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38章 陰陽大師高振東

首頁
    對于高振東幾次說出這句話,防工委、草拖廠倒是覺得還好,以前類似的情況也不是沒有過。

     而且作為軋鋼廠的技術人員,略微跨點界跨到焊接技術上去,好像也還算合理? 再說,高振東跨界跨得離譜的時候多了去了,搞材料這個事情,本身已經是跨界的結果了。

     如果說上面這些人已經開始習慣了的話,那其他同志都麻了,你這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來了? 哪怕真有這個能力,也要看你腦袋裡的工程隊是不是能同時支撐得住開路和搭橋的工程量吧? 二沖程發動機材料可不是小活兒。

     有人對此提出了一點疑問:“高副總師,這樣一來,你的工作量是不是有點大?” 高振東搖搖頭:“還好,問題不大。

    ” 焊接這東西,别的他不懂,就隻懂這一點,或者說他的存貨就隻有這麼一點。

     前世在網上電子鬥蛐蛐的時候,坦克甲彈對抗一向是個重災區,說什麼的都有,同一個東西的數據能搞出很多個互相矛盾的版本來。

     但是加工工藝不會,這東西太偏,而且還不太好編。

     高振東還真就很認真的去找過相關的材料,好在他們學校雖然不是最好的,但好歹也是一本,自然有配得上一本的資源和驕傲。

     比如,找資料就比普通人方便那麼一點點。

     專門去找厚闆焊接和人對線的高振東,在這方面還算是有一點兒積累。

     聽見他的确認,草拖廠的想法是——穩了穩了! 高振東又補充了一句:“搞焊接炮塔,炮彈尾艙的設計和生産要容易一些。

    ” 他這一句話,就把車體方案的另外一個争論點給引出來了。

     炮彈的待發彈是放在哪兒? 方案編制這邊,草拖廠受高振東影響,希望盡可能多的放到尾艙裡。

     不完全是怕彈藥殉爆,因為哪怕是放得再多,車體裡還是有一部分備用彈的,最激進的M1,尾艙裝了34發,車體裡也依然放了6發。

     至于更老的坦克,就五花八門了,基本上是見縫插針,這兒塞幾發,那兒塞幾發,還有往油箱裡塞炮彈的,準确說是反過來,往炮彈架裡塞油的。

     而一部分評審人員,覺得這樣炮彈沒有受到最好的保護,一旦被擊中,容易喪失戰鬥力。

     車體設計人員早就和高振東有很多交流,對于這個問題,胸有成竹。

     “這樣布置,一來炮塔平衡比較容易做,二來,炮彈盡量集中布置了,彈藥架也比較容易搞集中防護了,車體裡炮彈少,集中起來也比較容易整體優化設計。

    ” “集中防護?這東西總不能搞個幾百毫米厚裝甲給罩起來吧?” “不罩起來,這個集中防護,主要是指把炮彈集中起來,并且用防護鋼闆和人隔離開。

    這樣我們自動滅火抑爆裝置的設計更加方便,實際效率更高,萬一還是殉爆,可以通過結構設計,使得爆炸的能量往車體外洩壓,盡量減小威脅到車内人員的概率。

    特别是載彈量最大的尾艙,通過合理設計防護隔闆和洩壓結構,其彈藥殉爆對車體影響可以做到最小。

    ” 隻有尾艙和車體彈藥艙兩處重型彈藥存放位置的話,無論是自動滅火抑爆、防護闆還是洩壓口,都相對容易設計。

     “自動滅火抑爆系統有這速度?可别是集中在一起被一鍋端了吧?” “這個不用擔心,我們在前期預研的時候,已經搞好了自動滅火抑爆系統,反應速度小于10毫秒。

    ” 這個意思大家都懂,幾毫秒都搞不定,那就是直接引爆了,已經和自動滅火抑爆沒什麼關系了。

     會開到這裡,所有的同志都極為震驚。

     這個二代坦克的預研,搞得非常可怕啊,火力、防護、自動滅火抑爆這些,基本上都是直接給搞成現成的了,就算是發動機,也至少是把原理和一些試驗全部走過了一遍的。

     這在新裝備的預研曆史上,迄今為止是絕無僅有的。

     “但是這樣一來,是不是裝備受損的概率就大了?光顧着保護人,沒顧得上裝備啊?”有人這麼來了一句。

     雖說武器就是戰士的生命,但是這句話說出來,還是讓防工委和裝甲兵的同志皺了皺眉頭。

     這個問題下面的同志不太好答,容易掉坑裡。

     羅總親自接話了:“正相反,這樣是在保證人的前提下,盡量兼顧裝備的主體部分得到保護。

    ” 這話說得已經比較周全了,提問題的人正要繼續開口,高振東在旁邊幽幽的補充了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