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個,肖總表示沒辦法,591和鎢钼合金造出來的LYP-6,給得實在是太多了。
同時,不再因為材料性能摳腦袋的東北航發所,甚至還能有餘裕的精力,解決了米格-19原版發動機因為燃燒不穩定,帶來的喘振問題。
加力推力從31.5千牛暴增至40千牛,軍推也有對應增長,這帶來的變化實在是太大。
加上翼身融合、彈改油、邊條翼等改進帶來的一些好處,直接就将攻-5的性能來了個脫胎換骨。
甚至就那個前緣鋸齒,都在基本不改變飛機重量的前提下,獲得了更大的機翼容積。
就這,還是個保守估計,還沒進入詳設呢,還有潛力可挖。
不過高振東和肖總都深知做事要留餘地的道理,在前瞻性的事情上報喜的時候,最好打點兒埋伏。
幾位首先拿到評估數據的同志,把材料分了出去,讓參會的人都看看,否則也不好讨論,這個事情有點大,哪怕是意向性的意見,也要充分汲取大家的經驗才行。
和前面幾位同志一樣,所有人拿到這個數據的時候,第一反應都是不相信,然後是驚喜。
“這不可能吧?一下子提升這麼多?”
“算錯了?”
“他們應該不會,這種估算來來回回就那麼幾種方式,有迹可循的。
”
“吹過風洞的,細節可能有出入,但是大方向上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
”
“那這個可不得了!”
“如果真能基本達到這個性能,那這個飛機替代戰-6就有可能了。
”
“……”
有同志反應也很快,這裡面有個問題啊。
“高總工,攻-5能用的改進,是不是戰-6也能用?用上了這些,戰-6是不是能獲得更高的飛行性能?”
高振東點點頭:“一部分改進,的确能用到戰-6上面,飛行性能這一塊能進一步得到提升。
但是對于多用途最重要的那部分改進——機頭的電子設備空間,戰-6卻是無論如何改不好的,這是先天的取舍問題。
”
高振東說完,做了個估算:“大家請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對于速度最重要的推力,大概是提升了27%,根據公式,速度和推力的平方根成正相關,也就是說,簡單推算,這個推力下,速度大約能提升12%,最終大概是1.5馬赫的樣子。
”
嗯,數據是最容易比較的,高振東這個估計雖然很簡略,但是條理分明。
見大家都認可他的推算,高振東繼續道:“即使按照攻-5加上了其他改進的提升幅度來算,也不過能增加到1.6馬赫出頭的樣子,這和攻-5估算出來的1.35之間,沒有本質的區别,别忘了這是有代價的。
”
1.6馬赫剛剛讓空軍那邊眼睛一亮,但是很快想起了什麼,又不激動了。
但是其他同志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他們隻想知道,那麼,代價是什麼?
“關于雷達方面的問題,就不贅述了。
要注意的是,即使用上了這些改進,戰-6的内油航程和載彈還是不如攻-5。
”
有的同志對此表示不解:“為什麼?兩者的結構沒有太大區别吧?”
“還是有區别的,原本攻-5就是為了做攻擊機做了改進,摳出彈艙、更大的翼載荷,它同條件下速度比戰-6低這麼多,除了機頭進氣帶來的阻力之外,有一部分就是因為這些改進付出的代價。
但是這些代價并不是白費的,當攻-5作為多用途戰鬥機使用的時候,這些好處依然存在。
”
戰-6的載彈量,扣掉副油箱之後,是0.5噸,而原版的攻-5型,是1.5噸!
說穿了就是,瓷飛廠在戰-6的基礎上,賦予攻-5更優秀的機身結構設計,不論是做攻擊機還是戰鬥機,除了速度之外,底子都更好。
但是速度重要麼?在這裡不太重要。
“而付出這麼多代價,換來的速度,在實際空戰中的應用,卻是沒有太多用武之地,隻能開加力才能達到的極速,不論是1.35還是1.6,其實區别不大,真正的空戰不會發生在這個速度區間。
”
但是速度并不是完全沒用,别的同志很清楚:“但是截擊呢?”
高振東笑了,笑得有些神秘:“截擊的問題是三級三型中另外一型的任務,而這個1.6馬赫的戰-6,可以作為那一型的備用,如果那一型的目标機搞不成,就用這個高速戰-6做截擊機。
”
高振東其實心裡有數,前世他看到的情況,比現在的可嚴峻多了,前世連用1.6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