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穿深,隻要運氣不是太差,打大洋公約組織所有的二代坦克都沒什麼問題。
高振東一邊看,一邊點頭:“嗯,最終選定了非制冷碲汞镉雙波段?”
羅教授笑道:“對,為了節約成本和體積,使用的非制冷碲汞镉雙波段探測器,這樣一來,沒有了制冷那一坨,成本進一步下降了。
而且結構越簡單,做起加固來就越容易。
”
這東西不說一出生就要上炮彈,但至少火箭彈還是要上的,必須能承受一定的加速度、振動等環境條件。
高振東确定了一句:“紅外探測器的性能足夠?”
沒有制冷,紅外探測器的性能是要下降的。
“試驗過了,足夠的,對于行駛中、或者發動機關閉半小時以内的目标,發火率在85%以上。
而且雙波段探測器對于火堆等典型幹擾源的誤觸發率,不大于10%。
”
隻要是跑着的機動車輛,那發動機溫度就必然不低,就算是熄火,短時間内也是涼不下來的。
高振東前世,開過SUV,那發動機熄火半小時溫度都還不低呢,更别說裝甲車輛或者是重卡發動機那麼大一坨了。
“嗯,這個數據不錯了,犯錯概率足夠低就行,想要做到杜絕也沒可能。
”
要是真要把這些數據做到極限,那就得上紅外成像之類的手段了,這年頭明顯是有點不現實了。
聽見高振東的話,羅教授也很高興,他的大部分研究工作,主要就是在高振東給出的技術裡,挑挑揀揀,自由組合,最終選一個綜合性能功能和成本最合适的組合出來。
這工作不能說是輕輕松松吧,至少也能說是難度不高。
看了一遍,高振東笑道:“這東西做得已經不錯了啊,還有什麼壞消息?”
在他看來,這個末敏彈雖然還沒上布撒器和火箭彈進行測試,但是就現在已經完成的部分測試來說,已經很好了。
現階段場地試驗,綜合命中率不低于55%,這是因為隻要扔到了預定地域,解決了“不發火、誤發火”兩個問題,這個彈在命中率方面其他的問題就不太大了。
别看55%看起來好像沒有導彈動不動70%以上的命中率高,但是這東西一打一大片,實際上是非常驚人的。
老毛子十幾二十年後的第一代末敏彈,命中率還不如這個呢。
羅教授笑得有些無可奈何:“那啥,部隊那邊,用這個去打我們的複合裝甲和爆反靶闆了。
”
嗯?高振東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來,這的确是他們能幹出來的事情。
料敵從寬,非常的從寬,我們有的,敵人也會有。
對于這個彈的穿深來說,用在二代坦克正面主裝甲的複合裝甲無疑是有些超标了,那是真啃不動。
而相對爆反來說,哪怕這個自鍛破片成形之後相當于一枚穿甲彈,而爆反是防破優于防穿,但是90mm對于高振東利用雙防抛闆技術改進過的爆反來說,也還是有一些力有不逮。
高振東笑道:“打穿了沒?”
知道這兩個東西都是高振東的手筆,羅教授搖頭笑道:“你也太看得起我了,打不穿,一個都沒打穿。
你弄這兩個東西實在是太硬了。
”
“他們的意思是?”
“他們倒是沒想到要打穿這兩個東西,畢竟他們也知道,這兩個東西是用在哪裡的。
他們隻是想,能不能把這東西的穿深,做到120mm以上。
他們還有論據的,說是61火80mm口徑550穿深,赤劍-61導彈120mm口徑650穿深,那這個110mm口徑,怎麼着90mm穿深也太低了。
”
高振東哭笑不得,嘿,這幫同志還整得挺有道理的。
他想了想,笑道:“不用,就按照這個搞,定下來的設計指标,哪兒是說改就能改的。
這幾個彈的穿甲原理都不同,裝藥形狀和結構迥異,哪兒是能這麼類比的。
要保證自鍛破片的超大炸高,就必然犧牲掉聚能破甲所擁有的高破甲。
他們要是再問,就說我說的,這個夠用了。
”
其實90mm還是120mm,對于現在的坦克頂甲來說都沒什麼意義,因為都殺傷力溢出,大可不必。
有了高振東頂缸,羅教授是徹底放下心來,他知道在陸軍那邊,高振東還是有些特殊的。
做高教授的課題那是真爽,他不但負責給你解決問題,而且在該幫你頂住的時候,絕對不含糊,這讓負責具體事務的同志做起事情來,就非常舒服。
高振東一邊搖頭一邊笑:“再說了,120穿深的,他們也不一定用得起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