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比霍去病來得謹慎,通過不同兵種之間的配合和戰術上的靈活運用。
再捕捉戰機,出奇制勝,從而逐漸削減匈奴的實力。
他還是繼續保持這樣的作戰方式為好。
倒是外甥的這個不迷路大法很是值得借鑒!
他這次出征,就先抓幾個匈奴帶路試試!
......
李世民連連點頭。
不錯,用匈奴帶路就是避免迷路最好的辦法。
他扣押倭國遣唐使,逼問去往倭國的路線也是如此!
沒有倭人帶路,唐軍在茫茫大海上就是兩眼一抹黑,找倭國得找到猴年馬月去。
漢武帝時期攻打匈奴的迷路的武将可太多了。
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他的先祖李廣。
他爹李淵是西涼開國君主李暠的七世孫,而李暠則是李廣的十六世孫。
李廣被稱為“飛将軍”,曆經三朝,是一名出色的城防将領。
令匈奴聞風喪膽,數年之間再不敢來犯。
然而李廣面對茫茫大漠,卻一路抓瞎。
最終因迷路贻誤戰機,羞憤自盡而死。
方才他在天幕播放的《滕王閣序》中有句話形容的很好。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李廣終其一生都未能封侯,遭遇着實讓人同情。
後來漢武帝劉徹給李廣兒子李敢封了關内侯。
可惜的是好景不長,李敢因父親之死持劍傷了衛青,在一次狩獵中被霍去病射殺。
而李廣的孫子李陵在一次遠征匈奴中被俘投降。
李陵一家被盛怒的漢武帝夷滅三族,從此李家便沒落了。
李世民長歎了一口氣。
李廣三代人的遭遇令人唏噓。
如果李廣能不因為迷路贻誤戰機,最後獲得軍功封了侯。
李敢就不會因此而被霍去病射殺。
李陵本是一個可以名垂青史的天才将星,也不會因重重原因就此隕落。
如今,天幕已曝光攻打匈奴不迷路的辦法。
希望他的先祖能不迷路,李廣一族的命運就此改寫吧。
至于霍去病的閃電戰。
“兵貴神速”,可不就是這個道理麼。
等他把天下大旱的問題解決了,定要找個機會用閃電戰戰術會會東突厥!
殺他個措手不及!
當年他玄武門之變上位後,沒過多久東突厥颉利可汗便趁着大唐政權更替,率兵二十萬人南侵。
兵鋒一度到達長安城外渭水河畔,距長安城僅40裡。
而當時,長安城内唐軍不過數萬,若這時突厥軍強攻,唐朝則危在旦夕。
為了解長安之圍,他設疑兵之計,在渭水河畔怒斥颉利可汗背約。
最終他和颉利可汗簽下渭水之盟,獻上财帛以穩定大唐局勢。
盡管渭水之盟算不上喪權辱國,但是這對他來說,就是一生之恥。
他一直都在尋找機會殺過去!
待他積蓄好力量,他定要滅掉東突厥,生擒颉利可汗!
......
天幕繼續播放。
辛棄疾的表情愈加激動。
“能搶先體驗史上最早閃電戰,那些匈奴可真夠服氣的。
”
霍去病挺起胸膛,驕傲地說道:
“更别說我背後還站着一位敢把國庫打空的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