抱憾終身。
孔子的頭腦開始逐漸清明。
“比起宋朝時期的曲解,這些解釋更好,不是嗎?”
“咱們以後就整理一本《掄語》出來吧。
”
“不過,太暴力的就不用整理進去了,還是要稍微有一些些道理的。
”
“以武德服人,也要稍稍美化一下的,曉得吧!”
......
洪武年間。
朱元璋很是懵逼。
他本來就書讀的不多,還是在上位之後開始惡補的。
不得不說,《掄語》的解釋他還是很喜歡的,很是符合他的心意。
若是儒家思想是這樣,他何必将孟子逐出孔廟。
若“仁”是儒家的一種格鬥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