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中原因,其實是沒想那麼多,那麼透的。
現在有人紮紮實實的分析了一遍,對于大家來說,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而液體火箭發動機就不一樣了,如果經過仔細、嚴謹、科學的規劃,基本上在現階段,能夠做到僅需要一到兩型發動機,能夠基本涵蓋好射程從中程到遠程、洲際,用途從地地導彈、航天火箭,發射方式從井射、發射架發射乃至機動發射等等絕大部分使用場景。
”
“隻要你們将快反問題解決到一定程度,那液發其實在現階段來看,還是非常合适的一種選擇。
特别是對于井射來說,隻要解決了長期存儲液态燃料的問題,兩者的快反速度其實差距沒有非常大,因為井射的維護條件那是極好的,裝備和制度設計得當,能很大程度上的抹平兩者之間反應差距。
”
蔡總一聽,你這話不是明知故問嘛,快反問題有沒有解決到一定的程度,别人可能不知道,你心裡沒點兒數?
星光制導修正+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燃料,一個解決發射後定位瞄準問題,一個解決燃料臨時加注問題,可都是你那兒過來的。
其他同志聽得就非常入神,高振東說的這些,在場的同志并沒有想這麼多,但是高振東這麼抽絲剝繭的說一遍,大家覺得事情還真是這樣。
規劃一到兩型發動機,小的用一個,大點的用兩個三個,近程的用一級,遠程乃至更遠的用二級三級。
充分組合,一大一小或者一中一小兩型發動機,就能夠把現有不論是規劃中還是沒想到的各種用途,都覆蓋得七七八八,非常節省研發經費,也有利于裝備的成熟和成本壓縮。
“嗯,你的這個建議很好,謝謝你,顧問同志,我們會充分考慮的。
”防工委領導在電話裡說道。
高振東并沒有停下自己的話:“總之就是,不管準備搞射程多遠的,也不管準備搞幾種射程,先紮紮實實把這個液體火箭發動機規劃好、設計好,後面的一切都好說。
制導、射程這些都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這個發動機好不好用。
”
不知道高振東的同志一聽,嚯,這同志好大口氣,制導、射程都不是問題?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
但是認識他的那幾位卻是知道的,他說這話,還真算不上是托大。
如果說射程還能靠大力出奇迹的話,那到底高振東怎麼保證大射程下還能有不錯的精度,這就很好奇了。
這些好奇的人裡,包括他的張師兄,張師兄知道星光制導,也知道用來修正,但是還是很好奇怎麼在各種情況下都能保證精度。
當然,這些事情,現在是沒法說的,回頭再說吧。
高振東想了想,還是沒有把固發一竿子打死,隻是提了一個建議:“如果一定要搞固發,建議是在近程和遠程或以上的導彈上搞,然後再考慮中程。
”
這個兩頭梭的建議,把大家搞得很懵,這也太奇怪了吧?
“你為什麼這樣建議?”
“因為近程導彈是戰術導彈,想要真正發揮作用,産量一定不能小,在這種情況下,固發的生産成本優勢就很明顯了,而且近程導彈嘛,固發的比沖劣勢比較容易掩蓋,大不了做得稍微大一些,也還能接受。
”
高振東的聲音從揚聲器裡傳出來,有些不甚分明,但是大家還是聽清楚了他的意思。
現場的同志都笑了,揚長避短,這倒也的确算得上是一個不錯的思路,做不小就做大點,這位同志能湊合的時候還真就湊合湊合就完事兒了。
“至于遠程以上,因為那東西射程遠,單枚導彈的價格自然就高,這個時候,固發的成本優勢也能發揮,而且,這個導彈肯定個頭不小,這樣一來,固發比沖小的劣勢,也有想辦法解決的空間,螺絲殼裡不好做道場,但地盤大了可以想的辦法就多了。
”
這個想法就比較清奇了,一時之間大家還真沒想通。
但是高振東在電話裡的下一句話,卻讓大家都引起了重視。
“而且快反能力,在這個射程上是最需要的。
”得,聽懂了,這位同志對花旗佬的感覺,那是真純粹啊,三句話不離花旗佬。
“總之就是,如果沒有餘力,那在遠程以上也可以用液發組合解決問題,如果有餘力,能有一款遠程以上的固發導彈那也是極好的。
畢竟固發的維護性能,無論如何是液發比不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